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经典电影《小飞象》你看了吗?

从小飞象身上,我们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与特质,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这些特质与他人不同,而与群体格格不入或自卑,但若愿意面对自己的不安与恐惧,用另外一个眼光看待本以为是缺陷之处,也许有一天,那些特质能够成为你的翅膀,带领你昂首飞翔。

文|茉莉

小飞象 Dumbo 叙述着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象,有着和其他大象不一样的“巨大的耳朵”,被母象 Jumbo 生下来后,由于耳朵太过于巨大而抬不起来,被马戏团的众人们当成是怪物、瑕疵品,甚至马戏团团长也想转手将 Dumbo 卖掉。母象 Jumbo 为了保护孩子而在马戏团中发狂,因而被转手卖到别处。为了能够赎回母亲,Dumbo 在马戏团成员们的帮助下,成为了团中的招牌明星“小飞象”,希望能够有机会与母亲团聚。

从 Baby Jumbo 到 Dumbo

根据电影中的剧情,马戏团的工作人员们认为小飞象巨大的耳朵,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将小飞象的耳朵包起来。但却在过程中出了差错,小飞象的耳朵还是在观众面前曝光,一阵混乱之下,本来写着“Dear baby Jumbo”的牌子掉下,而变成了“Dumbo”(傻瓜、呆子),而这也更引来了观众的尖声嘲笑与无情讪弄。

推荐阅读:小飞象在二战期间上映!记得那些陪你长大的经典动画吗?

面对无知、与他人不同,通常会引发个体的焦虑,于是我们想尽办法地掩盖与压抑这样的焦虑感,就像是马戏团的工作人员们竭尽所能的想要掩藏小飞象的耳朵,让它能够尽可能的跟其他大象并无差别;就像是电影中少了一只手的 Holt,在出场时选择戴上一只假手,因为“不想要吓到观众”;特别在华人社会中,我们渴望被团体所接纳、希望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大多时候,总是暗暗地 finger cross,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人一样”就好,能够被其他人接纳就好。

可能你也和我一样,看到这里,想起过去曾经为了融入团体,只因不想成为被众人嘲笑的“Dumbo”。你还记得国中时候为了要融入大家,去烫了一颗玉米须头吗?明明自己也不是那么地喜欢,但是想和大家一样,所以去做了;高中时候明明很不喜欢某个同学说话的方式,但是好像大家都能够接受,不想要被说“玻璃心”,所以也委屈自己接受了;大学阶段,想在班上的中心团体中被接纳,想被认可是个有能力的人,所以努力的做了更多的事情累死自己;出了社会后,想讨人欢心、被上司喜欢、被同事接纳,学会更小心翼翼地看脸色,有些朋友对你说过:“你很没有主见耶⋯⋯”,你知道是如此,但是还是很难说出心中真正的想法,因为害怕跟别人不一样、害怕别人不认同。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青少年阶段(12-18y)的重要任务,是学习自我认同。在这个阶段,由于自我的概念还不够稳定,因此极度渴望能够从获得重要他人、同侪的互动与认同,进而探索与认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我认同的时期拉得越来越长,甚至到了成年后、出社会,也一样面对着相同的议题。

当我们被他人好好地对待,在别人眼中看见好的自己,我们会从中知觉到“或许我是一个还不错的人、或许我还满好的”;但是若当全世界都否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可能也会让人渐渐失去对自己的相信,甚至觉得自己很糟、不够好。因为我们还不具有稳定地认可自我价值的能力,所以我们担心被社会“异类化”。

从小飞象中,我们能够看出在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在避免成为“异类”,想成为科学家的 Milly,不断地被父亲 Holt 提醒“你是在马戏团长大的人”;担心观众眼光的马戏团团长,要求工作人员把小飞象的耳朵紧紧的包起来;少了一只手的 Holt,依然想要骑上过去让他辉煌荣耀的马匹,展现精湛的马术表演,而不是承受异样眼光的“独臂男子”。

和别人不同的不安与恐惧,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被经验所记录与累积,可能来自于某个成长阶段、某个情境,而让你有受伤、沮丧、羞耻的情绪,进而记下了这个不好的记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地害怕与众不同,因为这样的不安与恐惧,随着时间,不断地扭曲、类化,从原先仅仅只是担心剪的浏海被人嘲笑,扩大到对自己的五官极度的不满意与没自信;从一开始只是认为个性与他人不太一样,扩散为否定、贬低自己这个人的存在。


图片|《小飞象》剧照

从 Dumbo 到小飞象:Fly Dumbo, fly

因为 Milly 和 Joe 的陪伴,让小飞象发现原来这个巨大的耳朵,能够带领自己飞翔。更进而运用这样的能力成为招牌明星,希望能够吸引足够的人潮而赎回母亲 Jumbo。

推荐阅读: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从《小飞象》学成长的勇气

这时候的 Dumbo,不再是傻子、呆子、被嘲笑的那一只小象,而是马戏团的当红炸子鸡,是一只特别闪耀的“会飞的大象”,那双过于巨大、垂坠在两旁的耳朵并没有改变,观众对这双耳朵的眼光改变了、小飞象对于自己的眼界改变了。

可能也刚好这项能力是被观众所喜爱的,而不是被如同猎巫行动般的恐惧与无知所摧毁。也可能是因为他人的欣赏和称赞,让这项独特之处成为了招牌,让小飞象能够勇敢的去飞,成为了一段找到自我优势的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尝试着在做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在与社会期待中载浮载陈、学习平衡与挣扎,我们可能永远都是那个被认同为傻子的 Dumbo,也有可能幸运地因他人的认同,而学会肯定自己。我们永远不可避免地需要在自我与现实中摆荡与妥协,若仅仅是随波逐流、难以找到自我的中心价值,我们只能够当个活在他人眼光中、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大人。

即便没有那一根羽毛,你也能够飞

电影中的一场大火,烧掉了让小飞象飞翔的那根羽毛,也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却步了,而 Milly 将珍贵的母亲的遗物、不离身的挂在胸口上的那一把钥匙丢入了熊熊的烈火中,告诉小飞象:“我不需要靠着这个来感受妈妈在我身边,因为她一直都在;你也不需要羽毛来让你飞翔,没有那一根羽毛,你也能够飞”,最后小飞象飞起来了,翱翔在天际,如此的振奋人心、又自由自在。

小飞象这部电影,探讨了许多不同的议题,但传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相信自己的独特是因自己而生,也用力的为这个独特的自己奋战着”也许你就像是小飞象一样,有着与他人截然不同的大耳朵,在某些情境下感到碍眼与自卑,我们可能并非如此幸运,能够遇见如 Milly 般善良、能够看见自己优势的伯乐,来让我们学习肯定自己、看见自己。但若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不安与恐惧,学习充当自我的伯乐,用另外一个眼光看待本以为是缺陷之处,也许有一天,那双耳朵也能够成为你的翅膀,带领你昂首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