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结果显示,想要实现婚姻平权,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但该如何着手?为你提出了一个实践方向。

作者|黄耀祥

选举结束,公投结果出来了。

社群媒体上涌现许多对于同志平权的挫败感到悲痛无言而陷入忧伤情绪中。

这是重整脚步、再出发的时刻。

以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台湾社会现阶段还未成熟到前卫进步价值的水平。当代我们稀松平常、理所当然可以自由追寻的不少事物,在 100 多年前大多数世人并不接受及认同的,甚至会采取压迫的行为,而如今这些人安在哉?一代一代有识之士及善良悲悯的人们不断跌倒、再爬起⋯⋯经过漫长的时光,汇聚足够的能量,随顺着时代浪潮冲垮原本顽固厚实、螳臂挡车的某些腐朽传统。

目前,“同志平权”的概念、主张和影响力终究还是只停留在“都会地区”。同志运动主张同志平权的声量并不小,但是没有能同等扩散、进入传统意识深浓、传播管道保守的地理空间和族群群体中。我居住在云林,更能感同身受。云林青壮年外流,留下老人和小孩,而老人又比小孩还要多,所以大多在地居民仍旧过着以前所熟悉的生活方式,传统保守价值依然深植人心,尚无法接受如此前卫先进的观念。


图片|来源

许多同志及其支持者一心把“对抗反同势力”转化成“支持挺同的民进党”而“反对任何反同的政党和候选人”,这样的政治化约在实质上和策略上都显得太过短浅狭隘了。结果,却使得民间基层正满满漫流“讨厌民进党”的人心情绪成为“反同势力”票源的推手。因此,同志运动在这次选举过程中让自身变成只有“一刀切”、“黑白对立”,而没有“灰色空间”的余地。

反同团体在两大教会的合作之下,在选举过程中动员了相当强大的人力资源,而且越到选举最后阶段的强度难以想像。众多组织宣传人力、大量传播媒体和网路广告及宣传小手册,再加上企业家破亿的捐款,几乎攻进乡镇村里的每户人家里。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供应街头巷尾人际间耳语、散播公投反同口诀和小抄。

这次公投,同志运动除了诉求“婚姻平权”,后来也衍生出包含在“性别平等教育”中的“同志教育”和“性教育”配套。事实上,不少对于同志婚姻平权的非反对者愿意尊重或成就同志朋友,但是不见得能够接受自己孩子暴露在同志族群“性领域”的价值和信息里,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关于“同志教育”的不可预测性较为排斥,最终使得愿意尊重并支持同志婚姻平权的族群投下了反对票。

阅读更多:百年前,一夫一妻并不是传统家庭价值

我想要说的是:圣贤书只能处理世事的一半,另一半则须运用兵法书的谋略之术。

同志运动至今仍然诉求“概念战”,本来就无法真正打破反同阵营的“资源战”。

先进国家如欧美社会至今也未能大多接受,同志平权的影响力从都会地区扩大到偏乡地方,这是同志运动最为艰难且需时旷久才能企及的关键。对于时间上的投入,同志族群必须采取“长期抗战”。所以,在具体作法上,后续的同志运动最好可以集中在特定几个同志团体组织,同志朋友得要长期捐款并参与活动,甚至应该考虑成立“政党”。

台湾同志运动取样于欧美国家,包括街头游行风格在内,同志文化及社会形象尚未具备足够的多元化及深化,也没有多面向产生能让社会大众心悦诚服的参与及贡献。

同志族群需扩大社会对话,且建立多元同志形象及设计社会参与工作。这么做并不是要去讨好、迎合社会上每一个人,而是取得“爱和包容”、“理解与尊重”的共识,并划下“无论接不接受、认不认同,都不能作出伤害无辜他人的行为”的底线。

延伸阅读:从剧场思考政治:所有舞台,都需要改革力量

同志运动在策略上应该步步推进、一点一滴向前拱,切莫着急、幻想所有同志平权主张都能一步到位,眼下应该专注在“大法官解释”的法律层面上,先取得同志婚姻平权的法律地位为第一要务。再来,所有同志平权主张如果悉数推出,反而会分散焦点,而遭遇不同社会族群的疑虑与反感,进而多方树敌。最初,同志平权理念应该寻求“灰色空间共同交集的最大可能”。


图片|来源

同志团体组织必须推出自身的参政代表,并且在各种重要施政上表达立场并取得关注权和话语权,以此将同志平权主张诉求在政治能量上“由虚转实”。

如此,汇聚能量,只要时机一到,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