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走在学习什么是“爱”的路上,这路上曾跌跌撞撞,也认定了,这条路可能要走一辈子了;但走到现在,我却觉得很值得。与你分享关于爱的三个问题、爱的定义与延伸、爱的所有可能。

文|廖梓铃

跟朋友聊完,我充满着怅然的走出咖啡厅,心想着,怎么类似男女情节总在日常中重复上演——那些关于背叛、关于疯狂却骤然结束的情爱。我往捷运站方向走着,突然意识到此时正好是下班的时刻。街道左侧车水马龙,看似热闹,我望着这美丽又虚华城市,充斥着穿着挺拔却眼神哀伤的人们,自以为是的想着,嗯,大家都不懂爱,我也曾是。

我们都需要爱,也曾为爱痴狂,受爱所苦。自己明是只摺翅的雏鸟,却抓着另一只摺翅的鸟,盼能比翼双飞;却在振翅后没多久,双双坠入那熟悉且躁动的寂寞。于是,人们带着受伤眼神对着天空哀叹那一声——爱呢?我的真爱到底在哪?

或许我们在追寻的爱,是那股乡愁,又或是孤寂的灵药,在彼此看似欲望的眼神里,误以为那是份圆满。但亲爱的,那真的不是爱情,要摔伤几次才懂呢?

我正走在学习什么是“爱”的路上,这路上曾跌跌撞撞,也认定了,这条路可能要走一辈子了;但走到现在,我却觉得很值得。

你也愿意跟我一起走这段旅程吗?

关于爱的三个问题

人的痛苦,许多都可以追溯到“爱”的问题。尤其我们挤身在这寂寞如影随形的城市中,终于遇到一位具有吸引力的陌生人,让我们能脱离原先的孤寂与隔离、融化在一段有温度的关系,是种极其兴奋与美妙的时刻。

“出门工作不再只是过日子,也是为了回到家时,看见他开心。生活谁不艰难,为了他,这点苦算些什么呢?两人的生活,比一个人好多了。努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

《后来的我们》

他的到来,让自己再度丰盛了起来,明亮的眼睛多了对生活与未来的盼望与期待。

但随着相处的时间增长,也日渐了对彼此的了解,但这份亲密在许多人面前,却是个杀手,扼杀了爱情起先的神秘感、照亮了彼此的差异——那些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相去甚远的未来图像、对爱的理解与诠释,许多伴侣们最终在失望、悲痛中而分离。

“为什么你达不到我对你的期待?”

“这不是我要的爱情!”

“不知何时,我对你的感受淡了。”

在电影、偶像剧,甚至是许多人们的真实故事中,相似的情节总在日常中反覆播送着。我记得,在我青春年少时,我也曾害怕爱情是如此的难以捉摸、无法掌握。从经验中我体会到每段爱情都有保鲜期,约莫六个月⋯⋯对。所以,我告诉着自己,该好好珍惜爱情起初的热恋,也要甘愿承受消逝后的平淡。

但不服输的我曾执着,在几次爱情即将消失之际,用悲伤且带着那么一丝卑微的神情,要求他回到当初一样的温柔,却每每在应声后几天故态复萌。多次的失败经验,也让我证实了流行文化表示的爱情的神秘与无法预测。

直到我也终于到了稍微成熟的年龄,经历了人生许多的风浪,其中当然包括爱情。于是我再回头重新检视这项命题,却发现这是一个谬论,而且是一个严重错误的谬论。

推荐阅读:非典型恋人:在生命最谷底遇见你,时间却没站在我们这里


图片|《后来的我们》剧照

从问如何“被爱”,走到如何“去爱”

佛洛姆的《爱的艺术》中,道出了爱的本质,让我重新去思索何谓“爱”本身。

人们都以为爱不可捉摸,是偶然发生、命运使然;无法伫立、只能坠入。如此的社会论述却赋予爱更多的神秘性、滋养了人们以为爱是无法掌握的现象。于是在爱情苦海中的人们都在纷纷思考,如何能确保自己“被爱”——如何更有吸引力、如何讨对方欢心、如何不麻烦别人、如何成为成功的人——却不知道其实“爱”,并非单纯的动情,而是发生在放手“去爱”时--无论如何都选择去了解、去爱、去接受。前者让人们执着地追求激情的爱,却丧失了自己的灵魂与自主性;后者让我们透过亲密关系,更了解自己与对方,让彼此全然地存在于这段关系,却也让关系回过头来滋养彼此的独特。

我不是偶然的遇见你,而是在积极的生命中找到你。

Jock McKeen&Bennet Wong

所以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我是我——你因为是你,所以我爱你;我因为是我,所以被你爱。这样的爱发生在两人都有足够的勇气,能接纳彼此的真实与不完美,允许自己去了解另个真实的存在,证明了他之所以为他的独特。

刚进入爱时的痴狂,却显示了自己内在空虚且不安的程度——内心越空洞,面对爱情却越躁动与疯狂,但这份激情却不是建立在彼此深厚的了解,那你到底是在爱谁呢?

