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社交网络上经常秀恩爱的情侣,竟然拥有更高的关系满意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者针对异性恋大学生情侣进行了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 Facebook 上公开自己与另一半的恋情、更多地晒出和伴侣的亲密照片、并在页面上保持与伴侣密切互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和伴侣的长期恋情也更加稳固。可能原因,其实与年轻人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有关⋯⋯

破坏一段亲密关系有千万种方法,维持一段好的关系却很难。究竟是相似还是互补的性格会更幸福?“秀恩爱”真的分得快吗?幸福的感情中,两个人会完全真实地看见对方吗?

今天我们整理和总结了一系列关于“什么样的伴侣容易获得长期幸福”的研究。当伴侣之间存在以下 6 种情况时,比较容易获得幸福。

1. 其中一方懂得适当地欺骗自己,“美化”对方。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总是希望能够了解到对方最真实的一面,知道“他是谁”,他拥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不过,2011 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想要更幸福,有时候你也需要一点“自欺欺人”的幻想,来将他定义为一个符合你期待的完美形象,即便这个形象与现实不符。

研究者对 200 对伴侣进行了三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有一部分人会“理想化”(idealize)自己的另一半。在他们的描述中,伴侣的人格特质几乎完全符合自己心目中对完美伴侣的想像,即便自己真实的伴侣并不存在这些特质(连他们的伴侣自己都承认并不具备这些优点)。

而当研究者将他们“理想化”的程度和对关系的满意度做比对时,发现二者成正比:越对另一半拥有“积极的幻想”的人,越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快乐。

对伴侣的美化还会使幸福更持久。从下图可以看到,尽管对伴侣“理想化”水平较高和较低的人,对关系的满意度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下降,但那些“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待另一半的人,满意度下降的速度明显更慢。

但必须要提醒大家,这一条的意思并不是说为一些虐待性的关系寻找藉口、自欺欺人。前提是当你在一段坚实、健康的关系中时,适当麻痹自己,“欺骗自己”对方有多么优秀,会让你在这段感情中的幸福感真实提高。

2. 拥有一套只有你们才能听懂的语言。

你和他之间,是否有一种“只有你们才能听懂的语言”呢?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伴侣之间拥有一套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的话语体系时,会更容易感到幸福。

推荐阅读:日式恋人:深夜,我们一起去便利商店买冰

John Gottman 的研究发现,很多幸福美满的夫妻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能够通过一些陌生人听不懂的语言来交流,比如类似接头暗号的词语和表述方式,有时他们甚至不用言语交流,只凭藉微妙的语调、语气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而那些关系紧张的伴侣则没有这些和对方“心领神会”的时刻。

研究者认为,这些词语、句子和表情往往包含了他们共同的经历和情感,当他们在运用这套语言体系交流的时候,也会勾起他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同时感到和对方更亲密。这会让他们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特别的”。

3. 有相似的金钱观,不为了钱吵架。

金钱永远都是影响亲密关系和婚姻的重要因素。不过,伴侣的幸福程度和你们有多少钱关系不大,但与你们对金钱的态度是否一致则有很大关系。

Jeffrey Dew 的研究表明,那些很少在金钱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夫妻,比起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在钱的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夫妻来,离婚的概率低 30%。

而且,对于那些在金钱观上冲突较大的伴侣,矛盾往往会在关系的早期就显现出来。他们可能在约会没多久的时候,就因为饭钱该由谁来付而引起争执;又或者在节日时,一方会因为另一方买了又便宜又难看的礼物而气恼。如果你们结了婚,在收入如何分配、有多少人用来投资和教育子女,如何应对财务危机等等方面,也总会遇到源源不断的争执。

而另一些伴侣不会为钱吵架,他们拥有更相近的金钱观/消费观,这既包括在大的方面,是倾向于存钱还是消费,买房还是享受,也包括在具体每笔花销上该如何利用。他们共同制定与财务有关的计画和守则。研究显示,这样的伴侣获得了更满意的关系。

4. 爱秀恩爱其实会让关系更好,而不是更差。

研究又一次让我们失望了:那些在社交网络上经常秀恩爱的情侣,竟然拥有更高的关系满意度。

推荐阅读:【如果你想】远距离隔空放闪,推荐给你的六个方法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者针对异性恋大学生情侣进行了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 Facebook 上公开自己与另一半的恋情、更多地晒出和伴侣的亲密照片、并在页面上保持与伴侣密切互动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和伴侣的长期恋情也更加稳固。

研究者 Catalina Toma 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亲密互动和分享,本身就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亲密的表现和结果;另一方面,这样的互动也会增进他们对彼此的信任——毕竟,这一代年轻人和社交媒体已经密不可分。


图片|《金秘书为何那样》剧照

5. 在关系中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清醒地达成共识。

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会有一些“关键事件”。上床,说“我爱你”,确认彼此是男/女朋友,同居,订婚,生子——在你们进展的每一步,你们是否都就这些行为达成了一致意见,还是仅仅是顺其自然?

2006 年,Scott M. Stanley 和 Galena Rhoades 对亲密关系的风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说,你可能会觉得“情到深处,无需确认”,但研究表明,在每个过渡性、转折性的事件上,如果是在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的伴侣会拥有更长久、稳固的恋情。而如果这些行为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既没有经过考虑,也没有在事后进行确认,那么无论是对于结了婚的还是没结婚的伴侣,都会在今后长期的关系中显现出负面影响。

因此,当你们正在做出对亲密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行为时,不要觉得羞于启齿,认真的处理方式是:确认在关系的每一步中,你们对彼此情感和关系的认识都在同一层面上,并且共同思考这样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为此应该做的准备。不要总觉得“我们都上了床,我们应该是男/女朋友了吧”,“他都带我见了家长,肯定准备和我结婚了”,“既然怀孕了,那就生下来吧”,对方未必和你的想法一样。

6. 在“冲动”程度上,双方比较接近的伴侣比较幸福。

研究人员还单独探讨了我们人格中的“冲动”(impulsivity)特质。过去我们往往会认为“容易冲动”会给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带来不好的影响。在常人的想像中,如果恋爱的双方都比较冲动、易怒,可能两个人会有更多的冲突、争吵。但 2016 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并非如此。

Jaye L. Derrick 的研究表明,两个人都冲动的时候,会比只有一个人冲动更好。伴侣中,当只有一方容易冲动,另一方冲动水平较低的时候,会增大争吵的机率,降低关系的质量;然而,如果两方的冲动水平相似(无论是都容易冲动,还是都不容易冲动),都反而会使他们的长期关系质量更好。

研究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当伴侣的冲动水平都比较高时,尽管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容易对一些小事过度反应,但他们也会用相同的视角去看待和欣赏事物,拥有更相近的价值观和目标,他们也会共同地“冲动”地享受生活,比如时不时心血来潮,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都会提升他们关系的幸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