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时间浪费在忧虑未来,别因为惧怕结果就局限了行动!担心不如准备好自己,有时接受,才是烦恼的解药!

专家们的讯息有时简单明瞭,这一课就是如此。在被问到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建议,给正在寻找方法可充分利用人生的年轻人时,许多专家着眼于一项举动——停止担忧。

当他们反省自己的人生时,我一再听到“我该少花点时间担心”和“我后悔这么担心每一件事情”的说法。事实上,从晚年的制高点来看,如果有“重来”的机会,很多专家都希望能取回他们耗费在烦恼未来的时间。一回想自己的经历,便能明白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

我还记得自己是在哪一刻顿悟这个真理。那时我三十好几,人生感觉起来正值颠峰。我终于找到很好的学术工作安定下来,婚姻幸福,也成了骄傲的父亲,拥有两个漂亮的女儿。我的研究获得足够的重视,使我获邀至另一所大学演讲。我在前一晚抵达,利用美好的午后在校园里跑了一圈。那天是标准的秋日,会让每个念过大学的人遥想起当年的情景——空气凉爽清新,树叶正在转红,青春洋溢、活力十足的学生,在前往课堂的路上有说有笑。

满怀幸福感的我,一边慢跑、一边做起白日梦,脑中栩栩浮现三十六岁的我和二十出头的我交谈的画面。我仔细思忖自己要说的话,任凭对话在心底流动。我必须指出,年轻的我备受焦虑折磨,不断地担心人际关系、财务、人生方向,特别是事业展望。就读研究所时,正值学术就业市场五十年来最糟的期间,所以我和同学深感烦恼,我们的博士学位会不会只让我们有资格做高学历的计程车司机或客服中心接线生。


图片|来源

当我和十几年前的我说话时,我发现自己很想传达一个紧急的讯息:放轻松、别担心。我想让二十四岁的卡尔了解,他正以未来的焦虑毒害当前的时刻,而他真正需要做的是多一点点信任,不要担心那么多。在我的幻想中,我很想告诉那个不成熟的自己:“你看,一切都很顺利啊!花那么多时间担心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只是在浪费青春年华。”专家讲述的课题与我自发性的见解不谋而合,因此听来格外真实。

推荐阅读:与其浪费时间烦恼,不如给自己更多时间思考

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建议简单、直接到不行——忧虑只是白白浪费你宝贵而有限的生命。他们建议,训练自己减少或杜绝忧虑,是追求更大的快乐最积极的一个步骤。专家急切地传达,忧虑是毫无必要的障碍,阻挡了喜悦与满足。而重要的不只是他们说的话,还有他们讲述的方式。

八十三岁的约翰.阿隆索是个寡言的男人,但我随即了解,他说的每句话都鞭辟入里。从事体能劳动的他,一辈子都在与财务不稳定奋战。但他毫不犹豫地提供这个建议:“不要以为担心能解决或帮助任何事情,一点也不会,所以别担心了。”就是这样,他唯一的人生课题就是停止担心。

现年六十九岁、曾任医师的薇乐莉.阿姆斯壮见过许多人万分苦恼,她详尽描述了这个主题:“不要担心。绝对没有担心的藉口,它只会让你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她指出我们都太担心自己的健康了:

如果你必须去看医生,而你担心他可能会告诉你什么不好的事,干嘛担心呢?你根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担心只是白费力气而已。如果医生真的说了什么,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因为现在你知道要对它采取什么行动。担心会耗损你的元气,只会一事无成。如果医生说你必须动手术,而手术有风险(手术当然有风险),那就搜集资料,和医师讨论、做决定,你同样不必担心。你已经做了决定,会怎样就怎样吧。

八十七岁的詹姆斯.黄则这么说: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担心?惦记每一件可能出错的小事,对结果会有什么差别吗?当我了悟那一点差别也没有时,我感受到难以形容的自由。我的人生课题是这个─别再虚掷光阴担心接下来会发生的事,用其他你喜爱和享受的事情取而代之吧。

停止忧虑的忠告固然重要,专家们强烈而决绝的措词更引人侧目。他们用了“绝对没有担心的藉口”和“不要”。艾莉丝.罗塞托回顾她多采多姿的人生,详尽提供一个拒绝担忧的基本理由。艾莉丝与她的丈夫结婚六十年,两人育有四名子女,高龄九十二岁的丈夫仍每天出门工作,她过去则长期帮助有毒瘾或酒瘾的人们。

艾莉丝认为,担心是在企图掌控基本上不能掌控的事情,那于事无补。“对我个人来说,这么多年来我学到最重要的教训之一,是你无法掌控可能发生的事,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相当程度上,我已能无忧无虑地跟人生谈判。我已经明白,如果我对某个情况无能为力,那么担心也无法改变什么。”

我一直很容易担心,所以很难彻底理解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凡事都别挂虑的想法,就如同想像穴居人或哈比人(hobbit)的生活。因此我想知道:“这样不去担心事情,究竟是什么感觉?”

