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育,会让孩子在被理解与沟通前,只剩恐惧。致所有的大人们,亲子教养的原则,在于孩子虽小,但人权不能打折。


图片|来源

该如何好好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安心的成长环境?24 日下午,人称“小刘医师”、曾出版儿童版性教育图卡的外科医师刘宗瑀主办一场儿童安全讲座,邀请致力亲子共学的王婉谕、欧巴桑联盟总召张淑惠等共同与谈,探讨如何从家庭教育、性别教育给孩子足够的社会安全,让孩子安心长大。

对于性教育这块,刘宗瑀说当初发表性教育图卡时点阅率惊人,有反对的网友上她粉丝页攻击,说“难不成要做给小孩看吗”,甚至警告她“出门要小心,要戴安全帽”,但另一方面也有家长告诉她,有次跟孩子聊到“阴道”,那位妈妈就坦然告诉女儿那是什么。“各个家庭‘教’与‘不教’,都是一种教。”刘宗瑀强调,如果对很多议题都避而不谈,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好好照顾自己。

而就日常与孩子的沟通上,王婉谕则说,若是太直觉告诉孩子“你这样做不对”、“你是坏孩子”,便会让孩子失去好奇与理解世界的机会、家长也失去理解社会的可能性:“我自己对待小孩,希望他能思考、判断、理解他人进而尊重自己,如果我能这样对待小孩,他才能长成一个 ok 的大人……”这一天下午,一群妈妈齐聚一堂谈教育,她们希望的是家长能好好跟孩子沟通、好好对待孩子,任何议题。 

“我们要有一个好孩子,才可能变成好的大人”出身三代不打人家庭 王婉谕谈最基本“沟通”一课

出生于“三代不打人教育”的家庭,王婉谕说自己从小几乎没有被爸妈处罚过、打过,就连阿嬷对妈妈也是如此,在那个常用威权打骂处理孩子的年代实属少见,也因为如此,王婉谕认为自己变成一个比较沟通、情绪上也是相对能平稳的人,也因此在2016年她的孩子不幸丧生于内湖随机杀人案时,她去探问凶手的“为什么”,成了众人口中的“非典型受害者”。


图片|作者提供(简必丞摄影)

谈起 2018 年公视热门戏剧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王婉谕说这基本上就是回到人的根本,对待孩子也该把他当成平等、对等的人,就不会有这么多暴力指责责骂。“我们要有一个好孩子,才可能变成好的大人,不然孩子可能会变成暴力者或对小孩施暴的人……”王婉谕叹。

谈起过去无数儿虐悲剧,王婉谕说,很多爸妈也不是不想好好对待孩子,但当碰到无力状况时就很容易失控对待小孩,“很多体罚跟家暴是愤怒、失去理智、无法好好思考的,他很容易出手,一失手就造成终身遗憾。”出身一个不打人的家庭,在王婉谕看来教孩子的方法绝非只有打骂一途,“若能有理性沟通,孩子是会懂的,会落到‘宠溺’是因为爸妈不顾一切对孩子好,少了一些思辨跟理性思考的部份。”

孩子每个行为都是可以沟通的。王婉谕举例,家里地板是木地板,有次孩子把地板弄得湿答答,她很焦虑,但细问以后孩子说“因为玩具很脏,妈妈没空洗把他洗干净”,这其实是一个体贴妈妈忙碌的善意出发点,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顽皮而已,这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

“我自己对待小孩,希望他能思考判断、理解他人、进而尊重自己,如果我能这样对待小孩,他才能长成一个ok的大人。”王婉谕说。

只是有些家长未必能做到,有时候也会在路上看到一些爸妈对孩子赏巴掌、罚站,对此王婉谕说“尊重”并不等于“冷漠”,有些人会说要尊重爸妈教育方式、不要插手,但或许人们可以做更多──很多爸妈会对小孩施暴、情绪激动,是因为他们也没有被承接住,情绪没有出口,育儿过程家长们都知道是辛苦的,若这时旁人可以提供一点协助、例如暂时托育,也能让家长喘口气。

“教与不教,都是一种教”拒让性教育成为禁忌 刘宗瑀:如果对很多议题都避而不谈,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好好照顾自己

跟孩子的沟通当然也包括性教育。曾出版儿童性教育图卡的医师刘宗瑀说,她很常碰到的问题就是“怎么跟小孩讲他是怎么来的”,有些孩子听说自己是石头蹦出来的会很好奇去看看哪块石头像爸妈,还有的小孩以为棉被盖起来就会自动精卵结合,刘宗瑀自己则是看 A 片才知道事情真相。

