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情绪的伤,童年都知道》,面对亲密关系,别再苛求自己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试着更坦诚地维护自己!

以坦诚取代讨好

以追求和谐作为保护策略的人,会想把所有事情全都做对。在他们还是小孩时,他们就是这样训练自己,藉以获得父母的认可,或是至少免于受罚。他们很不善于与他人的愿望或需求切割,总觉得自己该为他人的幸福快乐负责。当对方心情不好时,他们就会责问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是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对方的心情再度好转。

因为始终将注意力对准他人的需求(无论是真正的还是臆测的需求),他们完全忽略自己的愿望。长此以往,当然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他们其实也想获得自己应得的。由于他们鲜少表达自己的愿望,就算表达了,也只是轻声呢喃,因此他们总是会感到贫乏。这不仅会让他们对自己生气,更会让他们憎恨被假想为强势的对方;这点我在〈自我保护:追求和谐与过度配合〉里已指出。因为,他们老是努力猜想别人要的是什么,他们同样也会期待他人能猜出自己的愿望。如果对方不这么做,他们很容易就会被触怒。

推荐阅读:可不可以不要弄坏我的玩具?心理学看童年创伤


图片|来源

追求和谐的人太少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总是忙着照顾他人的幸福。他们想要做对所有的事,不想伤害任何人。然而,如果他们诚实面对自己,他们将不难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全是为了他人,其实大半都是为了自己内在那个害怕遭拒的阴郁小孩。他们其实很担心,如果自己更公然地力挺自己的需求,可能会因此触怒他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他们只好顺应他人可能的期待,并且希望他人也能反过来猜测自己的需求,藉此“感谢”他们。

如果你是符合上述情况的人,请你首先借助自己的内在大人让自己明白,你其实是困在自己的“童年电影”中。你为了讨好自己的父母,尽己所能顺应他们,也许是因为他们非常严格,也许是因为他们非常冷漠。不过,也有可能他们其实十分慈祥,但却非常热爱和谐且畏惧冲突。这让你没有好的榜样,不晓得该如何维护自己。

当你还是个小孩时,你无论如何都得依靠父母。请你以和蔼的态度告诉自己的内在阴郁小孩,那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你们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了。你必须学习更加关怀自己。请你说出,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不是你想要的。这并不代表你就会因而变得自私。相反地,如果你坦诚面对自己,力挺自己的愿望,别人才晓得该如何对待你,你们之间才会有公平的来往。这会远比你因为对方猜不出自己的愿望而闷闷不乐来得更好。请你牢记,你这种退却的态度,对于他人是种“苛求”,就算他们敲破你的脑袋,也不一定能够知道你到底在不高兴什么、你到底要什么。这或许可说是对他人长期的“情绪勒索”。他人还可能因没能正确对待你而感到良心不安。如果你能更开放、更坦诚地维护自己,他们也会跟着如释重负。一旦你为自己负起责任,他们就不必老是担心他们的选择或想法,你是否“真的”能接受。


图片|来源

重要的不是受人喜爱

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多捍卫自己的意见。如果你一心想要做对一切,到头来,你可能没有一件事做对,人们最终也不会再指望你。你不需要是个万人迷,重要的是,你必须增强自己的骨气,万一牵涉到重要的事或是你个人的价值,你要敢逆流而行。请你让自己明白,在有疑义的情况下,勇气、正直和正义远比你担心自己可能被人讨厌来得更重要。当你极力捍卫自己的意见时,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你不和蔼可亲,其实就算你不极力捍卫自己,这些人也会觉得你不和蔼可亲。这些人可能根本不晓得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或许还会觉得你有点无聊。所以你大可放轻松,反正你也不可能全都做对。因此,请你形塑自己的标准、形成自己的意见。请你牢记,重要的并不是受人喜爱,真正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价值正确行事。

推荐阅读:儿时的失落与长大的爱恋:为什么我一直爱上像爸爸一样的人

也许你会认为:“这只会徒劳无功!”这是害怕冲突的人最喜欢的句子。首先,如果人们愿意开口,往往比只是空想来得有用。其次,我们不应该只是根据成功机会的高低来行事。举例来说,如果你跟某位好友说,他的某种行为让你很受伤,那么你就给了彼此的友谊一个机会,一个藉由对话重修旧好的机会。透过这样的举动,你负起你这一方应负的责任。至于对方会作何回应,这部分的责任就不在你身上。

也许你根本不晓得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自己到底要什么。也许你太过习于关注他人,导致你与自己的内在世界早已失去联系。如果是这样,请你一再聆听自己,问问自己:“我有什么感觉?”、“我的意见是什么?”你也可以与一个幻想的对手互相讨论、交换论点,藉此训练自己如何捍卫自己的意见。当然,你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做这样的训练。当你再度反射性地压抑自己的意见与/或需求,只为了讨好别人,请你务必有所警觉。这时请你转换到阳光小孩的模式,并且开口说话。你将意外发现,如果你变得更开放、更坦诚,你的人生会变得多轻松,人际关系也将因此变得简单得多。因为,唯有当你开诚布公并负起对于自己的责任,“真正的”和谐与亲密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