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莉亚音乐学院出身,从广告配乐到古典演出都有她参与的身影,怎么做到这么多跨领域的音乐合作?带你一起认识苏子茵的音乐之路。

2003 年,以全额奖学金赞助的身份进入密西根大学就读,最后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小提琴硕士,一度对音乐失去热情,在名琴拍卖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得到调琴大师莫瑞尔的赞赏,让她重新找回对音乐的热爱和使命感,开启了充满令人惊喜的跨界音乐之路,担任乐团首席、与流行艺人合作专辑配乐、广告配乐,更将打破大家对于古典乐的想像,将电音小提琴巧妙融合在各种声音里——她是苏子茵。

专访那天,踏进乐园的子茵一身清爽穿着,她背着琴箱和包包,一脸淡妆,像极了灿烂盛开的白色大理花,在乐园空间里静静张扬。

一开始我问她怎么看大家谈论过去那段“跨界”经历?她大笑地说:“我在访纲看到这题就笑了。”间接说明,那段经历已经被重复提过很多次了,来点新话题吧!

人人说是跨界,但对我而言,我觉得那只是人生找寻的过程。

苏子茵

大笑完,她继续回答。子茵的神情像是思索着,下一秒却又坚韧无比,散发着一股执拗的气。“在这个寻找的过程里,大家都会想去尝试自己的极限在哪、可以走到哪,开发自己到什么样的地步。先不论那个极限到底是不是之后要去的远方,但一路上走来不会觉得自己走了条冤枉路,因为这是寻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自己、聆听内心声音的方式。”

听到这里,才明白过去一切种种,在外人看来是大胆又充满新意之举,对她而言那都只是人生找寻过程里的尝试。我不禁想着,那音乐和小提琴对她来说又是什么?为什么她能一直做这么多不同的事?

子茵跟我分享她最近忙着推出新专辑,跟旅行有关。这一次,不演奏酷酷的电音、不走嘻哈风格,苏子茵想做的,是回归音乐的最纯粹的本质。

回到本质,什么才是非“我”不可?

“纯粹”二字的起心动念,源自于子茵时常外出到异地旅行。她喜欢在当地购买食材下厨,然而受限于出门在外不方便带着瓶瓶罐罐,后来便只仰赖最基本的胡椒和盐巴,和当地特有的香料佐味,虽然少了层次丰厚的调味,却为料理留下最原始、最接地气的纯粹滋味。这使她灵光一闪:音乐是不是也能像这样被赤裸真诚的呈现?

“音乐很棒的地方是带给人陪伴。也因为这样的特质,我就在想,我要做一张什么样的小提琴专辑、带给大家什么样的陪伴,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为你做一点什么。”过去一连串追寻的过程,除了更认识自己,也让她思索什么才是苏子茵的作品。

“什么东西才能代表你自己?”这句话深深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茫茫人海,如何让别人一眼认出妳?如果这首曲子每个人都拉得出来,那我的不可取代性是什么?那模仿不来,一时间也无从找起的“非我不可”,对我而言是什么?我一边思索,一边悄悄把子茵的话收在心底。

我看着坐在眼前笑眼盈盈的女子,若不是坐下来聊天,平时走在路上,我只会看她是青春爽朗的女孩,谁能猜出音乐这件事无时无刻在她心底转呀转的,转了千百回,每回都认真叩问自己:换作是我可以怎么做?这件事拉到小提琴可以怎么做?什么样的音乐才能代表我自己?

看来令人惊艳连连的跨界之举,除了机缘巧遇,也是因为她不断的自我思辨而有了出口,以及非她不可的理由。

不拉琴时,我和自己生活

我好奇以音乐为重,又热爱工作的子茵,不拉琴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她哈哈大笑说,其实我很爱吃,所以很常下厨。

她喜孜孜地跟我分享对下厨的见解:“其实下厨和创作有着很有趣的关系”,一样的食材不同人煮还是有不同味道,音乐创作也是如此。今天你想一个旋律要有什么样子、用什么乐器来完成,就很像决定要用什么酱料去搭配食材才能煮出想要的味道。

