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沟通师白育萁驻站回家吧,写下她观察到的宠物心理学:要怎么跟毛小孩当家人、如何进行更亲密的交流?对毛小孩来说,我们又是什么角色呢?

在现今社会,很多家庭或单身男女都喜欢养宠物,甚至有些人宁愿养宠物也不愿意生小孩,宠物更已被当作人类小孩一样的对待,也有很多饲主称自己是它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姊姊……等称呼。而根据统计,养猫、狗的人更是宠物里占较大多数的。

但是宠物在一个家里头,真正代表着什么定义?我们将它们当家人的同时,它们也把我们当家人吗?而它们跟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些人说,养宠物比养小孩容易,因为只需提供吃、住、偶尔带它们出门,还可以帮忙顾家,不像小孩一样会顶嘴、会吵闹。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图片|来源

无条件只爱你的毛孩家人

其实,动物跟小孩并没有任何区别。在我遇到的案例中,我发现动物的思维跟孩子一样,或许它们不能完全领悟人类的话语、名词、认知,但它们一样把我们当成家人。而它们在与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依然也伴随着需求。例如:今天想吃牛肉、想到妈妈曾经带它去过有湖的公园游玩,想要爸爸多在家里陪它。

但是只有这样吗?其实不只的。在与动物的相处过后,我发现它们在于对人类情绪的了解甚至比小孩来的厉害。原因是因为它们非常地单纯。在它们的世界里,没有我们那么多纷纷扰扰及复杂的事物,只有对家人无条件的爱。它们可以透过照护人的情绪去了解喜、怒、哀、乐。

举个例子,曾经有多位饲主告诉我,当他们在哭泣的时候,他的狗会突然默默的走到他们身边依靠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甚至有些更贴心的孩子会帮他们舔掉眼泪。而这些举动就像在告诉每位哭泣的家人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难过,但请不要担心,我会永远在你身边。”

其实所谓的家人不过就是如此。不管今天的它是否弱小、是否可以帮忙分担,但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它总会陪着你;在你出去奋斗时,它在后面帮你守着;不管你今天是不是有忽略它们,它们依然会在家里摇着尾巴等你,等你想到它们的那一刻。

与动物当家人是现今社会非常普遍的样貌。动物跟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情绪、情感、权利。换个方式说,它们只是和跟我们说着不同语言、长得不一样的家人罢了。


图片|来源

如何与毛孩建立沟通语言?

我常常听到很多饲主说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宠物,其实只是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宁听它们说话。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是难事,我们都可以从相处上去培养,也可以从它们平时的反应来理解它们的需求与喜好。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了几个大数据的例子:

a. 林妈妈每次打开某牌牛肉罐头,她家的猫就会飞冲过来,但对其他罐头就还好,这可了解它非常喜那牌牛肉罐头。

b. 每当爸爸抽菸时,狗狗就会从沙发上下来躲到房间或椅子底下,这样的举动可以了解的是,狗狗对于爸爸抽菸是反感的。

c. 它们讨食时,会到自己的碗前或是站在零食柜上,一直对着家人叫。

d. 当狗狗被妈妈处罚过后,会露出难过可怜的眼神,甚至不敢接近妈妈。虽然它不太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也能透过情绪明白妈妈正在生气。

e. 原本很贪吃的猫突然饭量减少、有点闷闷不乐、活动力下降,其实这时照护人就可提高警觉,有可能自己的孩子已经生病了,应该适时的就医。

f. 原本会乖乖上厕所的孩子,最近因为妈妈老是不在家陪它生气,开始乱尿在妈妈的床上、包包或一切妈妈可以注意到的地方,只为了要妈妈多注意它。

除了上述的例子,其实照护人平常也可以透过自己的观察、相处、回想……等方式去了解自己家中孩子的行为、想法。

跟它们相处可以享受到最天真最单纯的快乐,同时它们也教会我们无私的爱与包容。虽然它们跟我们的思维逻辑真的不一样,但懂它们一点都不难;只要我们愿意用心观察、用心理解,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套入它们的脑袋想事情,就能与长得跟我们不一样的家人,相处得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