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让我们翻转传统思维,从除夕不回男方家的思考开始,一起建构更平等、自主的过节方式。

“除夕不回男方家・核心家庭快乐趴”,是亲子共学性别研究社从 2015 年时开始的脸书虚拟活动,这个呼吁大家考虑“非典型”的农历过节,发起是一群多数还是异性恋伴侣家庭的女性,用来对抗父权压迫的初想。每年,都希望可以藉由这个活动的提醒和延伸讨论,能促成越来越多人采取更多元的过节方式,而不是非得只有一种因循传统家父长维权脉络的承袭。


图片|来源

台湾现状文化里,除了异性恋伴侣家庭,每种不同性别族群个体,都仍要面对“性别依旧不够平等结构”中的各类差别待遇,于是,不愿符膺性别刻板责任义务(例如:媳妇洒扫煮洗、儿婿陪笑风生)的人提到过年,就想到被“传统习俗”掐住的窒息感。其实,不只是逢年过节,许多日常生活中就希望破除性别刻板责任义务的个人,都仿佛过得忐忑,只是制度里一年一度的年节假期,扣上圆满团聚的和谐大帽,更是把“做自己”的希冀,压缩得一点不剩。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最恐怖的工作是做人媳妇?已婚妇女抢春节排班


图片|来源

虽然越来越多“异性恋伴侣家庭”,开始希望自行决定要或不要到谁的原生家庭一起过节、或所有人原生家庭都凑在一起、或干脆出国不被国内抬高价格剥皮、或哪都不去只专注在自己核心家庭的黄金相处时光,但是,其所拥有可以开放讨论的空间维度,比起所谓“非异性恋伴侣家庭”,还是要来得缺乏弹性和民主。就如同家事分责摊工,非异性恋伴侣家庭,就是比较能依照专长能力或喜好来调整。

没有什么硬底论述,只是就生活圈中,想到许多异性恋已婚女性、已不愿享用父权红利的非典男性、同性恋单身、单亲家庭、跨性别者或多元成家等生命选择的朋友,一到春节放假,就开始倍感焦虑。于是,重点要邀请各颗脑袋,就“除夕不回男方家・核心家庭快乐趴”的角度延伸,思考以下几个面向:

1、每一个核心家庭,都要能拥有农历年假如何渡过之自主权,尤其是有儿童成员,应以儿童成员之最大福祉权益,来考量及安排渡过之地点及共渡人选。

2、无成立核心家庭之个体,更要能拥有农历年假如何渡过之自主权,并以自身最大福祉权益来考量,尤其要能斟酌在哪渡过及和谁渡过的舒适欢欣程度。

3、无论任何性别、任何家庭角色及任何社会角色,都要能被赋予决定农历年假如何渡过之自主权,不能被任何名为传统、文化、习俗、责任、义务、感情包袱等托辞,而被剥夺其权利及权益。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我是媳妇也是女儿,今年能不能初一回娘家?

4、具婚姻、非婚关系或多元认同关系的伴侣间,不应以情绪勒索或(显/隐性)经济制裁方式,强制另一方履行任何对其对方原生家庭之琐务、劳务、财务、身心照护或情绪劳动等重大责任义务。

5、其实在非农历年假期间,任何性别、任何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的个体,都要能拥有决定是否自由来去本身或对方原生家庭、专注守护核心家庭,或(非成家者)独善个体己身生活的权利及权益。

“当然,就破除沿袭父权体制和个体赋权的层面,这是我们对性别故旧结构堡垒一点点敲挖墙脚的微小举动,但还是希望透过这样“跳脱关系维系,关注多元自主”思索的角度,能成为一股蝴蝶效应,逐渐撼动台湾仍偏单一性别价值的社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