“超震撼,原来精卵是这样结合的,我怎么没想过呢?所以我立志要画一个有性交画面给小朋友看的性教育书。”刘宗瑀说,当时发布图卡后连亲子天下的网站编辑都吓到,点阅率惊人、正反面意见都有,但还是以正面意见为多。

(影片)

刘宗瑀曾因性教育图卡被网友恐吓“出门要小心,要戴安全帽喔”,但她也有收到正向回应:“有些妈妈说,一次聊到阴道她就示范给女儿看,腿开开……我后来理解到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一环,每个家庭教育都有各自风格,没有绝对好绝对坏,但会勾起畏惧的,是我们这一辈家长。”

上一辈家长对于性往往避而不谈,对此刘宗瑀提醒,现在年轻一代的孩子可以接触到的资讯量太大,家长管不了、封锁不住,甚至有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飞机杯”:“孩子要卯起来不让你知道,你是无法掌控他资讯来源的,连飞机杯在你眼前你都不知道了!……对于像白纸的小孩,我不希望再套上我们当年‘这是错的’,希望做一些比较不一样的努力,小孩好奇心是永远不可能停止的。”

刘宗瑀说,她在家都会跟孩子一起洗澡,虽然有些家长会避免、在孩子面前永远穿着衣服,她个人觉得被看到也不会怎样,更重要的是:“每天洗澡就是很好的机会,介绍是什么部位,提醒孩子别人要经过你同意才可以帮你清洁照顾,每天这样子做好教育。”

“教与不教,都是一种教……如果对很多议题都避而不谈,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好好照顾自己。”刘宗瑀也提醒,若是当悲剧发生孩子得不到帮助,他会用最糟糕的方法帮自己,例如有些青少年把小孩生在厕所、用塑胶袋包的,虽然大人们看了当然很愤怒,问题是 16、17 岁的青少年能想的东西跟 30 几、70 几的大人是不一样的,要避免悲剧发生,家长能做的还是不要每次一讲到性就急于评断指责,到最后让孩子畏惧于开口。


图片|作者提供(简必丞摄影)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 张淑惠:他虽然小但人权不可以打折,这一切就可以变得理所当然…

谈起该怎样好好对待孩子,台湾亲子共学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欧巴桑联盟总召张淑惠说,共学团入团时的基本宗旨就是“不打、不骂、不威胁、不利诱”。这当然很难,所以家长们常告解,但也会互相鼓励“你一定要原谅今天的你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谈起儿童人权与自由,张淑惠鼓励人们可以把世界人权宣言拿出来逐条看,看有没有自己人权被侵犯的时候,这就是很重要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之所以要重视儿童人权,并不是因为侧隐之心、不是因为“他这么可爱怎么打得下去”。

张淑惠坦言,有些孩子确实会有不太可爱的时候,就像大人也有不亲切、钻牛角尖、暴躁不好相处的时候;之所以不应该暴力对待孩子,是因为把他当成一个“人”看待,如此一来:“我们不会认为是把人权‘施舍’给他,也不会觉得带小孩是锻炼我们的修养心性脾气,我会认为我们就是应该好好跟他谈话,我们认同说他虽然小但权利不可以打折,这一切可以变得理所当然、不是刻意压抑来的……人权被自动打折的例子太多,你要不要选择做这样的父母?”


图片|作者提供(简必丞摄影)

过去嘉义某特教学校发生胶带捆绑虐童事件,嘉义地检署澄清教师是因“对班内幼童有保护义务”、“幼童年纪尚轻,难以说理方式管教”,对此张淑惠叹:“好像这就是管教的必然,这样老师需要教育专业吗?把他绑起来就好啦!”

“如果别人说不动他,换人看看能否让他能理解、让孩子来跟你理性对话……如果今天社会出于管教都不要体罚,那这条线就被拉住了,你不去做这事的结果是你什么招式都没有,就要好好问小孩‘不然你是怎样啦’,你就只剩这条道路。”张淑惠说。 

把孩子视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而非附属品,跟孩子好好沟通、也让孩子了解这世界的各种面貌──这是王婉谕、刘宗瑀、张淑惠 3 位母亲从不同面向谈起的家庭教育,也是社会安全重要的基础。先好好对待一个孩子,孩子才能成长为 OK 的大人,想改变社会或许真的不难,就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