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过许多年的女孩离开了,她的气息、彼此的回忆成了感情伤口的难言之隐,对她的思念如同菸瘾般无法戒断,你也在爱里痛着吗?让我们一起听海苔熊怎么说。

嗨,海苔熊:

遇见她那年,是在大三,已经很久没有一个女孩让我如此动心,特别选在圣诞节告白,还记得当时她微笑地收下略显笨拙的心意(笑),如今,时间快转到五年后,结局是我们选择放开彼此的手。一千八百二十五个日子,她陪我走过最荒诞青春的大学时光,刚上台北打拼的菜鸟撞墙期,也是她在身边支持我。

这是分手的第三个月,还是像分开的第一天一样,没有任何改变。早上走进浴室,漱口杯还是放着两支牙刷。上班路上,习惯性地滑起手机, Facebook 却跳出二年前的今天,一起去北海道旅游的照片。原以为不会再被影响,却下意识地点开她的涂鸦墙,打开一本又一本相簿,看她在我怀里笑得像三岁小孩,看我们曾经走过的地方,对她的思念好像菸瘾一样,戒也戒不掉。

戒了菸我不习惯 没有你我怎么办
三年零一个礼拜 才学会怎么忍耐

我是一个不太会表达心里感情的人,朋友冏哥知道我正在失恋,传了 〈戒菸〉 给我听 :“ㄟ干,这根本你!”我一点开很想骂他,后来想想他说的也对,我根本就像是行尸走肉……。关于未来的模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曾经一起走过五年的女孩,已经离我远去,很多习惯跟依赖不知道怎么调整,但生活还是要过,总不能一直呈现现在的“废人模式”吧?(推荐你听:揪心情歌

本来觉得快要可以放下了,但最近她常常传讯息过来,多半是一些“嗨!”、“现在在干嘛?”之类的话,结果变成每次只要手机震动,我就忍不住期待是她。到后来她直接说想见面聊聊,约了我们最爱去的巷口咖啡厅。看上去她好像消瘦了一些,我们聊起彼此的生活近况,她谈起负责的工作专案、最近跟谁有约、家人月底要出国玩,一切看起来好像不错,但总感觉她有心事,不过现在的状态,我也不确定该用什么角色去关心?我只好一直追踪她的 IG,默默潜水也不敢留言。

你说最近过的还算 幸福美满
喝了几杯唱了几段 你却哭了
想去安慰却不知什么立场
听你说话看你哭湿头发

我知道自己这样很不好,但那次见面后,我一直想到她心事重重的脸,才发现真的要忘记她好难,忍住不去关心她更难,其实我很想她,只是我很努力在克制,克制自己不要这么在意她,毕竟之前分手是因为不断为了同样的问题争吵,她希望我可以把更多重心放在她身上,而不是老被工作或朋友圈占据,虽然尽力拨出时间陪她,但仍然无法达到她的期待,所以才决议分开。我也曾尝试两天不去想有关她的事情、不去翻她的 IG,可是好痛苦好痛苦,有一种快要吐的感觉……。目前的我到底该戒掉对她的思念,还是应该主动一点,进一步试着重回以前的关系?

Reuben (2017.11.26 22:09)

亲爱的 Reuben:

谢谢你跟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你问说,分开以后这些日子还会时不时地想起她,经常接到她的电话,想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想关心却又害怕回到分手前重复争吵的模式,到底该不该戒掉这样的瘾?

不论是相爱或者是分离,我们始终需要面对的都是某种程度的上瘾。坠入爱河的时候,总是时刻想要看着她的脸,离开以后,却又总是想起曾经美好的那段缱绻。会不习惯是正常的,毕竟是一个对你来说如此重要的人,怎么可能说放就放如此简单?就像荣浩在歌词里面说的一样(叫得好像很熟一样):“戒了菸我不习惯 没有你我怎么办。”

说起来真是讽刺,从小男性就被教导要坚强、压抑自己的情绪(Johnson,1997),就连失恋了放不下对方都无法放声大哭,只能够用“戒菸”来隐喻。那么,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并不是“怎么办”而是“发生了什么?”

