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上课时的尖峰时段,列车上总是人潮壅挤,乘客皆前胸贴后背,这时也是性骚扰最容易发生的时候。或许我们能透过“女性专用车厢”的设置,让女性乘客获得一时的安全感,但是离开车厢之后呢?我们还能怎么做?

“飞机座位扶手是性别政治议题。”

在 12 月 8 日时,南华早报撰稿记者怀特海德,在纽西兰先驱报的报导中,提到自己在搭乘飞机时,遇到“大爷式坐姿”感到不自在的经验。


图片|来源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有这么严重吗?但在飞机上,通常为长途飞行,飞机座位又较为狭小,若是以“大爷式坐姿”占用座位,会压缩到女性的乘坐空间,因而衍生出性骚扰与性侵的问题。怀特海德便呼吁航空公司要设置“女性专属”座位区。根据《CNN》的报导,联邦调查局(FBI)调查空中性侵案,2014 年总共 38 件;2015 年为 40 件;2016 年 57 件;2017 年是 63 件,3 年间空中性侵案件便多出了 66%,因此有越来越多女性希望可以设置性别专属座位区。

无论是在空中的旅途,还是地下的通勤,在解决大众交通工具上的性暴力问题,真的只有“女性专用”座位区或车厢,一种方法吗?

谈论到“女性专用”,最早是起源于 1912 年的日本,当时东京中央线的尖峰时段设立了“女性专用车厢”,但中间因为成效不彰,遭到废除。在 1950 年代,又重新开始运行,直到 1973 年,被认为过时又不方便,再一次地废止该服务。2000 年,“女性车厢”才再次重现江湖。

而“女性专用车厢”的出现,是为了打击大众运输交通工具上的性暴力事件,但设立之后,带来哪些影响呢?在各国实行起来,情况又有何不同?让我们接着看各国实行“女性专用车厢”的经验吧!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空间里的性别与权力!写在计程车司机性侵韩女之后

我们需要的是“女性专用车厢”吗?

日本

因为“电车痴汉”猖獗,2000 年底,东京“京王电铁”京王线设立了“女性专用车厢”,一路施行至今。女性除了觉得在搭乘经验上变得较为安心,男性则认为可以免于被误认为“痴汉”。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专用车厢,是直接认定男性就是加害者,是一种“性别歧视”,且违反了宪法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8 年 2 月 16 日时,以准时为美德的日本,却发生地铁班次延误的事件,因为在东京地铁千代田线,有三名男性乘客进入女性专用车厢,车上的女乘客要求他们下车,并多次经过站务员的劝导,三名男性仍然不肯离开,而后报警处理,女性乘客也按下紧急按钮,车班延误了 15 分钟。事后这些男性乘客们表示:“我们也是有搭电车的权利!”认为女性专用车厢的存在,是一种性别歧视。


图片|来源

英国

英国曾在 1977 年,推行过女性专用车厢,但因为平等法案等原因,废止了这项服务。而在 2012 年至 2017 年间,列车上的性骚扰案件不断上升,根据英国交通警察局(BTP)的资料显示,从 2012 至 2013 年的 650 件,来到 2016 至 2017 年,变为 1448 件,足足成长了 2 倍之多,因此陆续有党魁及议员提出复行专用车厢。

“每日性别歧视”(Everyday Sexism)的创始人贝茨(Laura Bates)在事后表示:“隔离,不是解答。”

台湾

台湾最早出现“女性专用车厢”,是在 2006 年 6 月 1 日,但在试办过程当中,乘客反应这造成了一般车厢拥挤,或是男女乘客发生争执,更有人提出台铁有违宪之疑,没有保障“人人平等”。因争议不断,试办 2 个多月后就停止营运。

到了 2010 年 5 月 30 日,台铁改为推行“女性优先车厢”,因为没有特别限制于哪些性别“专用”,有不少乘客认为,这样与一般车厢并没有差别,只是流于形式。

反思专用车厢的设立,正视性暴力的问题

“女性专用车厢”的性别隔离,是杜绝列车上性暴力事件的解方吗?或许我们能透过专用车厢的设置,可以让女性乘客获得一时的安全感,但是离开车厢之后呢?况且,性暴力是不分性别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安全的乘车空间。

推荐阅读:不属于女人的“公”共空间:无所不在的性骚扰


图片|来源

英国议员克利西(Stella Creasy)曾在推特上表示:“我们可以让所有车厢变得更安全,而不是去限制乘客得待在哪里。”说明性别专用车厢只是限制了女性的行动,且把性暴力视为正常,“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有问题的是他们(攻击者),而不是女性的座位安排。”

对于列车上的专用车厢,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是个人经验呢?欢迎到女人迷透可室,与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