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去探讨爱情,过去哲学家将爱的太初之始比做自恋,我们渴求爱,可能只是不断地渴求自我缺乏的一部分而已。

精神分析的太初之始为爱,爱的太初之始为自恋!有精神分析做强劲后盾的我,自己就是自己的情人!只要认清这一事实,不用 2 月 14 日,每一天都是完美浪漫的幸福情人节。


图片来源|01 哲学

拉康在 Séminaire VIII 12 曾仿效圣经语句,表示“精神分析的太初之始为爱”。在精神分析角度,爱情与他者的诞生密不可分。佛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指出,爱情生活是依附在已失落的原初满足(即婴孩与母亲依然密不可分、所有的需求与欲望得到不言而喻的满足)之上的;后来人对(性)客体(Objektfindung)的寻觅,其实是一种重新找回(Wiederfindung)。由是者,人对爱恋客体的选择,可说是对重演原初满足经验的渴求;在这个过程中,爱恋的对象有两种可能性:以提供满足者为模型(依赖型客体选择),或以自身为模型(自恋型客体选择)。

推荐阅读:爱的自恋凝视:我们爱上的,只是自我满足的假象

在这样的推论下,爱情似乎变成了某种围绕幻象团团转的迷宫把戏。已然失落的原初满足经验,成为横架在爱人者与被爱者之间的空隙,构成爱人者与被爱者之间的情感回路;爱恋关系变成了一种寻求失落了的原初经验的替代性满足。在这种前提下,被爱者变成了替代客体,她 /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欠缺,其他人可以在这个空洞的欠缺内,投放自己的幻想,并用幻想掩盖住被爱者作为欠缺的真实。

“我爱你,但你不是你,你不过是我所不知道的,我的欠缺而已。”如同拉康所言:“爱是给予人自己没有的东西。”双人关系,三重位置,最后其实只是爱人者的顾影自怜。要是“精神分析的太初之始为爱”,那么“爱”的太初之始,也许就是“自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