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想要做点什么,但是又觉得很累,只能躺在床上滑手机、补眠?让自由工作者告诉你,如何在自由时间维持动能!

自由工作是一个很容易松垮的职业,我指的是各方面──诸如健康作息、工作产能、身材、甚至自我形象。

刚离职的时候,自己就是从直挺挺、每天扛着枪上战场的上班族,短时间内萎靡成作息大乱、东西乱吃、懒得运动、不知道要干嘛的松散闲人。更别提如果自由工作还没上轨道,一个礼拜只有两件正经事,对社会和人生毫无贡献,会顿时觉得自己化身为存款簿的米虫。

少了办公室高墙的约束,确实许多人的精神都会松垮下来,即使没有离职,但每逢连假,都可以看见没特别计画的上班族,在家无精打采的吃东西、看电视、上网;有时为了活动筋骨做点家事、很快又嚷嚷着好累、然后继续吃东西、看电视。

曾经有上班族问我:“柚子甜,为什么你做自由工作这么久,都不会变成散漫的人?”在他们眼中,我没有老板逼、没有打卡压力、更没有业绩压力,等于每天都在放假,但却还能述年来维持高度活力和产出,简直就是上班族眼中的七大不思议。有人猜想,可能是因为我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都不会累吧?

这个理由在我眼中,只对一半,甚至一半都不到。因为我也认识很多自由工作者,很喜欢自己的职业,但也是在“自律/松散”之间不断挣扎拉扯。而写作/心灵工作即使是我的热情所在,还是有很多时候嚷嚷着“今天不想工作啦,很累耶!”“哭哭,这礼拜不想写稿”“明天好想自然醒,可是早上有个案。”人的懒散不会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治愈,顶多,是发作的时间比较少而已。

推荐阅读:不想上班打卡,下班责任制?要当自由工作者,先知道这五件事

那么你说,到底是什么样的秘诀,可以让自由工作者的人生不至于松散,甚至还可以数年都充满动能呢?秘诀在于动手写“两本日记”──而且这个秘方,对上班族整顿人生,也同样有效哦!


图片|来源

自由工作者的“排程日记”:让一切“待办事项”,都有属于它的时间段

我以前是国外业务,“排程”是必备的技能,而且每天必须盯紧,丝毫差错不得。因为国际贸易环环相扣,几件事情稍微迟几天,都有可能导致半年后工厂交货延迟、产品无法上市,到时候赔偿或空运可不是开玩笑。

因此成为自由工作者之后,“排程”依然是我的职业病。只要答应任何事情,大的举凡交稿、活动邀约、谘询工作、小的诸如买东西、寄件、运动、查资料,我都会“马上”写在排程上,让再小的事都有执行的时间表。

排程日记的秘诀是“马上”──为什么一定要马上帮事情找“时间段”呢?

因为人对时间的掌握,往往没有想像中的精确,也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只要时间还很远,就容易乱答应任务,结果一堆事都挤在同样的交期,根本就做不完,之后要嘛就是开天窗,要嘛就是几天不睡觉赶工,同时牺牲生活品质和工作水准。而“马上”写排程日记,可以让事情一目了然,生活保持在有余裕的节奏,是高产出水准的守则。

推荐阅读:连续两年写晨间日记:早晨写字,最有我的个性

“排程日记”可以是桌历、可以是手帐、也可以是手机里的行事历,而上班族呢?其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规划每天早上、下午、傍晚三个时间段,安置所有待办事项,才不会每天下班的时候,都在手忙脚乱的收拾残局哦!


图片|来源

自由工作者的“改变日记”:与其坐困愁城,不如问:“我还可以做什么?”

“改变日记”是我成为心灵工作者以后,无意间发展出来的副产品。每当我对工作感到倦怠的时候,都会找个安静的时间,把自己觉得心烦、无力的事情写下来,接着开始抽丝剥茧原因。书写改变日记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写下自己困扰、想要改变的事

例如,有段时间我对写稿都提不起劲,每次想到交稿就觉得忧郁,明明原本是我喜欢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却成为心理负担。而我想要好好面对这件事,就在“改变日记”里翻开一页,写下:“最近对写稿感到很烦躁,我想要改变。”

第二步:写下至少三个可能的导致成因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花心思抽丝剥茧原因,而是硬着头皮、勉强自己咬牙继续做,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会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当发现生活中有困扰的时候,其实可以靠“改变日记”,好好感受一下自己是在烦什么。

在这个步骤,我们先写下几个可能的原因,例如,我发现自己最近很厌恶写稿,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同样的领域我已经写很多了,心里觉得很腻。第二个原因,我也发现自己工作量有点太高,在白天已经有谘询工作的情况下,晚上还要写稿,两个都会严重消耗精神。第三个原因,我对文章有自我要求强迫症,即使是轻松小品文,也常常写写改改到不放过自己,交稿的时候身心俱疲,其实也会折损我对写作的热情。

第三步:针对每一个成因,写下“接下来呢?”

前阵子我看一本书《青春走得太快,领悟来得太慢》,作者是美国的精神科医师,他说,他最喜欢问患者的问题是:“接下来呢?”甚至还做了一个微妙的设计,把这几个字变成萤幕保护程式上不停闪烁的文字,让患者可以看见。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问句,因为这暗示其实人都有能力做点改变。在第二步骤,我们已经列出了几种可能的成因,而下一步,就是针对每一个成因,写下自己能做些什么,即使只有一点点改变都好。

例如,对写作烦燥的第一个原因,是同样的领域写太多,心里觉得很腻。但眼下这类文章确实有大量需求,也需要我持续撰写,在不能改变供稿的情况下,山不转路转,之后写文章都尝试变换风格,把平铺直述的句子修饰得文青,或是从不同视角切入,让写稿变得像在玩新颜料。

第二个原因是对精神消耗太大,于是我把写稿排程重新调整,挪到比较不用烧脑的日子,让当天所有的脑浆都可以毫无保留的倾倒给文字;第三个原因是自我要求太强,于是我也开始练习调整心态:小品文顺顺的,轻松的写,该讲的有讲清楚就好;重要的文章再倾尽所能的写,资源要依比重分配,脑浆当然也是。

这样调整之后,发现对写作的忧郁马上就有起色。原本已经好几个月想到要写稿就烦燥,但改变的第一周,竟然就会开始期待要用什么方法写;当自己又开始强迫症,也会马上提醒自己适可而止,减少精力耗损之后,对写作的抗拒大幅下降,只靠些许微调,就恢复成之前那个喜欢创作的我了。


图片|来源

“接下来呢?”是个好问题,我们却常常以为困难太大,而放弃改变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大困难都可以拆解成小成因,而每个小成因,都有一件做得到的小小对治法

很多人来心灵谘询以前,也都误以为心灵工作者拥有什么不世出的祕法,能点出一条无痛的捷径,照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但事实上,就算是美国这位行医三十几年的精神科医师,也需要不断地问他的患者“接下来呢?”

因为最大的“改变”,永远出于小步拆解,而劈开红海般地大步跨越。

如果你觉得人生陷入萎靡,亦或松垮到找不到支柱,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自由工作者,这两本“自由工作者”的日记,就在这里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