直到开始带孩子,我渐渐从孩子身上看见一面镜子,因而领悟:有一句话不要对孩子说,就是“不可能。”我们每说一次不可能,就是在对孩子的未来扣一次分,每说一次不可能,就让他们离理想的人生更远一步。

孩子的出生,让我看见人最原始的模样。没有语言、没有社会化、不曾受国民教育的洗礼、不知道什么叫做伤害。观察他们,成为成人自我疗育与自我复原的过程,在这期间,他们摸索着成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而我们,学习看见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还多。

延伸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人们,也是来不及长大的孩子

情绪

孩子的哭声是很嘹亮的,他们毫无顾忌,不知道在公共场合要轻声细语的道理。然后他们慢慢长大,越来越不被鼓励表达,坐交通工具要小声、外出吃饭要小声、上课不能讲话、看表演不能讲话,似乎少说话是种美德,小声才显示修养。但是长大后要唤醒这样的本能很难,不管演讲、上台表演,要完整运用自己本来就有的声音能力,其实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勉强“恢复”自我。

很多大人,不喜欢自己,但是很小的孩子不会,看着孩子常有一种欣慰也有一种悲哀,他们不花力气就能接纳自己,对很多大人来说,却是终其一生在追求的境界。

表达

在还不会说话前,孩子已经懂得表达,用哭泣、用拥抱、用笑容、用比手画脚,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跟这个社会传递资讯。在他们学会心口不一之前,在他们学会隐藏自己真正的想法之前,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向身边的人传达意念与企图,他们是这么相信身边的人会接住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敢于表达。而后来为何我们不表达?甚至用语言来隐藏自己,用沉默自我武装,情绪全部经过压抑与变形。害怕时我们生气,开心时我们扭捏,愤怒时我们酸言酸语,挫败时强颜欢笑,越来越怕暴露出所谓“真实的自我”。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大人“修正”,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到最后为了能够继续在这个社会活着,我们学会了“不表达”或是不对相关人士“直接表达”,很多沟通不良下,而产生了许多人选择匿名发声或是表里不一,都让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图片|来源

亲密

在孩子还没有行为能力之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仰赖照顾者,在父母或是照顾者的面前,我们不羞于暴露自己的软弱,孩子饿了就哭、赤裸着身体,让父母更换便溺物。那时的孩子从不怕让人认为自己是个弱者,这样的软弱甚至是种优势,他们乐于被人关注、被人服务,相信大人会愿意帮助他。但是越长大,我们却越害怕让人看见自己的软弱,希望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害怕被轻看,害怕被人瞧不起,而很多时候我们隐藏自己的需求,不愿意去寻求帮助。一层一层的自我保护,拉开了我们于他人的距离,也拉开了我们与自己的距离。害怕伤害,信任关系便很难建立。

喜好

孩子对喜好的表达是直接的,喜欢就笑、不喜欢就推开,不太需要计较会不会得罪人。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忍耐”,对好恶都很敏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慢慢大人告诉孩子事事要均衡、要定时定量、很多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做,因为这是责任,这是长大的必经过程。“抛弃自己的喜好”好像成为成长过程中“成熟”的象征,但我要说,这绝对是让一个人对人生变得迟钝的最大杀伤力。一旦人变得迟钝,对人、对环境都会变得无感,无法同理、变得自私、动力减低,都是人变迟钝后的结果。这种个人敏锐度的损伤,不管对个人或社会来说,都是有害的。

创造力

在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标准答案之前,孩子认知事物是很有脉络的,他们会为某件事情命名,或对某些东西产生连结,都是依照生活经验累积而产生的判断。于是他们拿碗做帽子、拿身体写数字、拿床单做帐篷都是不需要教的。他们让自己开心让别人欢喜,在没有考试压力下,他们的表现绝对是他们想过最有利的选项。在他们还不懂得写字必须把每个笔画塞进框框里,不知道在教室里每人只有一张椅子的位置,不知道颜料只能涂满一张图画纸的大小。在这之前,他们是宇宙的小孩,懂得什么叫正确答案之后,他们就失去了想像的翅膀,而坠落到地球。

恢复力

每一次撕心裂肺的哭声,都在喝完奶跟拥抱后得到满足,睡了一觉,就能把所有悲伤的记忆抛诸脑后。就算被爸爸妈妈骂了,在妈妈喂完奶后,还是决定原谅妈妈,毕竟爸妈是维系孩子生命的人啊,在可以自由行动前,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事。就算是感冒或是撞到,孩子好的都会比大人快,或许是新陈代谢的关系,或许是细胞还很鲜活,在这个充满弹性的物体,不管是身体或是心灵,都像是没煮熟的太阳蛋,不若坚硬的固体,那么容易因撞击而破裂。或许,我们都不应该这么快“固化”自我,才能保有一种对社会的应变及对自我的认知,面对成功或失败,也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


图片|来源

反思

以上这些特质,都是从孩子身上观察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大人的老师,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没做什么。孩子的出现,能让已经社会化很久了的大人,重新反思自己所认知的“价值”,究竟是这个社会加诸于我们的,还是生命真正的方向。

面对一个生命的诞生,这个世界藉由他们对我们说很多的话,在科技时代,人们觉得人定可以胜天。孩子的脆弱与天然,让人思考生命的本质,一个赤条条的生命,什么都没带的就来到这个世界上,却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喜乐,让人重新思考,已经拥有这么多的我们,怎么离快乐就越来越远了?离自我也越来越远了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学习到,有一句话不要对孩子说,就是“不可能。”我们每说一次不可能,就是在对孩子的未来扣一次分,每说一次不可能,就让他们离理想的人生更远一步。五十年前的人怎么想像现在人手一机?什么功能都能放在一起,怎么想像人人都变成自媒体,网红多到看不出哪里有明星。孩子的未来,就是一个看不见的产业,正在他们没有限制的脑中,慢慢建构,踏着我们现下的理解,踏上一条看不见尽头的美好未来。

延伸阅读:孩子犯错时,这三句话千万别说!

在这个少子化的时代,愿意生养小孩的人们都是强者,因为他们愿意承担责任,将所拥有的地分享出去。耗费时间、金钱、精神,拉拔孩子长大,虽然看似减缓了成就曲线以及个人享受,但若换个角度,生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只有无止尽的消耗跟提供,更多时候,只要我们愿意,孩子能教导我们的,也是一堂堂珍贵无比的课。我曾回头想过,这辈子的人生最感谢三个人:一个是我妈,因为她生我养我,让我的肉体得以长大。一个是我先生,因为他在人群中选择了我,让我得以定位自己的存在与价值。第三个是我儿子,因为看着他长大,复育了我的自我,让我放下沉苛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