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至今仍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妈妈的遥控器》编剧写爱的练习与成长,愿我们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

文|《妈妈的遥控器》编剧 蒋友竹

高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同学得了癌症,从此晚自习不再有他的身影,虽然跟他不是很熟,那是我第一次对升学制度开始感到困惑:

如果我的人生从此停在这里,联考前的一百多天。那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所以故事中的小岚,她家里的教育方式,确实是我心向往的世界。在我心里,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事,但一直要到研究所,我才体会到这一点。

“学习并不等于学测。”危险心灵里面,沈伟是这么说的。

但这件事情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很难,对于大部分的家长来说,更难,毕竟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而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走向不同的道路,很需要勇气。

年过三十以后,发现自己对于未来的想像,几乎是从街头走到街尾就可以想像完的事。于是开始理解,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开始把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并希望有不同的可能性。以及,因为无法好好面对自己的人生,于是把压力转而施加在孩子身上,越掐越紧,越掐越紧。

这是“遥控器”一开始的发想,关于纪妈妈。


图|《妈妈的遥控器》电影海报

但其实,大部分的大人们,早已经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同样会粗心、同样犯错、同样说话不经大脑、同样做事不顾后果⋯⋯。用四五十岁的智慧去评断国、高中生的为人处世,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理的事。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也常常忘记,大人们,有时候也是还来不及长大的孩子。就好比说成为家长这件事,本身需要学习的过程,而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建立在:母爱是天生、父爱是天生,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与生俱来。

延伸阅读:成长不是变成大人,而是认识你自己

爱,是与生俱来?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爱是控制?爱是为你好?爱是纵容?爱是尊重?爱是包容?老实说,我没有答案。

所以这个故事,不只是为那些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书写,更是为了长大以后,仍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年人书写。

也许经由这段旅程,我们能够回头去想,爱是什么?

推荐你看:【大人的童话】直视你的疼痛,爱你的难题

这样就好。

最后,纪培伟、程芳岚,我想跟你们说⋯⋯小时候,未来总是在远方。长大以后,你会发现,未来在每一个当下。

电影《客途秋恨》里头那对纠结一辈子的母女,女儿一直要到长大才发现,原来妈妈是日本人,原来小时候妈妈的寡言,总是躲在房里吃东西,难相处,其实是因为语言不通。两人花了三十几年才终于和对方和解。三十几年有多长?


图|《客途秋恨》电影海报

几乎可以说是半辈子的事吧。

对于那部电影印象深刻,于是亲子关系里最幽微的细节,一直是吸引我的课题。

所以当接受公视的委托,要改编吴晓乐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其实很兴奋,但又很不确定。毕竟这样幽暗的东西,谁会想看?或者更准确来说,谁会敢看?

我想到多年以前接手的一个案子,受访人历经先生外遇,房子被抵押,欠债累累,一时有了寻短的念头,到有一天,她在医院做志工,她看到一个自杀未遂的病人成了植物人,家人在一旁照料,她因此改变心意,她不想要她的家人这么辛苦,她不忍心。那一天,她领悟到的是,死亡,其实是对生者的折磨。

推荐你看:自杀者遗族:被留下来的人,该如何活下去?

只是当我将这段经历写进剧本的时候,业主却有了避讳:这个世界需要正向能量,写自杀桥段很像在鼓励自杀,这样不大好。只是,书写自杀真的是在鼓励自杀吗?还是可以让有这样念头的人,也许在碰到这样的状况,会知道如何开解?

阳光和阴影应该是一体两面的事。痛苦的事情、阴暗的角落一直都在,不去诉说,不代表它不存在。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它。


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在书写小伟和小岚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写的:“小岚是他童年黑暗里的一道光,也只有见识过那道光,你才能够说,黑暗是什么。”反过来思考,当不描述阴影,正向能量、阳光什么的,都是一戳就破的东西。

同场加映:【治愈日记】正面能量让你不敢面对自己的黑暗

所以这一系列的故事对我而言,其实是关于爱的练习题。在生命的某些时刻,有时候就是必须走到最黑暗的角落,才能够感受到那一丝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