习惯思考不同可能组合的子茵,这样的特质也反应在料理习惯上,“像我就很不适合做甜点”她坦承自己不想照规则走的坏习惯。所有菜式中,音乐女孩最爱的,是需要花时间切洗、有炖煮过程的菜色。“我特别喜欢切菜,觉得很疗愈!”说起切切洗洗,她一脸满足。工作卡关时,全靠切菜抚慰自己,切完煮完卡关的旋律也在脑海中完成了!听完她的话,我也想在家备上几颗洋葱和萝卜。

除了做菜,子茵也藉着旅行储存创作能量。

每年都会规划旅行的她,诉说着旅行对她而言是很重要的能量累积,每到一个陌生环境,便尽情地打开所有感官,去记忆当下整个人的感受。因为创作者要时常让自己去感受、记忆流过身边的事物和体验,最后成为创作的养分。

一个旋律从想好到完成只花三分钟,但这三分钟可能是过去三个月曾到过一个港口吹海风、感受空气里咸咸的海水味,而搜集来的感官体验,这些事慢慢转化成感觉,最后就转变成一种经过堆积的经验释放。工作需要时,就能从自己过去去提取需要的养分。

听到这里也不禁点头认同,身为视觉编辑的我,在工作时,或说“输出自己”的过程中,那些听过的歌、见过的人、喝过的咖啡滋味,种种微小不起眼的生活体验,最后都悄悄存在我的设计或文字里,这是创作者幸福的地方,也是责任,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这正仰赖着平时对生活的经营。

与其用力填满人生,不如好好画一个休止符

谈起内在平衡之必要,子茵解释,因为与人相处时,会花一定程度的心思在别人身上,想着要如何应对进退,根本没办法把自己好好打开,因此聆听自我的声音在她的生活里占有一定比例。

“那你都怎么做到自我察觉?”深感自我察觉重要的我,忍不住发声提问。

“过去对于一切我都用尽全力,但现在发现与其努力在五线谱上画满音符,不如好好帮自己画个休止符。”

话一出,她的眼神坦然起来。空白代表着结束,同时也代表着另一件事物期待的开端。“以前忙着做很多事情,想要做很多案子和作品,但现在就会觉得,空白很重要,因为这是在积累能量和‘the next big things’。”比起外在,子茵想强调的是内在的休息,不一定要旅行,而是内心先静止一下,才能由内而外让能量再次好好流动。

不只料理与旅行,运动和保养也是子茵的休息方式。

她轻快地说,跑步的当下,可以放空脑袋只需要专注呼吸和微微的肚子痛,是件很幸福的事。所以才说,跑步是种动态冥想。谈到保养,由于子茵肌肤敏感,在保养品的选用上,不随波逐流使用市面上的明星产品,她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在使用雪花秀的过程中,化妆水和精华液的吸收效果也令她惊艳,也让她的肌肤状况时常维持在最佳状态。

20 到 30 岁,我能给别人什么?

提到演奏和自己,子茵说演奏者在演出时,内心都会想着一个场景,音乐响起,那些画面在听众脑海里流泻浮现,当演奏者和听众心中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风景,那就是最棒的连结了。

我问她从 20 几岁到 30 几岁,心境上有什么转变?她停顿一下,轻轻地说:“我最近常在想‘我可以给别人什么?’创作是件和世界有连结的事情,但除了打动人心,我还能帮上什么忙?还能带给别人什么价值或是贡献?”

爽朗的她,看来不拘小节,却时时刻刻敏感察觉,反思自己和音乐、和听众的关系。她重视内在和外在的平衡,不单单只是外在,同时也在意着内在的声音,甚至开始思考我能给别人什么。这样的态度和雪花秀的品牌精神不谋而合,50 多年来雪花秀对人蔘研究的坚持,不断研发,经历许多收敛、突破与精萃,为的就是提供使用者更完整有效的保养。

访问告一段落,我们邀请子茵用音乐与我们创造不一样的连结,过程中她演奏着小提琴,自信且有神的眼睛闪耀着,我彷佛又看到专访之初那位开怀大笑的女孩。听着她轻快的旋律,我想“我可以给别人什么?”这个题目,应该会存在她心底好一阵子,而我也早在心中默默另存新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