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春节特辑!应该如何面对亲人的麻辣拷问?作者 Chloe Wu 写心理界限自救手册,面对疑问,先从设立自我心理界限开始!

每当过年的场景,我们总需要面对许多长辈这般询问:

“薪水多少呢?在台北租房吗?租金多少啊?存款多少了呢?”
“有男/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

每个问题都像刀刀刺骨,让人无力反击。

但其实,长辈总代表着期待,在相处中会让我们容易退回到小时候那种需要有问必答、又束手无策的孩子状态,但问题是,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长大也拥有自我意识,重要的是我们依旧保有对长辈的那份尊敬,而长辈也需要懂得尊重孩子已经长大,拥有自己的世界、生活和隐私。

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和三姑四舅时,可能彼此有很大思想上的脱节,他们又透过群聚的力量集结起来游说你回家乡工作、最好可以结婚生个娃,过上安定的日子,内心有些抗拒这样的说教,但相信当你面对他们,又退回小孩状态时,你就会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觉得一个人在外好辛苦还不够安定,感觉有些自卑。

推荐阅读:如何面对长辈的疲劳轰炸?六本好书,专属你的过年生存包


图片|来源

总是无力反击?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大人!

可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又抗拒又容易被说动,因为我们缺乏清晰的自主意识,同时也缺乏可以为自己人生全权负责的勇气。

当你面对这种群攻势的说教,就需要先把自己调整好,因为在亲人面前,为了抵抗而抵抗,最后除了关系搞坏,还被家人认为你不成熟,因为你根本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或者让他们信服的生活方式,又让他们凭什么相信可以放心让你真正当个大人?

因此你要设立界限,不让他们的意识侵犯你,除了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想法、理想之外,你还真愿意说到做到,而不是不要他们的想法,自己也没想法,落得自己人生不上不下,大人们觉得有你这个后代就让他们穷担心,当然会不断群起进攻。

所以先提供大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很重要的心理准备,以及设立界限中的重点元素,就是“自由”与“责任”。

当童年被限制得太多,自我意识与感受越被压制,就越感受不到自由,但同时我们也就不懂得负责,因为习惯有人帮我们决定。但如果你希望能真正获得自由,不再被三姑四舅们干扰自己的人生,不再被他们牵制,你就要真心问自己:

你做了什么样的人生规划?
你对自己的规划满意吗?喜欢吗?
你愿意为你的选择负责吗?如果过得不顺遂了,再苦都愿意撑下去吗?

如果以上答案你的内心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对应他们的群攻游说就不会太为难了。

理解麻辣拷问的背后心理因素

这些长辈这么干涉,或出于好意的给你建议,他们背后往往是担忧跟恐慌的情绪,依旧脱离不了群我文化中对于面子挂不住的害怕,以及是否能好好生存的害怕,还有孩子不在身边的焦虑感等等,只要我们愿意去理解他们的情绪,不去承担也不排斥他们的情绪,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划分界线了。

因为当你没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他们的情绪时,你会排斥他们给你的东西,他们的情绪让你充满压力。

但是当你搞清楚自己的责任,你就清楚这是你的人生,而他们有他们的人生要负责,而可以分开他们的情绪,但并不是对他们的情绪无动于衷,而是适时安抚后画出界限。

推荐阅读:逃脱情绪勒索:划定界线,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图片|来源

所以你可以这么说:“三姑四舅真谢谢你总是为我好,总是替我担心啊,你们真是照顾周到”这句话,首先肯定他们的行为,也显示你的成熟懂事。
接着:“我知道你们看着我长大,很担心我的生活,怕我过不好啊!”这句话,同理他们的情绪。

后面则是:“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在台北的生活现阶段辛苦,但我很满意,有很多朋友跟领导都很支持我,我相信我可以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哪有年轻人就是平平顺顺的!虽然前期很辛苦,可是我有你们在家乡,就是我最大的后盾啊!”这段话,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愿意负责的允诺,最后更重要的,是不抛下这群爱你的人。

所以你会发现,当大人越感觉自己被懂,越能放心,也越可以放手。同时他们感受到自己跟孩子深刻的连结,以及确认自己即使不在身边,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时,就能大幅降下焦虑感。而你们的关系也不需要总是僵持的。

设立界限时,当我们一个不谨慎,会将爱我们的人屏除在门外,因为我们没有好好连结他们的感受,并好好接收他们对我们的爱,将那份窒息又压制的情感,转换成轻松又支持的后盾,只要我们愿意懂他们,愿意对自己负责,就能拉出有弹性的界限。

