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好像在哪经历过,但又总是想不起来......”生命里如真似幻的“既视感”,有着既神秘又迷人的特质。编舞家张婷婷将这样的生活共感搬上舞台,透过舞者的肢体具体化生命里的思绪意识时光机。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生活周遭出现的事物,让你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触动;但这样的瞬间感受倏然消逝,让你至今也无法完整解释。


图片来源:TTCDance/摄影 陈长志

“既视感”是来自法语的词“Déjà vu ”,指人们在神智清楚的状态下,初次见到某个情景,却感到莫名“似曾相识”。对于这样的一个神秘又吸引人的生理现象,拥有各派说法。有人根据大脑科学研究认为,你对于这样的“熟悉”其实毫无经验,因此只是大脑产生的记忆错乱现象,是一种幻觉;有人说它是前世记忆,惊扰着你内心对于世间的认知;也有人说,其实那是其他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在同一时间轴上所发生的事情。

它无可解释又倏忽即逝的特点,让日常生活中有了令人着迷的“神性”时刻;在那一瞬你经历过的暧昧与情感,像是可以阻拦生活仅仅平庸的日常。虽然我们无法知晓这样的感觉是否为真,但在似知又未知,似真又似假的魔幻感知,总让你觉得特别珍贵、特别想温柔留存。


图片来源:TTCDance/摄影 陈长志

台湾出生旅美十四年的编舞家张婷婷,她的作品《既视感》,透过舞蹈肢体,具体化这样一刻刻魔幻般的似曾相识感受。对她而言,“既视感”这件事既是谈论记忆的重建,背后也意识着这个记忆是被解构的。因此,她引导舞者唤起各自生命里最深刻的人、事、物,情感,再以肢体展现、碰撞;主动跟被动,操纵跟被操纵,像是反映都市生命回廊里的不同人生,不同样貌,但又彼此牵引。

对张婷婷来说,《既视感》要表达的便是:

关于人在庸碌都会城市里的生活状态,比如说恐惧、害怕,不知名的忙碌,记忆与现实的闪现重叠,追求及遗憾中的交错感知。——《既视感》

“既视感”这件事既是谈论记忆的重建,背后也意识着这个记忆是被解构的。因此,她引导舞者唤起各自生命里最深刻的人、事、物,情感,再以肢体展现、碰撞;主动跟被动,操纵跟被操纵,像是反映都市生命回廊里的不同人生,不同样貌,但又彼此牵引


图片来源:TTCDance/摄影 陈长志

在灯光设计方面,采用地面十六块灯光方格,张婷婷想营造的是生活杂烩与忙碌的都市丛林感;舞者在上头移动,也呈现了跳舞机的概念,像是打造属于思绪意识的时光机。生命有转瞬似假似真,在虚跟实中间,让你如何可以转换或仰赖自我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并与之共处?

而音效的使用,也融入了这部剧的核心情感——使用大量具有重复性质的音效,但又透过分别展现的从远古时代、工业化城市到现代科技感的声音,想营造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相互摆荡、影响与重叠。

“可是 / 究竟在哪里有了差错 / 为什么 / 在千世的轮回里 / 我总是盼望着的时刻擦肩而过 / 风沙来前 / 我为你 / 曾经那样深深埋下的线索 / 风沙过后 / 为什么 / 总会有些重要的细节被你遗漏”—— 席慕容《历史博物馆》

在这部作品中,透过不同舞者不同生命经历互动交错,尝试逐步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挖掘人性心理的私密角落,譬如失落,遗憾,孤独......。人在自我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反覆,拼凑着对于生活的体认;透过舞者记忆里“看见”与“未看见”的回忆再置,你也将感受到,这一刻刻属于日常也属于生命的孤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