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某美容杂志,曾刊载〈女人的市场价值到几岁为止〉报导,后在大众抨击下公开道歉。日本作家、精神科医师水岛广子指出,当一本大众杂志能刊登这样的报导,正凸显了日本针对女性的年龄歧视问题。

年轻增长带来的是恐惧,还是魅力?

会希望“自己不是女人就好了”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样的想法——“青春年华是人生的巅峰,之后就是不断地失去”。

只要观察过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就会发现日本在这方面的倾向特别强烈。只要年轻就会被捧在手心,青春所带来的特殊待遇让人欣喜。但美好的时光总是极为短暂,转瞬间就要开始面对青春不断流逝的现实,这种心情会有多么痛苦,自然是不言可喻。

我曾经听过十几岁的少女说:“女生超过二十岁就等于是死了。”

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女性超过二十岁就等于死了,那么超过三十岁?超过四十岁呢?

前阵子曾发生一个事件,某美容杂志因为刊载〈女人的市场价值到几岁为止〉的报导,结果在大众的强烈抨击下不得不公开道歉。做出这样的行为当然必须道歉,但是一本大众杂志竟然堂而皇之地刊登这种报导,不禁让人对日本的异常感到悚然。

如果自身魅力的基础,是建立在“从现在起会不断失去(或已经开始失去)的东西”,就必然会催生出恐惧的情绪。

当然,年龄增长也同样会对男人造成困扰,使他们关注起延缓衰老的问题。但是从熟男的发色被称为“浪漫灰”(Romance Gray)来看,男人还拥有“随着年龄增长反而更添魅力”的选项,而且广受认同。

大多数女人会下意识地将白发染过,但是男人完全不染白发的情况却并不稀奇,甚至脸上深刻的皱纹也会被认为是男人味的展现,有着年轻男子所欠缺的稳重及教养,成为魅力的来源。

但是,这些评价能直接套用到女人身上吗?

延伸阅读:每个年纪都有属于自己的诗篇:享受老化的优雅过程


图片|来源

当然,近来在男性之间也出现了“年轻女性缺乏社会历练,说起话来有点无趣”的声音。不过这是否能让女性安心,而觉得“即使年龄增长也没有关系”?

如果思考整体意见的平衡程度,我认为还没有力量造就这样的成果,最后还可能演变“性爱对象找年轻女人,知性交流找成熟女人”的畸形生态。

例如,二○一七年就任的美国总统川普一共结了三次婚,每次都刚好换了“更年轻的女人(还拥有模特儿般足以炫耀的身材、外貌)”,由此就可看出,“女人越年轻越有价值”这个概念,在目前仍具有说服力(为了美国人民的名誉,要在此做个解释,前任的欧巴马总统与志同道合的妻子一起奋斗多年,则向大众展现了深厚的伴侣情谊)。

人类绝对不是完美的存在,却会朝着各自的方向努力往前迈进。如果那个“方向”只有“失去”和“绝望”,自然就找不到活下去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女性会产生“自己不是女人就好了”这种想法。

如果生为男人,即使年龄增长也只是加添了新的魅力(不会失去异性的青睐,甚至还能与青涩的年轻男人较量抗衡);就算到了高龄,仍有能力生育子嗣(话虽如此,高龄男性的精子确实会对胎儿造成健康上的风险)。

似是而非的成见,限制了女性的可能性

此外,当前也有许多人都注意到,女性要比男性更“缺乏自信”(参照凯蒂.凯与克莱尔.史普曼所着之《信心密码》〔The Confidence Code〕)。

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缺乏自信”,背后应该还隐藏着一个目前鲜少有人敢坦言的原因,也就是“女人是比男人低等的性别”这个概念。

延伸阅读:妳的自信得来不易,它的发展跟女性受迫过程一样漫长

事实上,只要实际进入社会生活,就能感受到这种氛围,而且现在仍有不少人深信女人的能力比男人低下。

这么说或许很怪,但我认为这种概念是过去“男生当班长,女生当副班长”的文化所遗留下来的——也就是男性负责掌握全局、决定方针,女性再根据方针“中规中矩、有条有理”地实行决策。

这种奇怪的角色分配,基本上就代表着“女性没有处理大事的能力”。另外像“女生就是爱计较细节”,也是相同的意思。

传统的家庭地位也是如此,男性是“一家之主”(main person),女性就是“内人”(在内部处理大小琐事的人),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观念。此外如地方自治会等社团组织里,占据有力地位的也几乎都是男性。

女人,真的比男人低等吗?

当然,奥运的短跑世界纪录还是男子组最为优秀;网球单打赛在没有让分(译注:Handicap,为了让不同程度的球员能同场竞技、相互较量,但是又需要公平性,就诞生了“让分”这种方式)的情况下,男女直接对打,基本上也是男子选手的胜率高。但是,在顶尖运动员之间,我深信男性选手一定是对女性选手抱持敬意的(连这种敬意都缺乏的人,就精神上来看就称不上一流,也不可能成为顶尖选手)。

另一方面,关于女性的能力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谬论,像是“女人很容易情绪化,所以无法做出冷静判断”、“女人不能胜任领导职,故而难以交付重任”、“女人的天职是生产及育儿,因此不能成为社会的战力”等等。

事实真是如此吗?这样的论调实在太过片面,不但对男女双方都造成了损失,更是限制了女性的可能性。也因为这些言论,才让女性自暴自弃地产生了“自己不是女人就好了”的想法吧!而本书会仔细地带领大家去理解这整个过程。

只需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浮现出无数个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女人就好了”的正当理由。本书将从各种角度持续检视,使人能对以“女性”的身分活着重新抱持希望,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最大动机。

贯穿本书的关键词,是“从束缚中解放”、“自我肯定”以及“人际关系”。

若是能让现在心里正想着“自己不是女人就好了”的人,或是虽不全然否定生为女人的自己,却对外表逐渐劣化焦虑不安的人,感受到生为女人的喜悦,这本书就达到了目的。

我衷心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喜欢生为女人的自己,享受“只有身为女人” 才有的自由及幸福,同时我也深信,这将会为男性的生命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