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感连结,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心发展,原生家庭及父母的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别把父母的否定往心里去,“觉察”是与父母、自我和解的开始。

夏美正考虑着,是否放弃现在的工作,回去走大学所学的老本行──财务金融。她想着:“虽然没兴趣,但也许爸妈是对的。”

这个念头经常在夏美心中浮现,个性执拗的夏美便会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轻言放弃。我可不要被他们看扁!”


图片|来源

夏美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她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在夏美心中,自己是个从小被父亲“看衰”长大的孩子。

夏美刚进入一家网路媒体公司担任文字编辑不到半年,在工作中屡遭挫折,工作压力大到让夏美时常喘不过气来。每当心力交瘁时,就会怀疑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否正确。

推荐阅读:陈艾熙专访:只有你,不能否定你自己

夏美大学时就读的是商管科系,她一直不感兴趣。夏美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的是文学与写作。高中期间,夏美好几次向父母透露,未来想走文学领域,立刻被父母否决。

“妳太天真了,这年头走文学会饿死啦!”父亲说。

“兴趣不能当饭吃,别傻了!”母亲跟着附和。

夏美试着提到自己从小到大在写作或文学创作方面的成绩,却换来父亲的斥责:“妳怎么老是说不听!这世界上比妳有文学天分的人可多了,凭妳那一点小聪明,是要怎么跟人家竞争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呀!”

“别说了!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我们不可能会答应的。”

夏美感到很泄气!如果父母是因为就业市场的考量而劝阻,那就算了。她最无法接受的是,父母总会趁机否定她的能力。即使夏美在学校里担任校刊编辑,时常在各种文学创作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各科之中国文的成绩也傲视群雄,仍旧无法获得父母认可。

推荐阅读: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允许,而是信任的 yes

不只是职涯的发展无法获得父母支持,其他方面也常被父母嫌弃。父亲常常对她说:

“妳别以为妳多厉害,这世界上比妳强的人还多的是!”

“妳只是有点小聪明,也敢跟人家攀龙附凤,真是不自量力!”

“我自己生的女儿有几两重,我会不知道?妳还是安分一点好了!”

“不是我不愿意支持妳,我是为妳好啊!妳又没那个实力,到时候后悔了,又来怪我们当初没劝妳,怎么办?”


图片|来源

在学校里,夏美是师长及同学眼中的模范生;然而,在家里,她却永远无法获得父母的肯定,特别是父亲,言语中总是带着贬抑或嘲讽。

“在我爸妈的眼中,我好像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她曾经向好友透露心声,好友难以置信,因为眼前的夏美是个人人称羡的榜样。

升大学时,夏美妥协了,遵照父母的要求,进入商管领域就读。不到两年,夏美便兴起了转换跑道的念头,假日回家与父母讨论,请求父母允许自己转系或转学,硬是被痛骂了一顿。

但这次夏美很坚持,因为商管领域的学问,真不是夏美能领教的,而夏美对于文学创作,仍然怀有憧憬。父亲在盛怒之下,丢下了几句话:

“好呀!妳要转系,不念了,是不是?后悔了别回来找我!”

“我辛苦把妳栽培长大,竟然还这么不懂事!”

“妳要转就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就当没妳这个女儿,妳也别叫我爸了!”

父亲的这番话好沉重,夏美完全无力招架,只好继续回到索然无味的商管领域,直到毕业。

毕业后,夏美曾经在银行工作了一阵子,但终究认为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利用工作之余,报考了大学进修部的文学相关科系研究所,边工作边读书,几年后拿到硕士学位。完成学业的第二天,夏美毅然决然向公司递出辞呈,转换跑道至现在的文字编辑领域,准备拥抱自己的文学梦。

从那一天起,父亲气到不再和夏美说话,夏美也在心里告诉自己:“好吧!就当作没这个父亲吧!”

只是,虽然现在从事的是自己热情的工作,却又时常自我怀疑,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吗?我真的能在这个领域混出名堂吗?

在得不到父母肯定与赞赏中成长的孩子

有一类的家长,时常透过否定孩子的能力,贬低孩子的价值,来控制孩子的发展与决定,让孩子不得不照着父母的意思走。这类家长其实内心充满着恐惧与匮乏,他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有些遗憾,或经历了些惨痛教训,慢慢在心里头构筑起“某种特定的人生发展轨道才是最好”的信念,并将这份信念,或者无法在自己身上实现的心愿,转化做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必须照着走。

那么,为什么要透过否定孩子来控制孩子呢?

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也可能是长期被轻视、贬抑或不被认同,导致内心充满自卑,自我价值感低落。于是,他们也渴望被重视、被认可。一旦成为父母之后,便容易透过训斥与否定孩子,感受到自己身为家长的尊严。事实上,他们也同时在否定那个过去缺爱的自己。

有些孩子在长期接收到父母否定的讯息时,便会这么想:“因为我不够好,我还是乖乖听话好了!”他们放弃自己的梦想,带着遗憾并顺服父母的期待,长大后再把这份委屈或自卑,带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代代复制。


图片|来源

然而,总有些不服气的孩子,特别是各方面都表现不俗,在家庭以外获得许多实质肯定的孩子,便会想要证明给父母看。而他们努力崭露头角的领域,常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而父母越要劝阻,孩子越是要证明自己做得到,逐渐形成了亲子之间对立的僵局。

然而,这些孩子在奋力追寻梦想,证明自己的同时,总是感到内心缺乏一份力量。特别是在遇到困顿或挫折时,心里感到胆怯与恐惧,深怕自己是否真如父母所说的:“你不够好!”

