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现在就不会⋯⋯”,这样的后悔心态,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奇妙的是,正因为有了后悔的驱使,我们也拥有把接下来的生活过更好的动力。

西方的鬼片,如果是以天主教基督教为基础,那么故事中出现的就是“魔鬼”,魔鬼在东方鬼片中很少见,东方鬼片的鬼,是冤魂,不是“魔鬼”。如果你看西方鬼片出现驱魔的情节,驱魔者一定锲而不舍的追问这个魔鬼的名字。

附在某个无辜者身上的魔鬼,总是会用唱片转速出问题的嘶哑吼鸣,对驱魔者发出粗鲁的诅咒,不过几个回合下来,魔鬼终究会透露名字,驱魔者一知道了名字,就能呼喊其名,驱退魔鬼。

对于我们的情绪,我们如果能认出它们的名字,而不要人云亦云的、错误的称呼它们,我们就迈出了第一步,可以渐渐熟悉自己的各种情绪,知道它们由哪里来,可以把它们放到哪里去。

“我曾经完全失控的臭骂过我爷爷一次。”她说。

她是我朋友,一个明星,平常温柔有礼,没想到也能做出臭骂爷爷这种事。

“我猜猜看⋯⋯是你爷爷、欺负了你奶奶?”

“不是这样的事啦。”她说。

她吃着义大利面,但她点的是整盘淌着黑汁的墨鱼面,理所当然的,牙齿与舌头都黑了,活像被毒死之后来申诉的冤鬼。

“你牙齿和舌头都黑了。”我说。

“我知道。所以只能在你面前吃墨鱼面呀。总不能在其他人面前变成这付德性。”

“你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她点点头。

“所以臭骂爷爷那一次,我自己也吓到。”她说。

“后来有跟他道歉吗?”她摇摇头。

“我一直不知该怎么道歉,拖了两年,一直假装没发生过这件事。然后我爷爷就死了,我很后悔。”

她停下了叉子,低眼望着盘中。

推荐阅读:后悔莫及的我,原来“珍惜”有期限


图片|来源

“那次为什么会痛骂爷爷呀?”

“那时候爷爷跟奶奶身体都不好,我当时收入也很少,想尽办法存了些钱,要给他们看病用的。我拿钱去给奶奶的时候,奶奶说爷爷一直担心手边钱不够,刚好爷爷有朋友,说拿到几件转手就可以赚几倍的古董,要让给爷爷来买,让爷爷可以赚一笔。”

“哎,骗人的吧,转手就能赚几倍的事,谁会平白让给别人来赚?”

“对吧,这是常识吧。可是我知道爷爷一直很羡慕别人靠古董赚了大钱的故事,我生怕他上当,赶快去找他,要当面提醒一番。果然一见面,爷爷就兴奋的拿出四、五张古董的照片给我看。我根本看不懂,就是些铜器什么的。说是刚挖出来的。”

“嗯嗯,这话倒可能是真的,前天先埋下去,昨天再挖出来,确实是刚挖出来的没错。”

“我反正一再警告爷爷别上当,之后我就去外地工作了,有天接到奶奶电话,说爷爷还是把钱都拿去买了那些古董,现在怎么卖都卖不掉,看病的钱全没了。这下气得我立刻从拍戏的地点杀回老家去,臭骂了爷爷一顿,爷爷就坐在那儿发着呆,让我骂。我骂完也不知如何收场,剧组也只准假一天,只好掉头又赶回去拍戏了。”

“我也做过差不多的事,现在想来,也很后悔。”我说。

“人生如果可以没有后悔,有多好。”她说。

“唉⋯⋯可是,如果真的没有后悔,人生就没办法前进了吧。”

写过《人间词话》的王国维,有两句诗:“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这两句诗也许读起来像是感叹,但我觉得是真相的叙述。

推荐阅读:那些文学里的人生风景:我们一路阅读,一路收获

“知识增时只益疑”,有疑才会有知识,我们这一路累积了多少知识,就累积了多少疑惑。越多疑惑就驱使我们发现越多知识,一旦没有了疑惑,怎么可能还会想求知?一旦没有了疑惑,牛顿之后怎会有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之后怎会有霍金?


图片|来源

“人生过处唯存悔”其实是一样的逻辑。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但只要选了一边,就会后悔怎么没选另外一边。我们一边后悔,一边活下去,因为后悔形成动力与方向,驱使我们要把人生过得更好。

后悔不是绝望。后悔比绝望多了一样宝贵的成分—“后悔”里面,有“希望”。

后悔是遗憾与惋惜,是“但愿如此”,是“早知道⋯⋯就好了”。

后悔是“如果有下一次,有下一个人,我会做得不一样”。

后悔提供我们校对人生方向的动力与机会。

我们感到抱歉的对象,也许是爷爷、也许是同学,都可能再也遇不到,这造成了我们份内本来就应该体会的、适量的后悔。反刍着这后悔的滋味,促使我们珍惜之后所遇的人,这是“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许下“人生再也没有后悔”这样的愿望,万一愿望成真,我们损失可大了,我们会对接下去的方向茫然。后悔,一直也被当成负面情绪。但我们需要这个情绪,我们只是一直用负面的态度看待它,把它冤枉成了负面情绪。

求神,要喊对神之名;驱魔,要喊对魔之名,不然正面的神或负面的魔,一律都喊不动的。别把我们依赖的情绪,不断标上可憎之名。这是了解我们自己的一把钥匙。


图片|如何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