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有多少人能够从失败的土壤里再开出一朵灿烂的花?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创业家超潮迭起的真实人生!

到没有人的地方打桩

2006 年,张正在立报总编辑成露茜支持下,投入四方报越南文版的制作。没多久的时间,四方报顺利地推广到越南配偶、移工族群,“我身上都会带着四方报,每当看到外籍移工、配偶,就会顺手送他们一份,很多人收到的当下满是惊喜,甚至流下感动的泪水。”张正骄傲地说着当时四方报受欢迎的盛况,而四方报精准的阅读客群,更为组织带来企业广告投放,让团队得以稳定营运下去。

推荐阅读:【百工选书】《做工的人》:她是台湾媳妇,不是你口中的外配


越、泰、印、菲、柬五国语言版本的《四方报》(来源:四方报)

时空转换到 2012 年,郭哲佑与一群同学、社会人士以及教授组成“17 support 社企一起帮”,以协会的型态开始推动社企公益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一群年轻人充满无限创意,推出全台第一个以社福商品为主题的中元礼品箱,一档的社福商品组合就冲出了近 50 万的营收,一炮打响这群年轻人的名号。

实践理想的路,不只有一条

2010 年四方报扩展成为 5 国语言版本的报纸,但好景不长,当时智慧型手机开始盛行,在人手一机的情况下,手机逐渐取代报纸成为外籍移工、配偶对外沟通的媒介,他们不再需要透过投稿四方报来发声,Facebook 等社群平台成为更好的媒介。于是,身为四方报总编辑的张正萌生了退意,认为自己已到功成身退的时候。

另一边,郭哲佑的创业之路同样出现转折。在中元箱这个充满话题性的专案之后,他察觉到尽管赚到了知名度、拿到政府补助,但现实是组织营收未有持续性的成长;团队经验不足、没人拥有电商专业是致命伤,而祸不单行,几位夥伴也因为个人生涯规画而相继离开团队。

组织持续处于混沌状态,为了赌一次翻身机会,郭哲佑尝试与大企业合作推出联名商品,便向团队大胆提议藉机把社团法人公司化,没有多久的时间,团队高层找来外部投资人增资,17 support 正式转型为公司。然而,此时的郭哲佑却因为组织的人事重整,必须离开投注许多心血的团队。

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领域,却同样离开起初创业心血的两个人,该往哪儿走?

离职后的张正并没有闲着,他发现长久以来电视媒体对于外籍劳工、配偶议题鲜有着墨,就像是过去美国社会里黑人当不了主角,台湾也面临同样的状况,但若主流媒体始终未把他们放在思考范围里,那么新移民平权运动更是难以推行。于是“唱四方”节目诞生,邀请外籍配偶在电视上分享才艺,终极目的是潜移默化地松动大众对于新移民的刻板印象,利用大众媒体促进群众思辨与讨论,可惜最终仍因资金短缺、没有创造足够曝光,成了不敌现实的计画。

推荐阅读:两个故乡,一个移工故事:远离家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至于离开 17 support 后的郭哲佑,则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兽医师龚建嘉,闲聊下才知道阿嘉正在筹备群众募资,打算创立一个叫“鲜乳坊”的社会企业,改造台湾的酪农产业,提供无成分调整的高品质鲜乳,但却不知道要如何凑足资源。郭哲佑当时没想太多,单纯认同阿嘉的理念,就热心地分享过去累积的人脉资源,带着这位兽医师到处去串物流、金流,寻求合作机会,阴错阳差下成为鲜乳坊募资的大力推手,进而被邀请加入团队,成为鲜乳坊的共同创办人。

走过的路,都是隐藏的祝福

张正就像不死火鸟般,在唱四方后,又陆续推动了“外婆桥”以及“移民工文学奖”。第一届移民工文学奖得奖者的一句:“阅读让我感到自由”,触动张正,为了满足异乡人对于阅读的热情与渴望,继而创办“灿烂时光东南亚独立书店”。

推荐你看:一出关于原谅的戏!《共同境地》看见照片背后的移民处境

这家独立书店很特别,发起一人一书活动,邀请至东南亚旅行的台湾人成为“带书者 Carrier”,一人携带一本东南亚语言书籍回台湾,在台湾各个角落设置据点,免费提供台湾的移工、外籍配偶阅读。灿烂时光不仅为东南亚移工、外配争取阅读的权利,更提供台湾人一个理解东南亚文化、语言的平台,透过各式讲座分享、语言课程拉近台湾人与新移民之间的距离。这一次的尝试,张正显得游刃有余,或许是一路累积经验值的加持,成功打破“独立书店活不下去”的江湖迷思,影响力似乎也散布地更远了。

回顾张正一路走来,每个里程碑的告别与转身,都宛若云淡风轻,他说:“在我的价值观里,几乎否定了成功与失败的二元定义,那些被认定是失败的,可能只是设错了KPI(绩效指标),当面临跌跤、停滞的时候,我们仅需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是想得不周全,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失败了。要记得我们曾那么努力地打过美好的一仗!”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一个人的失败,是一个团队的智慧


在唱四方后,张正又陆续推动了“外婆桥”以及“移民工文学奖”,并创办“灿烂时光东南亚独立书店”。(来源:张正)

而鲜乳坊的初登场,在郭哲佑的加持下,显得掷地有声。短短两个月募资,就创下 600 万的好成绩,成功串起广大消费者的行动支持。郭哲佑事后分析:“我们很幸运,鲜乳坊计画上线时,正好是民众对食安议题义愤填膺的时刻,鲜乳坊提供了一个简便、无痛的解方来满足大环境的需求,同时,销售策略选择颠覆传统的“非典型通路”,抛弃传统通路层层削弱的利益分配模式,一方面得以提供酪农高于市场行情 10% 至 15% 的收购价,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可以在住家周边的文具店、咖啡店买到鲜乳坊的乳品,明确区隔出鲜乳坊与主流鲜乳品牌的定位。”

推荐你看:给爱喝茶的你:红茶的绝配是牛奶还是柠檬?

鲜乳坊创业初期的资源、合作机会,源于 17 support 时期郭哲佑到处征战累积的 500 张名片,如今 30 人的团队里,许多夥伴都是他在 17 support 时期合作过的优秀人才,有设计师、网站工程师、电商专家等,使得鲜乳坊成为武林好手聚集地。由于当初的磨砺,郭哲佑得以知道什么地雷不要踩,什么样的决策才是对组织长期发展的良药,让鲜乳坊在草创初期就站稳市场。

17 support 的经验除了带来资源上的优势,也为郭哲佑带来心性上的提升,他坦承当年的自己主观意识很强,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跌过跤、吃过亏,使他学会成熟处理夥伴间的应对进退,加上两位共同创办人的各司其职,鲜乳坊形成稳固铁三角,得以阔步前行。


鲜乳坊创办人(来源:鲜乳坊)

曾经跌落谷底所获得的学习,都成为催化张正与郭哲佑影响力开枝散叶的养份,就像圣经上一句经文所述:“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类似张正与郭哲佑的故事,社企流已看过无数回,而这些失败与转型的宝贵经验,也再三让我们确信:失败只是一个状态、一个中继站,只要继续踏实走去,那些片段与累积,都将转化成对未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