艾莉丝说:“它会带来许多安宁与平静。这不是说我什么都不挂怀。举个例子给你听。没多久以前,我有个女儿生病住院,我当然很担心她,但我心知肚明,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噢,对我来说,忧虑就是那种会让人彻夜不眠的事情,而那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改变什么。我已经学会别去担心事情。”

专家们的这堂课让我深感讶异。由于专家都经历过艰困的历史时期和巨大的个人悲剧,我以为他们可能会支持某种程度的忧虑。在我看来,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人,鼓励财务烦恼是天经地义的事;曾打过二次世界大战或在大战中失去亲人的人,会建议我们担心国际情势;最近和病魔搏斗过的人,会希望我们担心健康。

但事实恰恰相反。专家把忧虑视为日常生活的绊脚石,建议我们尽一切力量予以排除。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担心是浪费时间。还记得吗?他们认为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在他们心目中,为了可能不会发生或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担心,就是在浪费我们珍贵和有限的生命,无可饶恕。

推荐阅读:五秒勇气法则:让你远离担忧、烦恼、恐惧的练习法

我们该怎么运用这个课题,才不会在走到人生尽头时,恨不得能取回被白白浪费在担心上的时间?我相信这个课题可以影响我们每天的作息,我们也要在每一次发现自己在无谓忧虑时谨记在心。我发现,不断提醒自己专家们的建议,能帮助我甩开忧虑(最近我确实有点把这个观念当成真言来使用)。

更幸运的是,专家们还提供我们一些具体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烦恼、超越烦恼。我想你会跟我一样,觉得下列祕诀非常受用。


图片|来源

祕诀一:看短不看长

我试着公平对待每一个受访者,但我不由自主。如果你说话的对象是超过百岁的人瑞,你很难不对他的话多一点重视。一百零二岁的艾琳娜.梅迪森非常可爱,她漫长的一生有很多事情可以烦恼。她的建议是,在你满心忧虑时,避免看得太远,把焦点放在眼前的日子就好。她告诉我:

嗯,我认为如果你在担心,非常担心,你必须停下来对自己说:“这也会过去。”你不可以一直担心下去,因为那会摧毁你和你的人生,真的。但总有些时候你就是忍不住要担心─那就强迫自己停下来想:这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必须尽快将它抛诸脑后,一次想一天就好。如果可能,事先计画固然不错,但你不可能永远这么做,因为事情不会照你希望的方式发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一次想一天就好。

祕诀二:担心不如准备

露西.罗文年轻时既害羞又有社交焦虑,现年八十岁的她,已经克服自己无谓担心的倾向。她发现烦恼的解药,就是对她焦虑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她的建议是:

我妈很容易担心,我也是。我想,那大概是天生的吧。但我已经学会准备,为我担心的每件事做好准备。当我要发表演说或什么的时候,我会把它写下来。我有时会在教会里弹钢琴,而我会练习到可以完美演奏为止,那样能赶走忧虑。

对于我即将进行的手术也一样,我为它做了一切准备——我已经和每个人说了每件事。我觉得我都准备好了,你知道吗?上帝会照顾我,我也找到专业技术优异的医疗人员,所以我不会担心,不会浪费时间。如果你想要保持健康,就把时间花在计画上吧!

这个建议获得许多专家回响。他们觉得忧虑和刻意、理性的计画截然不同,后者能大大消除忧虑。他们觉得最浪费的,是漫无节制的忧虑——明明已针对问题尽一切所能,却还在挂心。七十三岁的约书亚.贝特曼总结了专家一致的观点:“如果你要害怕某件事,你就应该知道那是什么事。至少要了解为什么,找出原因。‘我害怕什么?’有时你或许有充分的理由,那是合理的忧虑,而你可以加以计画,不要光是担心。”

祕诀三:接受是烦恼的解药

专家们多次走过下列完整的过程:担心某件事,某件事发生,然后再经历余波。正因如此,他们推荐“接受”的态度,做为烦恼的解药。不过,我们常把接受视为全然被动,不是我们主动培养的东西。要治疗烦恼,除了专注于眼前的这一天,以及做好充分准备外,许多专家也建议我们主动学习接受。事实上,这是最资深的长者最常透露的讯息。

