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妈妈的遥控器〉中,小伟与妈妈的互动,像许多台湾家庭关系的缩影。女人迷疗愈作家 Amazing 用觉察自我的方式,提供你不同的观看角度,给予亲子关系更多的可能。

台风天的晚上,在家看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集〈妈妈的遥控器〉,对比屋外强风大雨的狂躁,剧中小伟母亲与小伟深沈的阴郁与压抑,让我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沈痛压在胸口,知道这不只是戏剧,而是许多台湾家庭的真实人生。

小伟的母亲在离婚后,与小伟两人相依为命,她很想当个好妈妈,养出一个很棒的儿子,因此非常在乎孩子的成绩与表现,有一天当她发现儿子伪造成绩单而心灰意冷时,意外得到一台可以操控孩子的“遥控器”。

于是从那天起,只要孩子考不够好,或是做了错事,她就不断让孩子“倒带”回去同一天,重新学习,重新考试,重新做决定,就连孩子后来精神崩溃而自杀,她也用遥控器救回孩子,却始终没有回过头想想哪里出错了,使自己的孩子一再寻死。

延伸阅读:拼命也要让孩子当第一名!新加坡的养成公式,真的是台湾要的吗?


图片|电视剧照

父母的控制,是剧中显见的主题,不过我也看见了另一个在家庭系统中,常见的状况:孩子成为父母的替代伴侣。

当孩子成为替代伴侣,将使家庭的情感与责任混乱

像小伟的家庭一样,许多单亲、父母感情不睦,或是任何一方因各种原因长期缺席的家庭中,因为另一半角色的缺口,父母很容易在无意识中就将孩子的位子错置,在心理上当成他们的替代伴侣。

就像小伟妈妈离婚后,把从前对于伴侣的期待与怨怼,全部转移到小伟身上,她有时愤怒告诉小伟:“你跟你爸一样,全都让我很失望。”有时又抱着他说:“你要知道,世界上只有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喔。”其实事实是,她在离婚后无法面对这样的失败与孤独,她觉得“世界上只有儿子会一直陪在她身边”,无法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因为他是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依靠。


图片|电视剧照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被配偶化,被期待着要像他们的伴侣一样,承接父母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被他们照顾的孩子。家庭位置的错置,容易让人的自我认同与责任混乱,像是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伴侣后,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将对方视为“情敌”,就像小伟妈妈讨厌他的初恋对象小岚,可能不只是因为怕孩子谈恋爱会耽误到课业,而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抢走”,而且对方还是跟她自己性格很不一样的人,当然更无法认同。

就连小伟长大后,妈妈还是讨厌他的女友,想另外帮他安排相亲对象,而这个对象,其实就很像妈妈自己的形象:端庄、优雅、贵气,她期待透过孩子对伴侣的选择,再次证明自己是好的,是值得爱的好对象。父母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伴侣,就会使自己陷入“三角恋的错觉”,与孩子的伴侣争宠,这也是为何我们常听见婆媳问题,或是岳父女婿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延伸阅读:别把自己想要的,加诸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因为情感与生存上依赖父母,也可能在无意识中接下了替代伴侣的角色,越位承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影响日后自己的家庭,例如他在心理上仍无法脱离原生家庭,觉得自己是必须照顾父母的伴侣,所以把心力放在父母上,却缺席了自己新成立的家庭,而他的缺席,也可能使自己的孩子,再次承接了这个缺口,造成替代伴侣的世代轮回。

觉察拥抱内心的脆弱,才能使家庭关系回到对的状态

虽然我自己尚未为人母,可是每每看见社会对教养议题的讨论,也能感受到现代父母所承接的巨大压力,要在经济上提供孩子生活无虞,在教育上为孩子打造成功的起跑线,又要在孩子出错后代替道歉,即使他已经成年甚至中年了,社会仍把父母与孩子视为一体,才集体塑造了以爱为名的控制环境,因为没有人可以承受自己是“失败的父母”,或是教养出“失败的孩子”。

小伟的母亲看似残酷,其实也是社会对母职僵固期待下的牺牲品,或者她自己也是这样被控制长大的。我不禁去想,如果这社会对失婚女性是友善的,那是不是她就不必视自己为失败者,更能接受自己离婚的状态?