心理学 OK 绷

如果说失恋也是一种成瘾,那么是一种怎么样的瘾?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成瘾的定义:所有的成瘾,就是明明知道思考或者是执行一件事情会带来负面的结果,还是强迫性的(compulsive)、无法控制的去想起或者是去做这件事情。不论是菸、酒、毒品、性爱或网路,各种类型的成瘾至少会涉及下面三个主要的过程:

  • 强迫症状:
    无法停止的去接触和成瘾有关的刺激或物质。(失恋翻译蒟蒻:就像你想要克制自己不要那么在意她、不要再去翻找以前一起相处的甜美照片,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拇指一样,仍然继续追踪她的 IG)
  • 戒断症状:
    当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不要去接触的时候,会有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症状,例如忧郁、颤抖、不知所措、焦虑、身体痉挛等等。(失恋翻译蒟蒻:当你强迫自己不要去触碰跟她有关的事情,就会出现恶心想吐的反应)
  • 耐受性增加:
    再重复接触刺激而得到快感之后,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达到一样的快感。(失恋翻译蒟蒻:如果原本你可能一天看她的 IG 一次,自从和她见面之后,变成早中晚各看一次,现在变成有空就拿出来看一下,这就是你明显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达到原先同等的满足)

倘若根据上面这三个主要的成瘾症状,或许就可以自行评估,自己是不是上了瘾——以前我觉得这样回答就可以了。不过,就算知道了又怎么样?我们能不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这里我有三个小小的建议:第一个是听从内心的声音,第二个是改变你的社交圈,第三个是不要改变。

  • 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你现在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吧,只要不伤害两个人就好了。想要关心她就去吧、想要爱她就去吧、想要把她追回来就去吧,比起在脑袋里面不断地循环播放“我应该要戒掉她”,不如放手去做比较有可能消除你内心的矛盾。人的痛苦来自于内心的“两个自己”的切割(金树人,2016),一个你把你自己推出去说:“去试试看吧!”,另外一个你把自己拉住说:“不要了,再尝试可能会跟以前一样”,发现了吗?真正让你痛苦的并不是对方有没有传讯息给你,而是你内心这两个自我的拉扯。跳出这个拉扯方式就是“去尝试”,尝试过后你就会发现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你关心、目前彼此是不是真的适合,而不是只在自己的脑袋里面进行小剧场。
  • 改变你的社交圈:
    研究显示,分开以后“最快好”的方式是寻找下一个对象,普遍来说有新对象的人比起没有新对象的人更感觉到安全、觉得自己被爱、也不会和前任纠缠不清、更可能会放下这段感情等等(Brumbaugh、Fraley,2014),但这并不是要你无缝接轨,这是指出新的社交圈有助于你在“依赖前任”的情况下,渐渐脱离对她的依赖。这里我想要引用一个经典(但经常被误用)的成瘾实验叫做“老鼠乐园”(Rat park)*——1970 年代 Bruce Alexander 的研究显示,独居的老鼠比起群居的老鼠更频繁地饮用有毒品吗啡的溶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让一只老鼠有许多欢乐、支持的生活(可以和其他老鼠做爱、有游乐设施和其他活动空间等等),就算有毒品他也不会去使用;换言之,如果你孤单寂寞觉得冷而且周遭没有任何可以发泄和娱乐的东西,那么毒品就会变成你唯一一个上瘾的选择。这个经典的实验启示是:如果你希望走出对她的上瘾,那么你真的需要做的并不是忘掉她或者是靠近她,而是去拓展其他的生活——但如果你持续每天刷牙滑手机看照片追踪她的 IG,然后把自己锁在小小的圈圈里面,那么大概很难戒掉对她的依赖。
  • 不要改变:
    没错,你没有看错,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维持现状。研究显示,在失去所爱之后我们会不断地想要和对方维系原先的关系,这是很正常的状态,通常这样的反覆思索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己从圈圈当中绕出来,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意义感(林绮云、林诗仪,2017)。大部分的人需要花费在一起的时间的一半以上(你的例子里面就是二年半)(海苔熊,2016),最短也会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你刚刚分手三个月,套一句乡民常说的话,现在的症状是“正常能量释放”。根据我们先前的研究显示,在分手之后有 63.8% 的人会选择用听歌的方式来度过哀伤,你依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陪伴自己(点我:前往歌单,黄毓萍(2008)发现,听歌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失恋疗愈方式,且中文流行歌曲是最能帮助療伤的音樂類型。虽然中文歌曲具有比较好的疗伤功能,但我想重要的并不是中文或英文,而是这首歌有没有写进你心里。当歌词能够反映我们的感受时,我们往往有一种“被懂了”的感觉。
     

其实,与其说分手是一个戒瘾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重新找回自己价值的过程。过往我们所相信的、在意的、依赖的那些人事物,现在似乎都变得不再可以相信了,有没有一种新的价值观,可以协助我们走接下来的人生?过往你和她总是在工作、朋友与她的时间分配之间意见不合,如今回首,在这些争吵的背后,你所相信的事情是什么?而分开以后的今天,你依然如此相信吗?还是为了她,你戒掉了某种锋芒?


图片来源

当你重新找回自己所相信的事情,那么“是否戒了瘾”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当你终于发现,自己的行尸走肉并不是为了她而漂泊,而是一场意义追寻之旅,或许你也会看见,她给你的伤害并不是来自于她从不责怪,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无法离开。

不再为了她而去掉锋芒,而是为自己找回更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