推荐阅读:日本人提倡的“生活感”:不带遗憾的感受每一天

有时受访者年龄的“弦外之音”会让我猝不及防。当克蕾儿.摩兰修女不经意提到她的祖父曾打过南北战争时,就是这种情况。南北战争!我之所以如此讶异,部分原因是克蕾儿看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二十岁:她今年就要满一百岁了。开心地住在教团提供给退休修女的住所,克蕾儿修女仍相当活跃,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我展开这项计画前,我压根儿不相信现在要跟你说的这句话:“如果你想听一段有趣的人生,那就坐下来,听一个一百岁的修女讲古吧。”

回顾近八十年的宗教生活,克蕾儿表明,停止忧虑是她要教给年轻人的课题。在刚开始担任修女时,她了解到透过学习“接受”,来减少烦恼的技巧。

那时有个牧师帮我们做弥撒,一个还算年轻的牧师,身子骨看来非常虚弱,但长得很俊美、很漂亮。他说在他生命的某个时候,发生了某件事,他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事。我听说他曾参加某个布道团,然后他们要他回美国,这令他心碎。那一定是件很难熬的事,他非常生气——他就是不能听天由命,就是没办法接受。他回到这里工作,但他的心离不开那件事。就是不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所以他求助于一个年长的牧师,跟他讨论。他说:“我该怎么办?我摆脱不了它。”老牧师说:“每一次你想起那件事,就说这句话。”老牧师非常缓慢地说:“随它去吧,随它去吧。”于是,年轻牧师照着老牧师的方式做了,他说:“我试了他的办法,一开始没什么差别,但我坚持下去。过了一阵子,当我推开它,随它去吧,它便走远了。或许不是百分之百,但这就是答案。”

克蕾儿是我见过看来最安详的人士之一,她使用这个技巧用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

很多事情都会进入我们心里,比如说,现在或许正有人伤害你的感情,你很想报复──嗯,就随它去吧,推开它。所以我开始这么做了。我觉得这是最美妙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些严厉的想法,你无法避免。总有人会惹你心烦,直到你去世的那一天都有。但当他们开始时,我听到自己在想:“嗯,现在她不该做这种事,我该告诉她⋯⋯”随它去吧。

往往,在我把话说出口之前,我会想:“我说了又如何?”所以,随它去吧。噢,好多次我都庆幸自己什么也没做。这个课题真的惠我良多。


图片|来源

截然不同的女性,虽然有南辕北辙的人生,但讯息十分类似。汉娜.罗贝尔在一九一二年生于波兰,她的哥哥移民美国,鼓励她一起。汉娜在一九三二年听从他的建议,但全家只有她这么做。她淡淡地说:“我的其他家人都被纳粹杀害了。他们试着逃离,但来不及了。他们没逃出来,被纳粹处理掉了。”她顿了一会儿,清楚表明她想转移话题:“但是,你能想多久,想多深?你怎么想都不够。”

汉娜现在住在曼哈顿一间舒适的公寓,由一个孝顺的女儿和一名助手协助她维持独立的日常起居。她在美国过着她认为相当精彩的生活,在华尔街工作多年,嫁给一个成功的医生。或许就是这种悲喜交织的人生经历,为她创造了超脱世俗的平静。汉娜可以抱憾终生,但她不仅没有,还给了这个忠告:

要记得,人生是好事一桩。你必须从问题中学习,否则问题会压垮你。我已经学会许多人生的课题,再也没有什么能困扰我了。一定要如此,非这样不可。接受它,没错。如果你不接受它,你就会每下愈况。冷静下来,顺势而为。人们担心死亡,担心一切种种,我一点也不担心。如你所见,我是很优哉游哉的人。不管人生怎样,我都接受。如果我明天会死,那就死吧,不然还能怎么活下去呢?人生苦短,你必须敞开心胸,学会接受,而非担忧——这样你就会过得很好。

忧虑是现代人特有的“流行病”,流行到对某些读者而言,似乎不可能照这堂课去做。但专家告诉我们的话,与研究成果相当一致。

据研究烦恼的科学家表示,烦恼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发生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压力源;也就是说,我们常在没什么好烦恼时烦恼。这一类的忧虑——反覆想到可能发生在我们或挚爱身上的坏事,与具体解决问题截然不同。担心的时候,我们会一直想着可能的威胁,而非运用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来设想脱离困境的出路。

根据专家的说法,减少后悔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就是增加花在具体解决问题的时间,并大幅消除耗费在担心上的时间。解决问题能提升生活品质,自寻烦恼则会害你浪费宝贵的时间而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