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总编张铁志,写在“回家吧”上线的开场白,我们聊聊,家是什么?家是快乐还是痛苦?如果我们看到家的伤害,发现回家的路好难,下一步,又可以怎么做?在这里,想为你点一盏灯,一起找到面对真实的力量。
家是温暖的怀抱,是我们最终的依靠。
但家,也可能是压迫的根源,是挥之不去的痛苦幽灵。
你可能很爱回到那个只有你自己的家,放下所有武装,脱光衣服喝酒喝牛奶看书看电视。或者喃喃自语或者和那个最懂你的猫咪与小狗交换默契的眼神。
你可能很爱回到那个有爱人或有小孩或有父母的温馨家庭,围坐吃饭,诉说日常生活的一切。(想起电影“小偷家族”中,一群不是真正亲人的人也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家。)
但你可能很憎恨那个给了你重重束缚,在你人生投上巨大黑影的家,让你只想不断逃跑,走得越远越好。
你可能经常想说不敢说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孝顺那个折磨你的父母?为什么一定要爱你那个让你人生不再自由的小孩?
只是,无论你走得再远,都没有人可以逃离“家”这个必须背负一生的庞大课题。
在美国的政治脉络中,所谓“家庭价值”(family value) 指涉的是一个异性恋婚姻关系中、带着传统伦理的家庭想像。然而,这种界定不仅已经过时,而且虚伪——彷佛这样的异性恋家庭中就没有矛盾没有背叛。
“回家吧”关注家的各种面向,但不是要高举所谓家庭价值,而是要打开家的想像——不论是多元成家或如何与孤独相处,并且要探索人生和家的关系——无论是直视与挖掘家庭中的暗黑与悲伤,或者是关注如何可以更愉悦而舒服地把自己丢进家中那张沙发上,属于你的“沙发海”。
然后,当你再站起来时,走出家门时,能够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一切。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