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羡慕同事工作上的行动力与意志力吗?其实只要掌握这个原则,你也能成为这种“自燃型人”喔!

如何成为一名自燃型人

二○一六年六月,我接受了央视CCTV的一次采访,忘记是美女记者还是一同而来的助理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看起来好年轻,好有活力,你是怎么做到让自己时刻充满激情的?”激情这个词,呃,我真的给别人这样的感觉吗,这样的词真的适合我吗?我内心是有一点点抗拒的。

我有一群二○一四年在网路上认识的好朋友,一共八个人,掐指一算,我们已经认识整整两年的时间了。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我会在累时、迷茫时表现自己真实状态的团体,里面的其他朋友亦是如此,我们每天随心所欲地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更多的常态是,当他们迷惘时的第一反应是来找我,或者聚会的前奏是我们赶紧去找找Angie 聊聊吧。如果非要说我充满激情,我内心是更乐意接受我就是心灵鸡汤本身。就连刘先生都时常会问我:你这些行动力、坚持力、意志力到底是哪里来的?

同场加映:一张图了解:支持现代女性自信向前的动力

我时常也是一脸迷茫地看着他:“这个就是我生活的常态啊。你天天看到的我不就是这样吗?”

后来看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变非凡》,提到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自燃型人”。当时的感觉是:“叮咚,我找到了我的星球。”

在《稻盛和夫工作法》一书中,稻盛先生参照物质的燃烧性能分类,把人分为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并认为要想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能够自我燃烧的人,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做的积极主动的人。

同时,自燃型的人,除了自动燃烧,还应该能够点燃别人,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积极影响周围的人,成为团队前进的发动机,乃至于成为团队领袖!

那么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自燃型人的呢?


图片 | 来源

修正与自己对话的模式

自燃型人懂得与自己话的好处和方式,透过与自己对话,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 对话是为了有意识地观察自己。

假如你能跳出来观察自己每天的状态,你对自己满意吗?

如果满意,是否可以透过观察自己,让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不满意,是否可以透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更加瞭解自己?

  • 对话有助于厘清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如果他人透过一问一答来帮助自己一步步地梳理想法,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同样的道理,每天与自己有效对话,也有助于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想法。

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有很多种:每天固定问自己几个问题、找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系统地梳理出来⋯⋯。

  • 对话让解决问题更加容易。

我们往往并不是被问题本身困住,而是找不到问题、分不清方向,无法聚焦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看清自己,却能够给别人解答问题一样,问题本身不难,难的是看清。

展开观察别人的触觉

观察的触觉打得越开,你的眼界就会越宽,生命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可能,这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时间太少,而行动必须更快。

观察他人使用的小工具

很多人都不用微博,但我个人觉得微博非常好用。我开通“在行”,微信置顶〈公众号后台回覆微信获得使用小技巧)作为自我管理的小工具,都是透过观察到微博上长期关注的自我管理达人用了之后马上用起来的。

世界那么大,我们无须总是亲自去看,借助他们的眼界,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推荐阅读:17 款推荐生产力工具,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图片 | 来源

观察他人的状况、处事方式

前面内容讲到,在衡量一份工作好坏时,上司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每个职场人士几乎有大半的人生时间和同事相处,而这些同事当中,上司的角色最为重要。学会从自己的上司身上进行观察、学习,是我职场成长快速的重要原因。几乎在每一个自身的角色上面,我都会寻找一个可供学习的榜样。

这个榜样有可能是一个人、一本书甚至是一个课程,并且随着自己的成长,还会不断反覆运用这些榜样,让这些榜样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带来力量。

观察他人思考问题的方向

我特别喜欢李笑来的书,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从心智的角度来对时间的管理进行解读的。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还把李笑来的课程、演讲等拿出来反覆研究。

记得书中提到了一个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大致的意思如下:有一次他花了几个小时写了一篇文章,最后因为电脑故障文章丢失了,他花了几分钟发现没有办法恢复后,马上做了个决定:

“重新写。”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反应可能会有两种:

  • 反覆挣扎看是否有解决方法,花掉大量时间。
  • 心情受到严重影响,什么都不想做。

这个例子虽小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会了一个思考方式:问题出现之后,不执着、不被困住,果断、理智地做一个决定,然后开始行动。

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仔细回想,你过往的人生,多数是自己主动做出选择,还是被迫无奈做出决定?

推荐阅读:必读!如何变成一个高效学习的人?

举个例子:今天晚上,你的主动选择是明天早上早起跑步,到了第二天早上,你是遵循了自己的主动选择:“起床跑步”,还是听从了身体的被动回馈:“我起不来了,还是睡觉重要!”

很多人都不知道业余时间空闲下来做什么好,今天刚好藉这个机会做一个区分:

比如说,我今天主动选择看一集动画片,这个算是主动选择吗?当然算,但前提必须是我很喜欢看这个动画片,并且透过看这一集动画片,我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但是如果变成:原本计画是看完一集动画片就去看书,看了一集后忍不住接着看第二集,当然,在看第二集的时候内心因为没有看书而有点愧疚,但心情还是很好的。如果因为沉迷于这种享受无法自拔,无法克制地熬夜看动画片,这就完全属于被动选择了。


图片 | 来源

那么,如何分别用一句话来区分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

被动选择的最大特点是,当下看起来是愉快的,但过后更加迷茫。

主动选择的最大特点是,当下也许是吃力的,但长久坚持后即可看到收益。

做好以上三点就够了吗?答案是:No! 这只是刚刚开始。你当下是什么类型的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想成为什么类型的人。从主动选择自己的行动开始,撕掉身上连自己都厌倦的标签,你可以不断学习更多适合你自己的方法,也可以把以上方法做到极致!自然而然,你就会慢慢变成自燃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