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看房间对个人建立界线的影响!让孩子住在你家里,也能透过“房间”学会建立界限与找到安全感。

看到很多人分享这篇教养文,其实很可以体会父母的用心,也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子女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界限”,我相信这两年越来越多人重视这话题,而我其实也很肯定,父母买的房子,本来就不是孩子的,而当孩子愿意尊重这一点,不将自己所拥有的视为理所当然时,是很值得庆贺的。

但当我们谈到界限,我就要来跟大家分享,我上了多次心理界限训练,其中一环我们去探讨物理界限如何影响心理界限,我们就是从“房间”着手。因为在房间里,我究竟拥有什么,我是否拥有自主权,也象征着我是否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我独立的意识。那一道房门,也象征着我是否可以拥有界限,有自由邀请人进入,在心理上则是,当我遇到让我不喜欢的人,我是否有权力愤怒和拒绝,而不是不允许自己愤怒?还是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没有权力决定我要喜欢与否?

推荐阅读:爸妈离婚、性爱成瘾、遗失安全感:面对孤独的成长心理学

在我个人房间历史的变动里,我意识到这有趣的现象。


图片|来源

小学时期父母的房间有家人共用的浴室,因此我小学时期必须要进入父母房间洗澡,但有趣的是,一旦夫妻关系够稳固,或彼此渴望亲密感时,自然会觉得夫妻界限被介入,而适时用物理界限巩固。因此我记得四年级后,父母就换到另一个房间,甚至父亲为了屏除我们孩子说进门就进门的习性,在门上挂风铃外,又要求我们进门时询问是否可以进去,这两道“房门”手续来建立孩子跟父母之间的界限,而这么做就适时保护夫妻之间的亲密度了。

也因为父母的示范,让我意识到“房门”的重要性,它区分了你我,当“你”要进入“我”的空间,你必须告诉我,并获得我的允许,有保护关系与限制被破坏的功能,让他们得以巩固夫妻亲密感。

但虽然父母自己的房门是如此,我自己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父母依旧承袭着孩子不需要有独立的意识和空间,因此我被换到父母原本住的房间,在我小学和初中一早家人会出入盥洗,当哥哥高中住校时,我就会不时跑到他的房间去睡觉,就为了自己的界限不被侵扰,即使不断被母亲碎念,也经常往哥哥楼上的房间跑。

推荐阅读:孩子教我的十二堂课 第七课:相互尊重

对我而言,所谓我的房间,并非都是我的物品,有父亲的书架,大家共用的浴室,以及全家人晒衣服的阳台,住在这个空间我非常不舒服,也不觉得这是“我的房间”,庆幸的是,我跟哥哥一样高中离家外宿,虽然一开始是学校六人一间的宿舍,但后来则是单人房,真正拥有自己的空间。这样的离家经验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让我重新确立了“我”的概念,以及所属领域的界限,当我在自我认同的黄金时期确立这些概念后,就很难回得去了。你拥有你的界限,就拥有在界限中的自由和控制感,在界限中你感觉像真正回到家的安全感。


图片|来源

所以当我们拥有界限,我们会越来越确立“我”与“你”概念的分野,不会觉得我都需要听你的,我只能依赖你或被你决定,而当自己有不同的声音时,感觉充满罪恶和不安。同时,当我们拥有了界限,我知道在我所认定的“家”里,我是安全的,我拥有隐私和安全感,当孩子缺乏隐私感,会觉得自己的物理和心理环境都容易被入侵或窥探时,就容易有自我监控的行为,也就是习惯性觉得有录影机看着自己而无法轻松做自己,也容易在受人检视时,有难以言喻的羞愧感。

可是亲爱的,我也只能告诉你,这是我在安全感训练和心理界限训练时,所看到的现象与学员的故事给我的学习,回到这个教养的经验中,我相信当父母的爱,是被孩子所理解,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孩子是真的懂了,还是学会不闹了?当孩子变得乖巧懂事,究竟是他真正懂得父母的用心,还是他恐惧当他在有情绪,就会失去爱,就会被遗弃?

而这依旧需要在后续相处里确认和澄清,给足孩子不需要恐惧的安心,让爱在彼此间流动与被保证,就非常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