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长越大,交心变得这么困难?明明想见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却找不出理由联系吗?交新朋友、重拾友谊其实不难,跟着这几步建立好的朋友关系!

KY 作者|咯咯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周末和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见了个面,聊起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我们都不禁感叹道: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而即使是和这个昔日关系亲密的友人之间,我也感到了明显的生疏,时间似乎悄悄地带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不知不觉,我们好像都越来越忙,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偶尔有时间也会回家看看,却唯独越来越少地把时间和精力,分给那些在成长中陪伴我们最长时间的,我们的朋友。与此同时,随着年龄增长,交朋友这件事本身也变得更加困难了。

但,生活中没有足够的友情,会给你带来比想像中更大的问题。今天,我们想再来和大家聊聊友情。

好朋友之间,可能真的有基因的相似性

维基百科中对友情的定义是,包含了两个人之间相互的情感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比普通人际交往更强有力的一种人际关系形式。尽管有很多不同样子的友情存在,但有一些存在于友情之中的特征却是共通的:友善、爱、共情、诚实、尊重、信任,相互的理解和关怀,对彼此陪伴的享受,以及能在对方面前呈现出真实的自己。

如上所说,一段友情成立的一个关键元素是相互性(reciprocity)。简而言之,就是只有当你们双方都把对方当作朋友、重视你们的关系及并在乎对方时,这段友情才是成立的(Almaatouq etal., 2016)。

单恋似乎也可以成为爱情的一种,可友情则一定是双向的。虽然当我们称一个人为自己的朋友时,往往默认这段关系是相互的。但研究证明,有一半的人都只是误以为自己和别人是朋友。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人看起来似乎“朋友遍天下”,却依然十分孤独,在关键时刻总是找不到人陪伴。

事实上,朋友或许真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亲人。

一项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好朋友之间是具有一定基因相似性的。这项数据导向型研究调查了上千对的朋友和陌生人,40 多万个基因标记及变体标记(Christakis & Fowler, 2014)。

最后发现,虽然没有一个特定的“友情”基因促使两个人成为朋友,但同陌生人相比,朋友之间基因变体标记的相似率更高,最高可达 1% 的相似率——这相当于拥有共同玄祖父母的人之间的基因相似度。

友情的建立更容易,它的维系却很难

友情不像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包含了较具体的义务和期待。我们对父母和伴侣是有明确的责任、义务、期许。友情与它们不同,它不承载明确的期待和责任,我们在交朋友之前很少像向往恋爱时一样,幻想我们的朋友会是怎样的人;也不会认为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不可推卸的责任。友情的附加条件最少——只需趣味相投,互相欣赏。因此,友情的建立是更加容易的,我们一生拥有的朋友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伴侣的数量。

推荐阅读:朋友还是老的好?七个应该和老朋友联络的原因

同时,也正因为友情既没有亲情中的血缘关系作为持续的纽带,也没有亲密关系中的排他性和一对一承诺,它的维系才更加难能可贵。

为什么说友情对于现代人而言格外重要?

学者指出,现代生活让我们更加孤独,并且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系统——人们的生活看似比从前要丰富多彩,但其实,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链接却愈来愈少了。一个英国的调查研究指出,超过半数的都市人认为总体上,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孤独。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有很多研究结果指出,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的确让人变得更加孤独了(Turkle, 2011);其次,还有倾向于主动的自我隔离(self-isolation),独生子女政策和忙碌的高压生活等等,都是使人们变得比从前更加孤独的原因。

其次,身处一个高压和竞争激励的大环境之中,现代人也比从前更加渴望和需要快速及多样化的成长,朋友是最能够带给我们多样化成长的存在。从不同领域的朋友身上,我们能够汲汲取到不一样的启发;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我们也能够因此吸引和结识到一些新的朋友。与此相比,仅仅是伴侣和在家庭中能够获得的成长更加有限。


图片|来源

为什么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移动和搬迁

如今不似过去,大多数人一生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接触着同一群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移动和搬迁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频繁,以至于很多人在短短一个童年时期就已经搬了好几个地方,换了好几所学校。

在一个纵向研究中(Ledbetter, Griffin & Sparks, 2007),研究者们跟踪调查了 28 对好朋友共计 19 年。他们发现,这些人在这 19 年间的平均搬迁次数是 5.8 次。研究结果指出,那些在成长时期搬迁次数越多的人,越不会维系友情,也更难建立深厚的友情。

维系友情的“策略”无处可寻

我们在书店里、在网络上,都能轻易地找到教我们如何寻找伴侣,以及怎样好好谈恋爱的“教材”。而除了亲密关系以外,亲情也一直是一个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主题。

然而,即使友情的重要程度和功能并不亚于另外两种关系,但相比起来,它却几乎没有获得过同样的“待遇”。教人如何谈恋爱的书比比皆是,可是,想找到教我们如何交朋友,维系友情,或是让友情更加深厚的教材却并不容易。

人们误以为友情是不需要经营的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和亲人之间更像是一种不用刻意经营也会存在的链接,而说到经营感情,我们通常想到的只有亲密关系。于是,人们会想方设法增进和伴侣之间的感情,会花许多精力和时间想下一次约会要做什么,要一次旅行要去哪里,却不小心忘记,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维系和经营的。

即便经营朋友关系和亲密关系的策略不尽相同——我们可能不需要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和朋友保持联系,也不用每周约会好几次,但这并不代表,朋友是一种会一直在原地默默等着我们“突然想起他”的、理所应当的存在。

推荐阅读:一场充满变动的人生,为你留下真正的朋友

成年人交友本身就更加困难

事实上,成年人的友情就是会变得更加覆杂,如果说儿时友谊往往是出于情感、彼此欣赏、玩得来;长大后的友谊还会受到资源置换等利益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年纪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我们也会变得更难信任他人,从而也就更不愿意吐露自己的真心。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交朋友”这件事本身的难度和门槛也就变得比以前更高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获得友情呢?

