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儿写中年后成为斜杠青年的心路感想,或许跳出舒适圈是很大的挑战,但能直面自己的热情,也是一种幸福。

现在最流行话题的莫过于斜杠青年,斜杠青年这个名词源于英文“Slash”,其概念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斜杠青年的人群组成为自由职业者,新世代青年,主要是网路时代兴起,让许多传统行业慢慢没落,却也让许多新兴的服务可以透过网路变成收入管道,打破过去传统思维,但如何成为成功的斜杠青年呢?首先先要做好一个领域,然后用现有资源突破行业壁垒,主旨是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赚钱的事。

斜杠是许多 80 后在职场碰壁人的想法

想想这几年从三十岁打工度假归来,内心不就是一直以“斜杠青年”做为目标吗?想离开日复一日讨厌的工作,想要去做自己想要的旅行,想要把更多关于旅行的感动分享给别人,于是才会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只是那时候根本没有斜杠的概念,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会成功,但还是决定在三十四岁跨出了那一步。

离开了朝九晚五的专案管理工作,踏入了作家、演讲、写文等不同双重身分,这一份决心来自于想要把时间完整的还给自己,的确我受够了每天八个小时都被绑在一个令自己沮丧的工作环境,无所作为,没什么前景,像是一个受制于人的赚钱机器,每天就是在不停帮各种专案擦屁股,求别人配合,然后回到家就只想放空睡觉。

如果一辈子都要这样过,真令人沮丧对吧?而且好像永远都去不了想去的远方。

有人问我“当初你跟老板提离职时,老板是不是很讶异。”我说“这是当然的,连同事都觉得我疯了。”

跳出原本的舒适圈到要另外一个野外求生,就像是赤裸身体的孩子在大草原要重新手持棍棒,面对她人质疑我也怀疑自我良久,但面对年龄越长,我更害怕自己无法选择。

跳出舒适圈,斜杠是一种挑战跟选择

最终给自己一个决定,三十四岁我砍掉过往重来,做自己喜欢的,延伸自己能做的,不放弃每一个机会,没想到跌跌撞撞也过了两年多,边旅行,边生活,边工作,之后收入跟支出也超乎自己的想像,旅费没有想像中多,收入也没入不敷出,原来这样的生活是可能的。

推荐阅读:斜杠青年:我要的不是多重收入,而是多重人生

有人问我“接下来你打算要干嘛!”
我说“去旅行阿!”
她问“没有演讲或是什么工作的吗?”
我很轻易回答“没有。旅行就旅行阿!”

脱离原本的环境,才发现有些烦恼不需要提前报到,以前总觉得该未雨绸缪,但过了生活的紧张阶段,该觉得生活有需要努力就尽量努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许从离职那一刻,对我来说“时间”就比“金钱”更重要,所以我赚钱是维持生活,而不是追逐名利。

有人问我“如果回到过去和刚上班第一天的自己聊天,你会和自己说什么?”

我说“不要执着眼前看到的一切,还有过的快乐很重要。”

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斜杠

许多人会问我如何跟你一样,我都会笑笑地问“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话说小时候我的愿望也不是成为一位文字工作者,是人生在跌跌撞撞后选择当下最适合的,就像我也不会知道大学毕业之后我竟然选择资讯服务业的专案管理,然后在工作多年又抛弃了它,或许之后我也可能变成一位民宿管理者,或着是一位专职的咖啡师,只要有兴趣,或许。

推荐阅读:我废柴但我快乐!三个思考重新定义工作与人生

当然你适合做“斜杠青年”吗?有人总结了“斜杠青年”的几个特征,一般是社交达人,而且自控能力很强,还有以下的特点。

  1. 阳光、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流露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2. 热心,热情,无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麻烦,好像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事,而且会被很快地化解掉。
  3. 兴趣相当广泛、经历相当奇特,各行各业都有朋友,绝对是社交达人。
  4. 有自己的时间用来学习,而且这个时间不会被任何事情所打乱。

关于 30 岁跳出舒适圈,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觉得放弃一个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很傻,但就另外种想法来说我很感激,就像许多人常说旅行要趁早,但不代表晚了就不能远行,走过的人生经历往往会让你看见不同风景下的层次,那是岁月洗练的心境,绝非初顾茅庐就能得到的启发。

中年选择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能放下不适合的人或是工作,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