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爱情的认知都不尽相同。关系里的两个人,如果能更了解彼此的认知与心意,不只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也更有助于长久经营。

文|soidid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不会被“瑞典人不太结婚”这件事吓到了。

有一天——在问过 H“所以有一天我说‘不结婚就分手’的话,你会选择分手吗?”*[注]

之后的某一天——我坐在厨房的椅子上,看着 H,突然意识到:我们所理解的“结婚”是不同的东西吧。


图片|来源

* [注] 我忘记他怎么回答我了,因为我并不真的想要结婚(大概只是害怕遇到一个花花公子),所以也没有追问到底。很有趣吧,对比“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的他,看似“想/认同”结婚的我,才是不愿意立刻抱着真心跳下水的人。

我的“结婚”可能是:真心、愿意负责并承诺。他的“结婚”可能是:花钱的仪式、财产的合并。也许他是这样想的:“‘真心、愿意负责并承诺’?蛤?那不是关系本来就该具有的本质吗?”

“啊哈!所以你的‘结婚’不是我的‘结婚’。”我在心里想着。

然后我豁然开朗。理解之后若要沟通这件事,我们需要讨论的将是:我们各自想要的关系本质是什么。当然还有我们所处的文化、家庭。种种。

推荐阅读:找回相爱的本质!五句赤裸真心话,解开关系的结

定义的扩展

传统理论认为“结婚”是真心、是负责、是承诺。因为若不是,那对应的代价太高,让玩票的人自讨没趣。实际上可能也是。这也是我对结婚的第一印象。

所以若有个人登场,说“我不觉得自己会结婚”。我可能会觉得他:不真心、不负责、不愿意承诺。

但实际上结婚的人(所谓“传统”),跟不结婚的人(所谓“开放”),内心可能是一样的“保守”。这里的保守指的是:真心、负责、承诺。

结婚的人,跟不结婚的人,里头都有多样化的分布。有多样化的内心状态,和多样化的关系状态。

也许你会说:但是机率不同啊!结婚的人之中,应该有更多是认真的关系吧。是的,没错。但不管机率多高,对我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是真心,都不是保证。

真不真心、值不值得,必须下最终判断的那个人,还是只有我。

可以参考:不全是烂男人的错!遇见真爱前先找到你的感情盲点

你的“关系”不是我的“关系”

有时候我觉得,正因为不一定要结婚,所以瑞典人对“关系”的定义反而比较慎重。

在我们来说像是“录取通知”的东西(好,现在我们是男女朋友了,我们来试试看彼此适不适合吧),在他们来说可能是“毕业证书”(好,现在我们知道彼此相处得还不错了,可以说是男女朋友了)。

它是更个人的、更自由的,但当然:at the risk of something。

没有了体制与礼节,个人有各种定义的自由,但也必须承受选择的风险。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增加每个人承受风险的程度,你也就能够增加个人的自由。这是瑞典纪录片《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给我的最大印象。

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

瑞典的爱的理论,它是这样说的:所有真诚的关系,都必须奠基在个体的独立性上。

(“It says all authentic human relationships have to b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independence between people.”)

《The Swedish Theory of Love》预告片

如果没有个体的独立,我们就无法知道两个人在一起,究竟是因为经济上互相依赖,还是情感上自主的选择。

因此,在 1970 年代,瑞典政府决定实行一个伟大的计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福利系统,让每个人能够在其中自立,从中获得个体的自由。换言之,以“政府照顾每一位公民”取代“传统家庭的角色”。而这部纪录片探讨的就是:将这样的思维落实于政策后,现在——四十年后的瑞典,是什么样子?——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


图片|来源

这个纪录片说的贴切吗?在网路上看到的评论大致是说:sadly, it’s true。

但其实我自己看时,有一点诧异,想着:到底有多少人是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呢?原因自然是“取样偏误”—— 因为离我个人最近的瑞典家庭(H 的家庭),在我看来,并没有因为独立而孤寂,反而正是因为彼此独立、彼此尊重,而有好的情感连结。

彼此尊重,as in:不把自己的价值观随意地套在他人身上、不批判他人的人生选择、对人保持好奇心。

有时候 H 会说自己不是那么“瑞典式的”瑞典人,所以也许他是偏离常态的怪胎(怪胎在此是正面的意思)。但是 H 的父母,看起来并不特立独行,很有“是的,我们瑞典人就是这样”的说服力(和蔼的面容像是说着:Yes, you can trust me on this.)。

所以“这部纪录片有多贴切?瑞典有多寂寞?”,在我心中仍是个值得探索的谜。我还没有答案。

离开的自由

而影片中“如果你能够增加每个人承受风险的程度,你也就能够增加个人的自由。”则成为一句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话,它是一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角度。

例如:要解决婚姻暴力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关系的规则”下手(婚姻暴力的法规),或是“增加个人的独立性”: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体制,让人们可以选择不进入、离开不好的婚姻关系。

或是:要解决工时过长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关系的规则”下手(劳基法的工时规定),或是“增加个人的独立性”:建立无条件基本收入机制,让人们可以选择不进入、离开不好的劳动关系。

要让糟糕的关系变好,你可以选择制定关于“可以接受的关系”的规则,或者是让人们拥有离开的自由。

因为拥有离开的自由,才能够真的选择在一起。——这是瑞典的爱的理论。

看看更多:【单身日记】《我就要你好好的》爱不是勒索,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