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联手打造多元住宅型态,盖一栋无家庭主妇的住宅,让每个人都能在住宅环境发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

“十个人就应该有十种生活的方式,建筑师必须提供多元化的住宅形态。”受远东建筑讲座之邀来台的日本建筑师木下庸子表示。她和渡边真理共同创办的 ADH 设计组织,近年完成许多挑战传统观念的住宅,包括“没有家庭主妇的住宅”,五年更换一次建筑设计的出租住宅等。

随着高龄化、少子化与单身潮,台湾家庭结构面临巨变,住宅形式却多半停留在满足“核心家庭(父母和未婚子女共同居住)”需求的传统集合式住宅。


图撷自 ADH

为此,2018 远东建筑讲座举办“社会·住宅·设计国际论坛”,邀来自日本的木下庸子、渡边真理、来自大陆的李虎,以及台湾建筑师郭旭原、张清华、吴声明,建筑学者左进、萧有志、黄琬雯、凌天等,对谈三地的住宅型态如何面对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巨变。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也到场聆听。

渡边真理指出,日本的家族结构一直往“非核心家庭”迈进,早在 1990 年代,东京便有逾七成的非核心家庭,包括单身、单亲与顶客族等。估计到 2025 年,日本的一个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只剩下 2.4 人。

荷兰为了不让社会住宅“贫民窟化”,翻转传统对“社会住宅”的定义。渡边表示,阿姆斯特丹政府让社会住宅从早期提供移民、贫民入住,转型为让不同阶级、族群的人进驻混居,社会住宅的功能是“混融社会阶级(social mix)”。

ADH 设计的社会住宅“白石 Silver Housing”亦是如此,提供身障、高龄、高龄单身和一般家庭居住。木下庸子表示,她透过设计让这些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混居。“白石”中的每一间厨房都拥有开阔视野,让主人站在厨房中,可用“关怀而非监视的视线”看见左邻右舍、打破孤立。

推荐阅读:当孤独成为一种病:“共居公寓”会成为人际关系的解药吗?

在现代社会,即使家庭成员属于核心家庭,也未必具有传统核心家庭的观念。木下表示,她曾为一对夫妻和两名女儿设计“NT”住宅。妻子是不谙家务医师,要求她设计一座“没有家庭主妇的住宅”,家务由全体成员一起负担。

这座“没有家庭主妇的住宅”,逾八成是共同空间,没有明显的餐厅、客厅和书房,让四名成员一起工作和游戏。因成员都不爱摺衣服,木下设计采光良好的“开放式衣橱”—衣服洗完便可晾在敞露于阳光之下的衣橱,门一关“晒衣台”就变回衣橱,免去收摺衣服的麻烦。

出租住宅可以不断变换住户,那可不可以也不断变换设计?ADH 正着手设计的作品“Next 21 大阪”,正是这样一座颠覆“建筑即永恒”观念的住宅。这座出租住宅不仅每五年换一次房客,每五年也必须更新建筑设计。渡边认为,在变动剧烈的社会,住宅也该有允许不断“自我更新”的系统设计。

当“住宅商品化”成为全世界共同现象,因应社会需求诞生的社会/公共住宅,能不能撼动大家对住宅的偏见?昨在远东建筑讲座“社会.住宅.设计”国际论坛中,来自台、陆、日三地的十多位建筑师与学者,分享设计社会/公共住宅的经验,希望透过设计改变社会。“住宅不一定能解决社会问题,但一定能呈现社会问题。”论坛主持人、建筑学者阮庆岳询问来自三地的建筑师,若要解决 21 世纪家庭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住宅问题,应该依赖民间或政府?

日本建筑师木下庸子指出,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住宅,很容易沦为制式化设计。建筑师必须设法打破窠臼、尊重个别差异,提供不同型态的家庭更多选择。

日本建筑师渡边真理指出,日本政府在二战后曾兴建大量封闭的公共/社会住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孤立。21世纪建筑师该做的是“把个人化的住宅打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生活愈来愈便利,单身也可以享受过去家庭才能享受的便利。”渡边指出,建筑师必须重新思考家庭与个人的定义,将促进交流的观念导入设计之中,“否则现代人将被这些便利性割裂人际关系,最后成为一个孤单的个体。”

大陆建筑师李虎表示,大陆不像日本有高比例的中产阶级,社会矛盾更剧烈,无法借镜国外例子,只能自己不断摸索与适应。目前大陆的状况是“政府做不了”,必须依赖开发商。

台湾建筑师张清华则认为,不只建筑师有机会参与社会住宅,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其中,如知名社会住宅“玖楼共生公寓”,三名创办者皆非建筑出身。

延伸阅读:【世界日志】当我们年老后:青银共居体验人生,情欲同生活般必须

台湾建筑师郭旭原认为,建筑师具有靠设计撼动社会的能量。他指出,台湾对未来居住型态的想像“严重不足”,迄今仍停留在几房几厅的制式习惯,建筑师必须“勇敢去挑战”。此外,社会对公共住宅、社会住宅的想像也应该更开阔多元,让公宅、社宅成为翻转台北城市的关键力量。


ADH 设计组织设计的白石 Silver-Housing,提供身障、高龄、高龄单身和一般家庭混居。图/ADH 设计组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