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过去比现在好?现在不正在每时每秒地变为过去吗?为什么我又总是期待未来?每个现在都是未来的降临,我却并没有感到过如愿以偿的喜悦。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不容易开心”,更精确地说,是“不容易对自己和生活感到满意”。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与你分享幸福心理学的秘密,从知足开始。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在我还不算长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年头,都用在特别纠结地爱一个人上。我对自己很大部分的费解都来源于此。这可能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但请容许我用自觉很不俗套的方式来讲述它——姑且让我用“人类就是有高估自身特异性的恶习”为自己开脱吧。

“你相信人与人之间有先天的预设吗?你相信多少?对我而言,我并不相信有一对一的注定匹配,但却知道,有一类人于我而言是可以与之,恩,称为‘深入’好了。你知道,就是那种即使你们很少接触,从未有过像样的对话。但是气场告诉你,即使忽然对其开口说起自身很内隐、很深入的话题,也丝毫不会尴尬。他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我在当年的博客上写的一段话。我和他认识的第一年没有什么接触。和他在一起是一件没有前情铺垫的事,甚至没有先发的罗曼蒂克的吸引。我只是在一个普通的日子,走到了一个早就知道是同类的人面前,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关于自己的话。

恋爱的开始很平顺,像很多校园恋情一样,纯真而深刻。但很快,我发现了自己令双方都费解的一面。当我们非常靠近,以至于要作出更严肃的承诺的时候,我会突然从对他的感情中抽离,没头没脑地感到爱一瞬间消失殆尽。而当我们一旦分开,我又感到自己强烈地爱着这个人,无法从这份爱中抽身。

我们分开的时间远比在一起多。我如此强烈、如此确凿地感到自己在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爱着这个人,却没有真正明白过,为什么每当在这份爱要变成更现实的可能时,我的感觉会变得不同。

一直到有一天,K 医生问我,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你自己只愿意对“不可能”的人事感到依恋。你也许不是不爱他,只是害怕依恋所有“有可能”的事物。那时我似懂非懂,但好像找到了理解自己的一个新的角度。


图片|来源

我想起的事,却不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过去我对自己有过另一个困惑,只是后来好像习惯了它,而不再想起了——大多数人所说的“时间会解决一切”、“长大后就好了”都只是这样一个习惯困惑,以至于不再想起困惑的过程。

我的困惑是:自己从小好像就是个不容易开心的人。从十三四岁起,我就被一种“凡事俱已来不及”的伤感缠绕。我怀念过去,会觉得最好的时间已经过去,而自己在当时并没有充分地明白,从而没有最大程度地好好度过那个时间,没有足够珍惜当时的人事。

或者,我就是处在一种煎熬和焦躁中。我期待着长大过程中每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就像《国境以南》里写的,“在此前的人生里,我总觉得自己将成为别的什么人,总想去某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在那里获取新的自己。我想通过成为另一个自己,来将自己从过去所怀有的什么中解脱出来。”

但这些时刻比想像中更快地到来了,然后过去了。有时,我做得比同龄人差,也有时做得比他们好。但即便是后一种情况,我也只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感到欣喜,这种短时间的欣喜,远远不足以对抗似乎是“天性”的悲剧感受。

当然我也有开心的时候。就如同我所说的,我似乎比很多人更容易从追忆中感受到快乐。对旧日时光的记忆,对过去的某一个/一群人的怀念,是我感受到支持和信念的来源。而对尽快逃离此时此地,则是我生活的动力。

我逐渐开始意识到这其中存在的显而易见的问题,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事。但真正开始思考它,还是在医生问我那个问题之后。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过去比现在好?现在不正在每时每秒地变为过去吗?

为什么我又总是期待未来?每个现在都是未来的降临,我却并没有感到过如愿以偿的喜悦。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不容易开心”,更精确地说,是“不容易对自己和生活感到满意”。

记忆,和加了滤镜的相机工作的原理很像。它们从不精确地反映过去。相反,它们是最高明的骗子,不仅会骗过别人,还会骗过你自己——因为它们把时光凝结成了你想看见的样子。

推荐阅读:做一个知足的人!庆祝让生活更美好的心理学

但人生却是一个不断卷土重来的过程。有时候读过去的信件、日记,会发现自己的内核、对于世界基本的看法,似乎不曾真正改变过。有时候在异乡浪游,时日一长,也发现别处和此处并没太多差别。你所背负的那个自身,并不会因为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就轻松摆脱。

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幻想,是不是只会让人徘徊掉更多的时间,最后还是要回到一个“不过如此”的生活中。无数“新生活在前方”的美好幻想,或许只是用以欺骗世人踽踽前行的海市蜃楼。

没有什么生活在别处。


图片|来源

我慢慢开始意识到,比起自己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境遇里,“能够对当下感到满意”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样,它并不是与生俱来、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学习、需要养成。有些人的环境,可能令他更容易地习得了这个习惯;有些人却因为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榜样或异常的环境,不曾习得这个能力。

可一个人若想要感到“幸福”,这却是一种必备的技能——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对于后面一种人来说,必须要付出更多有意识地努力,去养成这个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K 医生接着问我,或许你可以想想,只对“不可能”依恋,对你来说发挥了什么样的功能?他总是觉得,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有意识、无意识做出的选择,也就更有能力做出与惯性不同的选择。

我喜欢“不可能”。因为不可能中,更有一种确切的安全感。当我依恋着“不可能”时,甚至可以产生飞蛾扑火的快感。我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产生对自己许多正面的评价,比如不求回报,比如信念坚定。

不可能中,并没有那么多“可能遭到拒绝”的有风险的时刻。而事实上,“有可能”才是我无法承担的东西。“有可能”却没做到,才是我最为恐惧,无法享受,彷佛会让自己破碎的事情。

我无意识地极力美化过去,在感到“已失去”的同时,却也有种“拥有过”的隐秘的骄傲感。

我无意识地美化未来,因为我只想逃避面对此刻自己要面对的问题。

怀旧和空想是一件事,早慧和晚熟也是同一件事。我就是一个某些方面早慧又某些方面晚熟的人,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都只愿意面对那些我更擅长的事情。

有个好朋友,她有次说到一个顿悟的时刻。她说,自己的不快乐,是来自于妄求。什么是妄求?每个人都有自己能触及的范围里的东西,你要在那个范围里面求。如果非要求自己恰巧没有的那些东西,贬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就是妄求。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精确理解了她想传达的意思。但我想说的是,要真正做到“活在当下”,确实要学习充分给自己此刻所拥有的东西赋予价值。同时充分理解和接受,所有的当下都有缺憾——总有一些东西你求了也得不到的,承担失望和感到幸福并不冲突,恰恰是,要明白“怀着失望,同时感受幸福”才是一种常态。

你要知道,你想像中,那种毫无风险、诸事顺遂的人生从不存在。假如你真的活在那种生活中,你也一定会遇到烦恼、痛苦。只不过这些负面的部分,在幻想中往往不会被充分地考虑到。

推荐阅读:人生的路在前方,不在别人的期待里

最爱的人,只会是此刻在身边这个。

最好的生活,只会是此时此地的这种。

这是幸福需要的智慧。

希望你,能在“此时”对自己感到满意,这不是最好的,但已是足够好的你。也祝愿你能对“当下”的生活总体接纳,会有种种不如意,但还是能享受其中。所谓的“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自己”,其实最终的表现形式不外乎此。

长日尽处/我来到你的面前 /

 你将看见我的伤痕 /

你会知晓我曾受伤/也曾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