如果我们对于母亲再寻伴侣是鼓励的,那她也许就能把心力放回自我身上,不把孩子当作此生唯一的陪伴?如果我们允许父母是脆弱且非万能的,那她就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伤痛,不必假装一切都没事。


图片|电视剧照

整体社会观点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也许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先开始。

美国心理学家喜法莉.萨贝瑞博士,近年来推出畅销的教养着作《觉醒父母》,她认为“觉醒”是整个教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那无觉知的自己总是将我们悬而未决的需求,尚未满足的期待以及无法实践的梦想都强塞给孩子。虽然立意良好,却将孩子囚禁在我们从自己父母那里接收到情绪遗产之中,让他们与祖先留下来的后遗症纠缠在一起,而变得虚弱无力。无觉知的本质会一代一代渗透,直到它代谢消失为止。唯有透过觉知,流转于家族之间的痛苦循环才能终结。”

因此,我们必须练习自我觉知,去觉察自己现在告诫孩子的事,是出于内心真实的信念,还是过去失败经验累积出的恐惧,抑或是社会僵化的教条;觉察自己是否有把内心的伤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无意识中希望他跟你经历过一样的痛苦,以为这样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觉察自己是否复制了父母的教养模式,即使你深深知道那会剥夺孩子的快乐与独立,仍然对他做出了你小时候最痛恨的事。

当我们能在教养路上越来越觉察自我,并且拥抱过去的伤痛与脆弱,就有机会不再将恐惧向下遗传,让孩子拥有活出自我生命的自由。就像萨贝瑞博士温柔提醒父母们:“当你养育孩子的时候,瞭解自己不是在养育一个‘迷你版的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所养育的,是一个带着自我标志、拥有独特心跳节奏的心灵。”

觉察原生家庭的影响,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遥控器

而亲爱的孩子,也许你从小被遥控长大,也许你恨透了自己的父母,很想夺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而第一步,也是觉察自我的状态。

就像父母被他们自己的父母教养成今天的样子,即使很多时候我们不想承认,可是父母的影子一直都在我们身上。就像剧中的小伟,无形中继承了妈妈的洁癖,还有压抑伤痛的惯性,如果没有先去看见这些影响,那他也很有可能在无意识中,就将这套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或是习惯以情绪的威胁,去控制其他人达到他的期望,因为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沟通,可以表现爱。

所以找回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先去看见那些像控制小木偶一样,缠住我们手脚的线长什么样子。可能是从小被父母告诫,拥有好成绩才会有顺利的人生,所以你一直以为,这是人生唯一成功的标准,始终汲汲营营追求,没想过人生的其他可能;或是母亲被丈夫背叛后,一直不信任男人,你从她身上继承了“男人都是坏蛋”的信仰,所以在感情路上也一直无法真正信任对方。越来越去拆解这些,从前以为理所当然的信念与恐惧,你才能在心理上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再把自己的灵魂与父母绑在一起。

去看见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不是为了记恨他们造成的伤害,虽然怨怼是一定会经历的过程,可是要记得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有能力与智慧去活出更好的自己,如果只把问题的责任丢给父母,期待父母去改变,而不愿从自己开始,仍旧等同把人生的掌控权交给了他们,以为自己的人生过得怎样,只有父母才能决定。


图片|电视剧照

找回自己的遥控器,就从看见自我的真实面貌,及疗愈内在伤痛开始,把属于父母的还给他们,我们要好好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而我们就是将来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我们能成为更觉醒的人,就能在自己的亲子关系中,享受到真正自在的亲密与爱。

我相信父母与孩子的相遇,是一段不可思议的缘分,是彼此人生的灵性导师,期望每一对亲子,都能在家庭的亲密关系中,学习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往更自由的爱前进。

推荐阅读:为你选书|《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亲子关系如何影响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