“觉得自己朋友越来越少了”这件事,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无法结交新的朋友,扩充自己的朋友圈;第二,不知如何加深和维系既有的友情。

针对这两点,我们也来分别给出大家一些建议。


图片|来源

如何和周围的熟人变成朋友?

  1. 积极“发射”和回应友好信号

心理学家 John Gottman 在 1990 年提出了人际关系中的“投标(bids)”这个概念,指的是以建立链接为目的的小要求——一个微笑,一句搭讪,一次主动发起的对话,一个小小的请求,都是“投标”。

研究指出,伴侣和朋友之间越常向对方发出和回应那些 bids,两个人的关系就越深厚;而如果常常对对方的“投标”视而不见,两个人的关系则更有可能变得岌岌可危。

因此,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你可以多多向周围人发出善意的“投标”,并在感受到他们发来的想要与你建立链接的小要求时,积极地给予回应。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友情就常常是在“今天我借你一块橡皮”,“明天你请我吃一个泡泡糖”中建立起来的。

比如,当你去了一个新的公司,或是公司里来了新人,“中午要一起点外卖吗?”就可以成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投标”。同时,观察那些时常向你“投标”或回应你善意的人,他们可能正是那些也想与你成为朋友的人。

  1. 主动要求扩展你们见面的场合

我们觉得好像还挺合拍、似乎可以发展成朋友的熟人,大多数都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在同一个固定场合见面的人。比如,笑点十分相近的同学,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事,经常光顾的咖啡店的老板⋯⋯在这种情况之下,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要求在你们必须要见面的那个场合之外见面。简单来说,就是向对方提出邀约。

第一次邀约时选择的场合可以是学校附近、公司旁边这种对方会比较容易接受,你也能确保你们过去都比较方便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给你们迈出从“熟人”到“朋友”的第一步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测验,看你们是否真的适合成为朋友。

比如,约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周末一起去喝咖啡,当你们在公司以外的地方单独相处时,就能够看出你们是不是只有当在场还有其他同事时才能够好好聊天,或是你们是不是除了讨论每天上班会面临的“今天午饭吃什么”,或是吐槽“今天又要加班,真烦”之外,就没有别的更有深度的话题可聊了。

  1. 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

友情真正开始建立还有一个关键的元素,那就是自我暴露。

“从熟人变成朋友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的 Beverley Fehr 表示。这个过程往往是这样的:当你们保持经常的见面后,有一方会先冒着暴露个人讯息的危险,去“测试”对方是否会有相应的回应。如果双方都愿意进行自我暴露,就像是一把打开友情的钥匙。

如果想要交到真正的朋友,自我暴露不是越快越好,深度和速度都需要适度。在与一个熟人慢慢变成朋友的途中,应该循序渐进地暴露私人信息,如果过度分享可能会吓跑对方,或是让对方感觉无所适从。

Arthur Aron 试验了多种沟通的模型,最终开发出了一个在短时间内最容易交到朋友的问题模型,其中包括 3 组问题,每组 12 个。

第一组问题是带一点私人性质的,比如“在打电话之前,你会预先练习将要说出的话么?”、“你上一次对自己唱歌是什么时候?”等;第二组则更私人,比如“你最恐怖的记忆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以来梦想做的吗?为什么你还没有做它?”等;最后一组则是最为私人的,比如“你上一次在其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在你的家庭中,谁的去世会让你最难过?”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最容易使人们打开心扉,成为朋友。

如何维系和加深现有的友情?

主动联系朋友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很多不常与不在身边、或是很少见面的朋友联系的人都陷入了两种误区:第一,真正的好朋友无论多久不联系都不会破坏我们的关系;第二,“他都没找我,那我也不找他”。

抱有第二种误解的人可能是假设朋友已经忘记了自己,所以负气般的“那我也不联系”;也可能是为朋友或自己找藉口——“他肯定是太忙了”、“我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给他传讯息”。

但实际上,联系朋友并不需要想那么多,也不需要在做之前给自己那么多没有依据的预设,你只是需要去做这件事就好了。至于联系朋友的理由,它可以简单到“我今天买了一束你以前最喜欢的花”,再附上一张花的图片。你需要记住的是,你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为联系一个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找一个貌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建立你们之间更多的关联点

心理学家指出,两个人之间的关联点越多,他们潜在的产生交集的可能也越多,因此他们之间的链接就会越深厚。这个关联点可以是共同朋友、爱好、会见面的场合,等等。

比如,你可能听说你的朋友最近报名参加了一个油画班,而你刚好也想学画画;或是你看见他的朋友圈下面有另一个朋友的评论,才发现原来这两个人也认识,那么,这些都能够成为很好的增加或是重建你们之间的关联的契机。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你愿意关注对方的生活,同时也能偶尔分享自己的生活,让他看到。

给你们的友谊一些仪式感

仪式感对爱情而言格外重要,但友情的加深和维系也同样需要一些仪式感。每月一次的视讯,每一次在对方生日时送他手作礼物,每年一起去旅行一次,每一次在对方生日时送他手作礼物,出国时给对方带小礼物⋯⋯这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变成习惯的小小仪式,都能让你们更多地将对方和这段友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