推荐阅读:【人类图气象报告】因为你是你,已经够好了

事实上,再怎么不愿意接受父母那些否定的言语,父母的贬抑及负面评价,早就深入孩子的骨髓,内化在孩子的心里,成了孩子自我观感的一部分,而且,还占了很大的成分。

断了关系连结,终将难以把人生活好

因此,这类孩子特别辛苦,他们付出努力所呈现的成绩,还不足以抵销内心深处来自父母批判的声音。甚至,越是投入,越是企图证明自己,越是自我怀疑。

这些孩子常与父母争执到最后,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实质上或想像中,与父母断绝了关系,也就是否定了父母在内心里的位置及连结。于是,他们常会说:

“哼!我没有这样的父母!”

“我不需要他们支持啦!他们要怎样,我才懒得管咧!”

“如果一直否定我,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我不是他们手掌心的玩具,以后我再也不要在乎他们了!”

这些怒吼或控诉,正在传达出一份讯息:在内心里否定自己的父母,藉此隔绝父母对自己的影响。然而,负面影响被隔绝了,那些来自生命系统的爱与力量,也同时被阻绝了。

所以,尽管他们很努力在自己梦想的领域中证明自己,却总感挫折连连,内心里缺乏一份力量,时常自我怀疑,萌生放弃的念头:“我就是不够好,别再痴人说梦话了!”

他们一方面痛恨父母的否定,另一方面又认同起父母从小的劝诫。这份矛盾的情结,也正在耗损他们身上的力量。

过去,在我担任中辍生教育与辅导替代役男时,时常要与不愿意到学校来上学的中辍生互动,当时,我常与中辍生们在他们家里、街头巷尾、庙口或网咖里聊天,听着他们说起自己的家庭与成长故事。

他们告诉我,他们痛恨自己的父母,他们宁可自己不要被生下来。这些声泪控诉,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

“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我生下来,却又弃我不顾!”

“既然要把我生下来,为什么又要这样对待我!”

“我没有这样的父母!”

“说什么很爱我,不是不见踪影,不然就是要动手打人!”

“他们怎么可能会关心我?他们以为跟我很熟吗?”

这些孩子的原生家庭都有些状况,大部分的家长可能是在外工作、离异、入狱,或者逃债而失踪。孩子从小就被丢在祖父母家,而祖父母年纪大,忙于生计又无力管教。因此这些孩子,从小看起来格外独立早熟,但内心里却始终缺乏归属与连结。

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成长的力量也来自于父母。当一个人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或者在内心里主动否定父母,忽略或断绝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连结时,等于是否定自己身上的力量,当然也无法把人生过好,甚至会出现种种的问题行为。严重一点的,通常具有破坏性,要不是向外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而更多的是无法让自己在学习、人际、婚姻或事业上成功。

唯有在稳固的情感连结下,才可能真正长大


图片|来源

夏美正是在长期被父亲否定之下,愤而也在内心否定了父亲的地位,隔绝了与父亲的关系连结。于是,在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总会觉得缺少力量,欲振乏力。而那些长期来自家庭中的负面评价,更使得夏美经常自我怀疑,即使有着梦想,正待展翅高飞,仍不太相信自己真的能成功。

许多年轻人都像夏美一样,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又无法得到父母的支持,甚至被父母否定时,便刻意与父母断绝关系连结。在物理空间上远离原生家庭,减少联络与互动,或对家中父母的消息漠不关心,同时又在内心深处直接否定了父母的存在价值。结果是,他们以为自己自由了,但面对梦想与挑战,却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选择放弃,走回父母期待中的老路,带着遗憾与不甘过了一辈子。

于是,有许多人,恨了父母一辈子,年过半百,甚至父母都已离世,还是选择回过头来与父母和解,修复关系连结。如此,才会觉得活得踏实有力量。

我们得知道,一个人若与父母没有健康而稳定的情感连结,是无法真正长大的。与家庭及父母的关系连结越是稳固,内心越有安全感,越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当你切断了连结,这些来自原生家庭及父母的爱与力量,连带着也消失了。

对于夏美而言,她坚持活出自己的人生,这在生命系统的运作上是正确的。然而,她可以选择和父母保持距离,减少互动,避免冲突,降低受到父母那些否定与贬抑的声音的影响,但是,在内心里仍然需要为父母保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对于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与爱,仍需要予以尊重和肯定。如此,她才可能找回继续前进的力量。

只是,要做到这种程度,谈何容易?

觉察是一切的开始。或许,现阶段先能看懂,自己正在内心里否定父母,如此就好,也允许自己可以恨父母,对父母有怨怼──这是自然的,不需要因此自责或内疚,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确实受到了伤害。

唯有先看懂,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并保持内在的稳定与清明,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去面对与父母之间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进而逐渐找回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