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好,希望你一切都好,如果你是在台湾 Metoo 之后,读到这篇内容。我们希望让你知道,任何不当行为,都应当负起相应责任。 依照过往原则,作法不是下架文章,而是在这里更新相关简易始末:本文转载作者李明璁,在本次台湾 Metoo 社群讨论之中,受女学生指控诱导学生发展私人感情(中央社新闻)。 我们仍在思索,此次是否要与过往原则不同,直接下架。然而也可能引来负面误解:“以为下架就能假装不曾刊登这个人的内容,假装没有发生。” 因此,我们没有下架这篇内容,选择加入以上这一段对话,现阶段出发点与目的,是如实呈现与纪录,在许多幸存者诉说经验之前,整个社会(包括我们)对此人的认识与认知,并且加上这一段前言,请大家能自行评估判断,要以什么角度来观看这篇内容、是否要阅读、如何评价这个人曾经说过的话。这些注脚,都由你来下。 最后再次说明,任何人,对他人进行性别/身体上的侵害或骚扰,都是我们谴责与不认同的行为。女人迷自 2011 年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在倡议讨论、提供解方,为的即是减少这样令人遗憾心痛的事情发生。 再次谢谢你读到这里。 如果你也曾经受到相关性别上的/性的骚扰或暴力,在女人迷,你的声音会被倾听、同理、重视。 如果你有树洞诉说的需要,也欢迎在“写下你的痛”性侵倾诉匿名留言版,留下你的诉说;或者在“女人迷讨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讨论、任何你想说的话。

在开始进入正文之前,想先请你听听这首英国乐团 The Smiths 的歌曲《Heaven Knows I'm Miserable》,它的歌名及歌词都充斥着失落的情绪,旋律却听起来很轻快、潇洒,是一首既快乐又悲伤的歌。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看似二元对立的词汇,在现实中其实也像这首歌一样,并非一翻两瞪眼,它有可能是交错,也可能是接连发生。

以学生为例,成功可能是考了满分、拿了第一名、进入到好的学校,但成功之后,却也必须比别人更加辛苦地维持,因为任何变化都是退步。这意味着,当你在特定的框架、在写定的社会剧本里,以及一定的角色扮演中取得认可、甚至击败他人时,你“成功”了,但也没那么自由了。


图片来源|Hahow 好学校

曾以一门“失败者社会学”课程而获得广大回响的李明璁老师认为,当遭遇了社会或自己定义的“失败”之后,实际上是拥有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韧性,因为当你不遵循社会框架的同时,就开始向外发展了别的可能。失败不见得一定是成功的对立面,它可能象征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一旦离开了既有的环境,才可能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向,重新启程。当你开始能够试着去反省何谓成功、何谓失败的定义,才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符合社会期待的角色人的同时,亦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保有省思能力的自体人。

延伸阅读:读《失败的力量》:当你愿意面对失败,就能飞速成长

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探索

李明璁老师认为若是你涉略的专业领域深度不够、广度不足时,可能很难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实作经验去帮助你反思,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甚至是研究,让自己培养独特的眼光。将“研究”的英文 research 拆开来看,就是“re”+“search”,意即研究是需要花时间不断重复地寻找,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因为涉入得越来越深,成为人们尊称的专家,也可能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原先用来找答案的工具及方式,其实不见得适用。

若我们把每项专业称之为一个筛子,透过你所持有的筛子,会看到和别人不同的世界样貌,然后慢慢地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观点。但每个人的筛子款式、深浅都不尽相同,看出去的视角也跟着不一样。简单来说,可以把这个筛子想像成修图软体的滤镜,当你将手机对准要拍摄的地方后,再一一选择不同的滤镜套上,看到的世界就截然不同,没有对错、美丑,也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这些千变万化的视角与观点,正是个体差异化之所以珍贵的地方。


图片来源|Hahow 好学校

不要忘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一个样貌,你只要换另一个筛子,看到的世界可能就会全然不同。

透过大量的阅读与跨领域的学习,接触不同的思维及看待世界的方式,并透过换位思考,学习尊重彼此的专业,这样的练习非常重要。原先我们走在社会所赋予的道路上,但透过学习与思考,就会渐渐产生对另一条歧路的想像,甚至想要踏上那条没有人走过、可能不被看好的未知的路。

回头检视曾经走向未知的自己,李明璁老师当年出国留学念的专业并非社会学,而是人类学,跨领域的结合让他开始思考当初学习社会学的初衷。在他理解自己所在乎的其实是“社会学针对问题所试图要回答的答案”后,他便知道学习哪项专业并不是特别重要,重点是如何交错地使用自己所持有的各种筛子,自由地理解这个世界复杂的本质。

推荐你看:【女人迷X施舜翔】从摩登女子到赛柏格:性别理论与文化研究的12堂课

从凝视社会到关注个体

过往的社会学是在社会结构上研究体制里的不公平以及那些造成失败的结构性因素,李明璁老师认为一个新的社会学的可能性,其实是面朝着每一位个体。在凝视社会之时,更要好好着重在个体上,即便会有卡夫卡的困局、会遇到欧威尔或是傅柯的全景敞式的难题 [注 1],但当这样的问题发生时,唯一能够突破限制的,就是来到每个个体面前,去了解他是如何的挫败、格格不入、以及如何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可能性。

从失败者社会学到身体社会学,从谈论社会结构性到个体自由人的行动面,李明璁老师觉得我们是时候要将眼光从整体的社会聚焦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学习个体跟群体应该要如何达成平衡。过往,个体的某些议题可能会不被归类为社会学的范畴,但渐渐地因为时代的演进而被关注,爱情中的亲密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恰好从集体主义化的社会转向个体主体化的个体,这具体展现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对于角色人与自体人之定位的身分斗争。


图片来源|Hahow 好学校

你一定看过这种广告,传递着“你买了这个,就会跟别人不一样”的讯息,但当每个人都去买这项商品时,就会发现你在做自己之前先做了大家。

爱情拥有两种恒存的难题——责任与欲望,不论是生理上的性,或是心理上的自我表现。在不同的爱情阶段,从发生、进展到结束,我们总想在允许的社会框架下,成为一个自体人。这是一个摩擦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你无法选择自己只做一个不管别人怎么想的自体人,因为你会成为一个自体人的原因就是角色之存在。

了解更多:四部爱情电影,盘点爱情的不同模样

过往的亲密关系则较少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以前只需要扮演好角色人,结婚后才开始学做丈夫、妻子,生了小孩后再开始学做父母,然后过完一辈子。但现在,近乎所有投入到爱情的人,在进入那个角色的时候,都想成为一个自体人,因为在扮演一个爱人的角色时,会找到和任何人都不一样的强烈存在感,这也是为什么亲密关系可以自成一个事件,因为它既有角色又有自体,既圆满又紧张。

结语:每一个身份的转换,都不代表着失败,而是迎向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Hahow 好学校

不论是从个人走进亲密关系、从校园走进职场、或是从一个工作场所换到另一个工作场所,每一次的关系结束、身份转换、甚或是离开原先的环境,都不代表着失败,而是迎来更多的可能性,透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思考与反省,才能更加自由地选择你想要的方向。“Everyone should practice to say goodbye and hello at the same time.”这是李明璁老师最后想要送给我们的话,期许每位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学着跳脱既有的框架与思维,带着全新的自己往下一个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