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eorge Hong 的勇气故事,那时年满 30 岁,他决定抓紧梦想,出发澳洲念博士,完成自我追寻的过程。

在今年年初某次聚餐后,墨尔本当地的朋友问我:George,我今年满 30 岁了。你觉得 30 岁之后,人生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听到他提了这个问题,顿时自己的脑中闪过了好多画面,还有日本女歌手 Angela Aki 的《手纸~拜启 给十五岁的你》这首歌。想了一下,我慢慢地回覆他:

若我在要满 30 岁那年,没有努力尝试的话,现在就不会在这里了呢。

决定自己与梦想间的距离

听到这个回答的他,一头雾水看着我。于是,我再缓缓说着

当然用英文):我从硕班毕业后,就想出国进修,但中间发生很多事而有所耽误,要满 30 岁前,我在心中告诉自己:“若我过 30 岁后,还没有拿到任何一间学校给的录取通知而出国进修,那就放弃出国进修这个想法吧。”

于是在前一年的冬季,刚好是准备入学的季节,权衡自己的状态,决定以英制博士申请为主。在台湾的下班或周末时间,我都是找间咖啡厅抱着笔电坐着,把英澳每间大学的相关科系与研究机构都找过一轮,看到似乎与自己研究领域合适的学者就一一寄信询问。主要是自己所定的研究主题有点偏门,仍不放弃每个可能的合作对象,很制式的在每封信件内写着:换一个靠近梦想的机会!镜头探索十个澳洲打工的台湾人故事


图解|找学校与看研究方向的过程

但可能是想做的主题太过偏门与专精吧,得到的答案也是很制式的:直接没回信的不少、回应“对不起,我现在没收学生”的也没少过,偶尔几个回应的却在往返间才发觉彼此的想像有落差,种种挫败打击下,怀疑自己是不是就只能到这里了的丧气念头真的没少过。在年末快结束的某个深夜里,坐在书桌上随手看着之前参加留学展拿的学校简介,无意翻到现在这间学校的手册,翻着翻着,想说:“再试试看吧。”

后来寄信给这间学校的学者(现在的指导教授),书信往返谈还算顺利,后续在修改研究大纲与申请行政流程,又花了一段时间。有天醒来开信箱,我收到学校给的 offer,要到墨尔本了。

“不要觉得是一个障碍,有意识到想改变,不管几岁,你都会有不一样的突破。”我最后这样跟这位墨尔本的朋友说着。


图片|来源

现在就开始拥有梦想好吗?

但是,即使在墨尔本,我仍不时会想到这段拿到 offer 前,担心没办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的心情。其实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多,讨厌自己达不到那些目标,进而对自己产生质疑的人。

推荐阅读:轻易放弃的梦想,称不上梦想!激励自己的四个追梦秘密

听到 Anglea Aki 的《手纸~拜启 给十五岁的你》这首歌时,我在过程中的挣扎与不安,都被完整表达了:

现在,不要轻易认输
不要哭泣,每当觉得自己快不行时
只要相信自己的声音勇敢向前行就好了

在收到学校寄来的 admission letter 后,看着上头日期,倏然惊觉,剩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得展开自己的独自长途飞行去异地生活。不可避免的,台湾的社交圈要重新调整,再来是外语生活能力——即便在台湾用英语似乎不是大问题,但是实质上到了英语系国家生活,才发觉自己还有很多要跟上的地方,一直到现在,我都会跟所有朋友说着:我一直在学习/I am still learning.

独自一人在海外生活真的不是想像中的容易,有时真的会产生“在坚持什么”或是“不如归去”的念头,不过最后所幸自己还是会有“都走到这了,就继续往下走吧”这样的念头拉住放弃的冲动。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家里的支持,朋友的鼓励。除了因自己的不懂事,疏远了曾在生命占了重要篇幅的人,产生遗憾外。回顾这一段正走在途中的旅程,那些愿意帮忙跟不时鼓励的朋友,都点滴在心。


墨尔本“George” St

在墨尔本,有时遇到打工度假、或是在网路上犹豫是否该出国进修的朋友,当他们寄信过来询问问题,自己就会尽量提供能协助的部份,提供一些这段时间的经验,“希望能帮上忙”,这都是我会说的,因为我理解: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那么多被宽容的机会,与得以走到现在的幸运。

就像我回应朋友的,不管几岁,只要有想法、看起来可行,就去试试看吧。要踏出舒适圈的决定难免令人担忧,但是当真正踏出去之后,也许会遇到一些逆风与乱流,但若能坚定信念航向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敢说一定会到彼端,至少比起现在的自己已经往前一步了,不是吗?

每个时代都需要经历一番磨练才会到达成功
让我看看你的笑容吧,勇敢走下去吧

那么,就勇敢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