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速食”,习惯要人提供解答,却很少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想怎样做?”也从不知道,原来“独处”也是需要练习的。

若有烦扰事在心头,我们或找朋友摸摸酒杯底,或在社交交媒体上发泄,很少会想到一本书。前者似止痛药,熬过难捱时光;后者则似是中药,固本培元,好使日后百毒不侵。

下次若有烦恼,不妨逛一逛书店。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你,或许可以先读读斋藤孝的《深阅读》。

笔者本来讨厌阅读工具书,只觉文字冷冰冰,没有味道。但后来,感受到或许没有所谓工具不工具,有了目的,小说散文也可以不过是工具。而由明治大学部教授斋藤孝的《深阅读》,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4 年内更读超过 150 本书,更直言不读书的人生不叫人生。笔者没那么极端,只是书本给人独处的空间,好好沉淀,好好跟自己相处,这反倒错不了。

推荐阅读:致 25 岁的迷惘书单:如果逃不了世界,就往书里躲吧


图片|来源

阅读,让我们练习独处。

人生,不过就是一个烦恼再掩过另一个烦恼。只是,我们有责任,令一个烦恼,比前一个高质素。我们习惯“速食”,也习惯要人分担,要求别人解答,却很少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想怎样做?”也从不知道,原来“独处”也是需要练习的。

在《深阅读》一书中,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词语,叫“深潜力”。他提出,比较而言,我们平日遇到的烦恼,不过是河流表面的浊水罢了。喝浊水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要知道底下存在的清流。他认为读书让我们独处,也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

独自一人上网、滑手机,不算是独处;二人相对而坐,各持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也算是一种最舒服的“独处”了。阅读训练我们独处,也好让我们学会静下来,丰富内心。

推荐阅读:独处美学:学会自己一个人,才能享受复数的生活

读经典,一定不会浪费时间。

当我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后,下一道问题便是:读甚么才好?

有人说书没有好坏,这笔者当然不认同。斋藤孝在《深阅读》一书中提到:要读便读经典,不然你一直都只是业余选手。

虽然以读书来说,若单纯为娱乐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当个“职业选手”,不过笔者却十分认同,读书要广,不能只看最“易入口”的散文小说,经典不能不看。推崇经典作品,并不只是拾人牙慧,而是经典所以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历练,历久犹新,定有它过人之处,相比起阅读其他畅销书籍,一定是一道不会“蚀”的投资。

但当然,笔者虽是个阅读初哥,但也觉得选书也要好取个平衡,在读狄更斯的《双城记》与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之间,读读亦舒与艾伦狄波顿,也不错。

斋藤孝也在书中分享了不少快速的阅读技巧:

  • 方法一:跳过仔细的描述, 也可以加快阅读速读。
  • 方法二:阅读时, 关掉电子产品或调至离线。
  • 方法三:养成买书习惯,要有藏书。 
  • 方法四: 定立阅读目标:如一月四本书。
  • 方法五:建立一定的阅读时间,如毎晚睡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