妳可以把错怪给贺尔蒙,但事实上这并非真正的爱,而是期盼自己的不安与孤寂能被他消化。当我们渴望透过与另个人来融合,避免面对一人的寂寞,就好像两个不完整的人,渴求结合以获得完整。但是,当我们在独处时,都自觉空虚了,怎么可能因为与另个不完整的人结合而得到丰盛?又怎么能肯定对方能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充实呢?

妈妈:你不丑,奥吉

奥吉:因为你是我妈,你才这么说

妈妈:因为我是你妈,这才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奇迹男孩》

那份爱是,我了解你,所以我爱你,尽管那个你,不完美又平凡,却也完整独特。

我曾有位朋友,在某次碰巧的聊天中跟我分享他对爱情的相信,直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他说,若彼此都是个不完整的圆,在前进的路上或许会产生不顺遂的碰撞、死水般的搁置,甚至偏离;只有当两个完整的圆遇到彼此,才能平稳持续的滚动前行。

所以,敌不过时间的,其实不是贺尔蒙,是不够成熟整全的人格。

而关于如何去爱、越发让自己更完整,是在关系中持续的自我了解与尊重彼此,以下我有三项心得对爱的心得,想与妳分享。

爱是愿意了解、允许差异

一个匮乏的人,进入关系中,需要索取对方的爱,来获得支撑自己的力量,但那不是爱,是需要。一份不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我需要你陪伴我,让我不孤单!”

“我需要来照顾与满足我的需要!”

“我需要你来充实我原先贫乏无趣的生活!”

“我需要在你的眼中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由需要而建立的爱,如同高楼大厦缺乏稳固的地基,随时会崩垮。如果你有经验,妳就会发现,那份根源的不安,并不会因为与他融合就消失,反而会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持续蔓延,成为日常冲突持续出现的脚本;同时,这也将阻碍了妳了解对方的可能——当对方呈现的样子与我们预先想像的不同,内心中即会感到那股骚动的不安与恐惧。

亲爱的,当你需要透过其他人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就不会有余力真正的去爱,甚至看见真实的对方,因为匮乏的人,只看得到自己的需要,也把对方视为照顾需求的一个对象,而非把它视为一个完整的人——他是完整的灵魂、有他的个性、有他的喜好、有他的习惯、有他的价值观、有他的过去、有他对人生的选择、有他看待爱情的方式。所以此时,我们是把对方物化的,在物化的同时,会不小心透过控制,来限制了对方展现真实自我的机会,阻碍了真实亲密的开展。

“我要你照着我的方式爱我!照顾我!”

“你说你爱我,那你要让我看你的手机、参与你所有生活”

这份急切,却说出了走进爱是为了逃避面对己身孤独的责任;那份依赖与控制,却也让两人都同样感到难以窒息与无法自在。

所以,“我”融化在“我们”之中,这样的关系起初是浪漫兴奋,但随着时间,却会发现,这样的关系如同死水般,不再有涟漪、不再有新鲜感,因为在“我们”之中,都已经失去“我”;也因为不安,制止了“我”的存在。无法允许界限的结果,将无法将两人的差异作为创造性的营造,成长将停滞——透过“接触”彼此的差异,来共同参与两人生命中的独特。

一旦没有因了解而产生的亲密与尊重,具有生命且丰盛的爱将无法滋生。


图片|《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

尊重彼此的差异,成为完整的人

爱确实是彼此互相扶持与照顾,但基于“渴求”为基础所发展的关系,却无法让两人真正感到生命的丰盈,反而是完整的两人,才能共同建构更踏实的幸福。但什么叫做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在于认清自己生命的所有面向,认回所有的自己,充分的自我了解,基于稳固的自我感之下,愿意充分的瞭解他人,尊重两人间的界限。

一旦接受最亲密的两人也存有无限的距离时,美妙的共同生活才能产生。

歌德

这是我相当深刻的体悟,我也曾是那“依赖环境”的人,但却经历了一次觉醒。我与大学交往的男友,在六个月热恋期如预期般的冷却,当时我焦虑地要求对方照着我的方式爱我、对我好,把我的幸福考虑进他的未来规划,好让我能继续维持当初爱情的温度——我尝试透过掌控来确保我自己仍被他爱着。但每每我向他要求,他总是幽幽的说“好”,后续却没有任何行动,让我极度感到不满与失望。坚持了痛苦的两年。直到有天我领悟了一件事,松开了我原先的执着。

