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接纳自己、原谅自己曾经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因此也才能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

文|Shanti

没有的东西,该如何给予呢?

人们常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你也应该给我相应的回报”,拿牺牲换取条件(例如许多的亲子关系、伴侣关系等等),这样并不是无条件的爱,但却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人踏实、满足、快乐与疗愈作用,其他很多只是包裹着名为“爱”的糖衣,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说,许多人掠夺所爱的人自由,直到对方丧失自我。他们活着的目的只是要满足自己、利用所爱的人来帮忙实现这个目的。这不是爱,Thich Nhah Hanh(一行禅师)曾言,这是毁灭。

许多人将“爱自己”与“自私”联想在一起,但这两者本质大异其趣,分辨的标准在于有没有滋养出“慈悲”这种心质。许多人误会了“爱自己”的意义。有人会疯狂购物、不断吃美食、纵欲等等来犒赏自己,“我这么辛苦地为家人付出、我如此辛苦的工作、我受这么多委屈⋯⋯”等等,他们会这么说:“所以我想多爱自己一点。”但消费行为与物质满足并无法解我们心头“想要被爱”的瘾,这些手段其实不能发挥良好效果,好似只是拿一个东西盖过另一个东西而已,真正的问题没有被看见。

推荐阅读:12 个让你疯狂爱上自己的方法

所谓爱自己,是内心层面的议题,那意味无论什么状况,我们愿意接纳自己、原谅自己曾经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容纳自己的一切:无论优点或缺点。当愿意接受了,转化才有可能发生,我们因此也才能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

方法是什么呢?

曾在 OSHO INTERNATIONAL(奥修静心中心)参加团课时,带领者 Amrito 分享,在日常刻意制造 Stop 的时刻,就是停下来,把自己拉回此时此地,感知周遭所有的一切、感觉自己的呼吸,然后全然地在这时刻里放松。这能帮助我们培养觉察力、与建立“享受当下”的能力。


图片|来源

至于当负面情绪涌升时又该怎么做呢? 梅村(Plum Village)的教导亦感到十分受益:一样先让自己停下来、静止不说或做任何反应→专注呼吸→观照身体反应→直到冷静了、身体不舒服感或灼热感消失后,再去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如此痛苦便能潜入我们藏识(stored conciousness),心里因此能清出更多空间,容纳更多情绪。

自己在修习的路上,受益良多,肉眼虽看不见,却至关重要。在面对引发情绪事件时更能回归自己、安抚内在小孩、并大幅改变与至亲相处的心态与模式:更能表达爱与感激、在平凡里的日子感恩知足,而当自己状态调整好时,也才更容易关怀他人并付出爱。这些都是“爱自己”之后的改变与附加价值。

推荐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面对负面情绪的三个练习

喔,重要且不能漏掉的是:所谓爱自己,也意味着灌溉内心幸福快乐的种子。因为越重视的会越发茁壮,当日后生活碰到不如意时,我们平常累积快乐又正面的能量便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方法很多种,重点是去做让自己真心快乐的事。我的方法是旅行,我喜欢只留给自己一个人的时空,远离熟悉的人事物,像在山里闭关的僧人,出关时带着充饱电的能量继续生活着。

旅行不一定要国外,虽然我也热爱在异国探险,也不乏一个人闯荡的时候。但碍于假期,国内有许多地方可以两天一夜小旅行。

不久前,因参加了在花莲的禅营,索性附加一小段只带着自己的轻旅行。一只皮箱、一个后背包,找了预定好的民宿小木屋,在山林环抱中眺望太平洋,没有邻居、只有偶尔出现的野猴子。

虽然一个人,确实在不感觉孤单。打开蓝芽音响,跟着音乐的流动开心地煮饭、跳舞、也去海边做瑜珈,喜欢这种静静陪伴自己的感觉。“或许他一起来就好了⋯⋯”脑海好像出现这微小的叹息,闪过之前心头挂念的人,“但这样的状态我确实很开心啊,他在不在⋯⋯好像也无所谓了。”脑海里出现这清晰明白的反应,我对着自己微笑。

我想起 OSHO 的文字:

“等你学会如何独处、等你学会不必任何理由就能享受自己单独的存在,便有可能处理好接下来的第二件事。第二件是更复杂的问题,因为那牵涉到两人的相处,唯有两个静心的人能活在爱里,那时爱就不是公案了,不过到那个时候,爱也不是你认知里的关系,那将只是一个爱的境界,而非关系的状态。”

这就是爱吧,不拘泥于形式或特定的关系,我与自己的关系似乎需摆在第一优先权,也就是爱自己,才能与他人分享爱;不爱自己,给彼此的东西是桎梏与索求。

而藉由单独,才有机会找回自己,也才能再次以不同的方式走进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