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写下韩国社会病态的升学体制,孩子是成就爸妈梦想的棋子、家庭的俘虏,也因此衍生出多件家暴问题。而受暴的孩子,大部分会认为“是自己的错”、“因为我做得不够好”。

樱花的花语是“期中考”

尽管疏忽的概念模糊,但它包含在《儿童福利法》所定义的虐待范围内,而过度保护则不包含其中。在多次听到孩子因过度补习和成绩因素,遭受父母情绪、身体上的虐待案例后,不禁让人认为,法律是否也应该将过度保护规范为虐待。

在所有家庭为子女教育倾注全力的竞争社会中,无论过度保护的原因是基于“不做就会输给人家”的不安感、想尽办法提高子女成功机会的野心,抑或是基于父母自身的成就欲望,它都是近年来韩国中产阶级家庭屡见不鲜的现象。

在郑智友导演的电影《第四名》中,就深刻描写了父母过度保护,无法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的心理。喜爱游泳、在游泳比赛获得第四名的儿子俊昊面前,妈妈却破口大骂,问他是不是笨蛋。

“唉,第四名!你是打算以后要做什么?想要一辈子过得穷酸没出息吗?唉,你讨厌妈妈吧?你只要想着讨厌的妈妈在背后追你,就能缩短秒数了啦。”即便妈妈知道,教练为了提高成绩,打俊昊打得很凶,但因为成绩确实提升了,所以妈妈默许了这一切。

“比起俊昊挨打,拿第四名更可怕。”说出这句话的妈妈,在儿子说不再游泳后,情绪立即爆发,破口大骂:“我们说好了要拿奖牌,练得这么认真,你有什么权利说不要游泳?你这不肖子。”就好像是儿子让自己的梦想幻灭了。

最后,妈妈放弃了大儿子,开始把二儿子送进补习班。听到儿子说不想去补习班,大发雷霆的妈妈彷佛是要再次确认般逼问了一句:“你是妈妈的什么?”孩子则摆出“又是那句老话?”的厌烦表情,叹口气回答:“希望……”

在祈祷的时候,一心只想着丈夫和子女,从来不曾为自己祈求什么的妈妈,并不是一个毫无欲望之人,而是一个“奉献自我”,梦想自己经营的“家庭”能够成功的野心家。虽然口中说着都是为对方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而代替妈妈实现梦想的孩子,无疑是“希望”的一名俘虏。

儿童保护机构也经常接到中产阶级家庭的虐待检举案件,大部分体罚和虐待的原因都是因为成绩。

还曾经有医生因为儿子的学业成绩持续表现不佳,又不肯乖乖听话,所以派自己医院的员工将孩子带到山上,加以捆绑后,将孩子毒打一番,后来被投诉虐待儿童。


图片|来源

在父母的监视下,孩子彷佛参加铁人比赛般必须全力奔驰,尤其是刚升上国中时,幸福感更瞬间往下跌落。在我所任职的单位,和首尔大学社会福祉研究室共同进行的《韩国儿童生活品质研究》中,比较二○一五年十五国满八岁、十岁、十二岁孩童幸福感的结果,发现韩国不只在各种年龄层敬陪末座,尤其以满十岁到十二岁孩童的幸福感下降幅度最大,甚至孩子们会说出:“樱花的花语是期中考 [译注 1]。”一升上国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排山倒海而来,深受父母的鞭策折磨。

虽然二○一六年开始实施自由学期制 [译注 2],孩子有了一点喘息空间,但高中早已由菁英高中、私立高中等做了垂直排序,国中生对考试的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如果高中入学考试搞砸了,大学入学考试也很可能会搞砸,基于这种压迫感,就读一般高中的国中生也深受自卑感所折磨。

二○一六年八月,在我们举办的《第三届韩国儿童生活品质研究发表会》上,参加讨论的国二学生如此说道:“‘从国中开始,就过着为了让生活纪录簿 [译注 3] 留下辉煌成绩的人生也不为过。’……过着记录人生的我们,自由时间严重不足,说是随时都有事情要做也不夸张。所以最不紧急又不会被打分数的事,最先从我们的人生中被画掉。说不定,幸福也在那些被画掉的事物之中。”

虐待也最频繁发生于此时期。根据二○一五年中央儿童保护机构的儿童虐待现况统计资料,满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国中生中,受虐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二.二,是各学龄、年龄层分类中最高的。

贾英休曾于国际中学担任七年的辅导老师,从其着作《被关在玻璃墙内的孩子们》就可得知,在家庭相对富裕的子女所就读的国际中学,受家庭暴力所折磨的孩子亦不在少数。

“有个孩子只要有人把手伸到他的头部附近,就会立刻感受到那股气息,自动转头躲避。孩子说,这是因为从小自己的头就被打过无数次。餐桌上还一直贴有每个科目被打几下的纸条。……(略)……坦白自己随时被父母殴打的孩子不在少数,当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或成绩不满意时,就会突然歇斯底里,随便抓东西来打孩子。……(略)……令人惊讶的是,施暴的父母职业几乎都是教授、医生、司法人员等专业人员,属于社会领导阶层。也就是说,表面上他们都是人人称羡的对象,所以为了维持父母在社会上的面子,孩子也只能闷不吭声。”

就算父母没有直接施暴,却将房门拆下,监视孩子是否在读书;即便孩子只是去上厕所,就责怪孩子不认真;要国一的孩子提前学习高一的科学,却以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孩子或要求孩子减少睡眠时间等,这些父母经常有的态度均属于儿童虐待。

令人悲伤的是,正如同前面看到体罚如何让被害者将加害者的视线内化一样,受到家暴的孩子们大部分会认为“是自己的错”。根据二○一四年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所进行的《家暴儿童、青少年实际情况暨因应方案研究》,他们向家暴儿童、青少年询问,认为父母何以对自己施暴时,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二(原因可复选)回答:“是因为我做错事。”

认为家庭毫无问题,是自己引起问题的学生反覆表示:“被打还算是便宜我了。”甚至会说:“只要没有我,我们家就会变得幸福。”这是因为他认定自己不正常,危害了家人的幸福,是个问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