原来,我要求他变成我心里期盼的那个完美男友,但却不是原先他的样子,我当初爱上的,确实是现在这个不完美却真实的他。

我问自己,如果我无法照他本然的样貌爱他,这还是爱吗?不,这不是爱。我只是爱我内心的那份幻想罢了,因为我自私的渴望透过那份幻想来换取生活上的支撑与对未来的期盼,也控诉着他该舍弃自己、配合我的幻想演出——这一切都只是我在演独角戏。

在那一刻,我深切的体会到“界限”:我把我的需要与不安投射在身上,却从头到尾没有把他视为一个“人”,去了解他的需要与感受、他的兴趣、他对未来的期待与想法。于是后来我也开始去练习,真正的爱是去了解、尊重这个人本来的样子,也接受他在这段爱中能呈现他原本的样子。

然而,我花了一段时间慢慢去理解他,也确实发现这不是我要的爱情,在我声明期待后,他不以为意,但我不再只是愤怒埋怨要求他改变,尽管内心有些不舍,但我却欣喜于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他,我从来都没允许自己去瞭解过,我现在终于看见了。带着在这段关系不再感到快乐的心情,当时我又问自己“我是想接纳对方的原本样子,或是带着自己无法放下的需求,离开这段关系呢?”

我摸着自己的心:当我声明了需求后,他的反应却呈现了他的选择,我予以尊重,但我同时也不需愧疚的做出我的另一项选择。而我惊讶的发现,这历程的发生,原来可以很平静,因为我们都尊重彼此的差异,也决定放下不再执着。

所以爱是看见差异,也尊重彼此用自己的方式做选择,而不需抱怨与责备。

爱是自发性的行动

爱是一项积极的行动,不是等着被爱,而是主动去爱,去付出,去给予。

就好像一种内心中的自发性想去爱,爱的本身即是付出的原因,也是答案,而非由为求公平所驱动的行为。

我曾听过有些男孩女孩跟我分享他们对于“给予”的看法:

“如果,我太宠着她,会不会让他变得很任性?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我一直傻傻对他好,但他却没有给我回报,这样不是有点亏吗?”

这种“给予”是建立在对等式的等价互换,将爱视为可交换的事物,以为爱给出了之后,即会遭受到剥夺或失去。爱不是匮乏需求,真正的爱,是能持续滋生更多爱。而让爱滋生的秘诀在于回应彼此的需要,从对方欣喜的眼神中,你将会了解到,这样的付出将能持续唤起绵延不绝的爱,这份爱最终也将回馈到自己身上。

佛洛姆曾说,如果我们是能去爱的人,这份爱不会只自私的呈现在你们俩爱情里,而是能弥漫你生活的周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源自爱的温暖。只有爱才能生更多的爱,或许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一个能给爱的人吗?你愿意从现在开始敞开心胸付出爱吗?

推荐阅读:因为你笑,所以我快乐!7 个让情侣感情升温的小动作


图片|《爱情药不药》剧照

爱是一项责任

最后想分享的,也是我个人最近最有感触的事。

我曾对于劈腿者相当扼腕与困惑。还记得几年前,曾有位追求浪漫爱的朋友问我:“何以需要婚姻?何以爱情需要承诺?如果两人都欢喜接受,为何不能持续追求鱼水之欢?”确实,why not?这些话当时动摇了我。

因为我知道这是社会对我俩爱情的期盼,却不该是爱的本意。后来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情感,意识到我只是在自命清高罢了,因为这并不邪恶,是人性——若有人说,我爱上一个人,这辈子就不会再喜欢别人,那是个谎言吧,至少我这么相信。但行不行动却在一念之间——当激情淹没了理智时,尤其人又是感性的生物,但这样表示真的没有长久稳固的爱情吗?

经过这些年的沈淀,我想说,我仍相信长久稳固的爱情存在,与你分享我的体悟。一段成熟的爱奠基在对彼此深刻的了解,那份由时间与经历所累积的亲密是如此毫不容易,也将成为关系中隐形的约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忍伤害你,为了另份激情而赔上可能失去这段独特关系的风险,因为我确实知道,这段感情这一路走来,是多么得来不易;于是我为了你,我能守住那份寂寞,也能尊重我们彼此存有的独特,这是回馈这份爱,我能为你做的。

这是爱的最后一种形式——爱是责任。

成熟的爱是——我爱你,我需要你,而我也惦记着,我被你需要着。

真正的爱,是两个独立的人,迈向合一的路程;但在合一之中,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而我们的独特,被彼此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