为长辈、为自己分清责任角色

我们父母一代,大多数人接受的是贫瘠的家庭教育和传统观念,对他们而言,养育儿女是职责所在,帮孩子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是他们的任务。帮完孩子、帮孙子,他们不知道也没想过,一旦从父母的岗位上退下来,自己的生活要怎么过。然而在家庭发展历程中,孩子成年后其实是家庭来到空巢期的阶段,孩子要能够自立,父母要能够回到夫妻角色或者自我角色上,不再僵固地要当父母。

当我们分清楚彼此的责任,要学会与父母对话。要提醒他们,卸下他们在父母角色里的担忧与恐惧,像看待成人一样看待我们,尊重我们的决定。同时,我们要知道,对于父母而言,我们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总是停留在少不更事的阶段。如果希望父母尊重我们,我们要确保自己足够独立自主、足够信任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一回家又被逼着去相亲,但父母又反复劝我说见见面而已,就当交个朋友,最后只好委屈自己,很想拒绝但是又觉得说“不”很羞耻,这样的情况你也经历过吗?

如果有,那么你就可以运用家庭历程的概念,帮自己和家人醒醒脑。

你可以跟家人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把我养这么大很辛苦也不容易,你们之前一直操心我的学业、工作,现在改操心我的终身大事了,我真的很希望你们可以好好享受、享福,不用在为我的事情担心,我也已经长大了,可以为自己打算。我也不是不结婚,就是还没遇到心仪的对象,遇到了会带回家让你们认识认识,好吗?这个相亲的方式太刻意了,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比较轻松。刻意要来的婚姻,不会幸福,孩子也不会快乐的。”所以以此理解,让父母逐渐退出父母的角色,让他们比较扮演朋友的方式去参与孩子的生活,但同样要让父母清楚你的立场,表达你的需求。

因此很重要的,你希望父母退出父母的角色,那你就要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并非要你立马结婚,而是要让父母懂得你对婚姻的看法,还有人生大事的规划,父母为什么步步进逼,除了着急之外,还是他看不到你的打算,担忧你孤苦零丁,而当你有能力将生活掌握好,婚姻也不必然是你生活的唯一选择,他们也就无须操烦过度了。

推荐阅读:为什么亲戚的问题让你不舒服?因为我们都害怕面对自己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对设限的概念比较清晰了,其实我们不是拒绝或将别人推开,而我们其实是在保护关系,让彼此有更舒适自在的相处方式,所以当我们真心为关系着想时,就需要敏察自己的感受,为彼此找回对关系的尊重和共识,将原本感觉被冒犯、限制或者喘不过气的关系,找到转圜的方式。


图片|来源

面对麻辣问句的设限句型

接着,我为大家介绍几个设限很好用的句型,你可以做的方式是:

1. 同理感受句型:“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或者“我知道你”很为我担忧,烦恼我的未来等。

在心理学上我们讨论沟通,经常会使用以“我”为开头的“我讯息”沟通法,主要是因为从自身感受出发时,可以让对方降低防卫,并且清楚你的状态,而不是一味猜测或穷担心。

2. 重视关系句型:“我很重视你/在乎你”,因为你是我的父母,我很希望你开心。

在这里,让对方感受到他在你心中的份量时,就深化了彼此的连结,而对方不用一直追着你跑,关各种关系中的追跟逃,往往是因为感受不到对方的爱和在乎,因此着急地索取,但这句话的展露,就安了对方的心。

3. 说出界限句型:“我不能给你/帮你”做的,是一直参加相亲,去跟我不感兴趣的人见面,这让我感觉很有压力,也很不自由。

重要的是,让对方知道什么让你不舒服,什么动作他们需要停下来。

4. 期许关系句型:“我希望我们”可以向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也希望你可以支持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但是每次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我会很有负担。

记住,很多人不喜欢被拒绝,其实也是害怕被排除在外,以及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我们设界限的目的,是希望关系往更健康、平等的方向前进,同时让对方感觉我们的支持,即便支持形式并不如对方预期,而透过这四个句型,可以帮助降低关系的紧绷和张力。

所以回到春节场景

被亲朋好友问自己的隐私问题,例如什么时候结婚、薪水多少、怎么还不买房等等这些问题,其实你知道他们也只是问问,并不一定真心想知道,也许就是比较或较劲的心理,但背后也依旧存在着关系的层次:他们会希望透过这个问题,建构起你们之间的连结。只是他们特别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总是问了地雷题。

所以,说在最后⋯⋯

别忘了,春节就是个重新找回连结和温度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问题背后,亲人想要亲近的意图,在他们生活圈中,他们没有这么多词汇,更没有这么多生活面向的理解,只知道成家、立业、存款等人生大事,那么,就适时引导他们去问,你真正想分享的事物。

例如:你特有兴趣的事物?甚至你可以要他们问你,这一年你觉得最开心的事,也许你曾经到偏乡去服务,或也许你哪个客户特别喜欢你的创意等等,让这些问句最后真正产生连结与分享快乐,这个年节,相信就不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