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庄琳君,从德国的孩童教育反思台湾升学制度,以“公平性”的教育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之能力、挖掘自我热爱的兴趣,或许比追逐学历更为必要。

虽然“在德国生活的华人女子”每一季的讨论主题是以德国或是德语区内的生活风情为主,不过在开始企划 #Mothers_Children 之前,心中已经拟定,希望邀请住在不同国家、接触不同文化教养的达人或是父母来接受采访,分享他们自身经验;对我自己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关键点。当社会舆论盲目地跟风把某些特定国家的教育、教养风情当成上等标准来追寻时,我看到的不过是不同颜色的国旗依序地在台湾或是亚洲亲子幼儿教育领空上飘扬。

这季因应探讨的主题从李濠仲先生开始,以父亲的角色加上将近六年挪威式的亲子与父权震撼教育的背景来分享他在北欧与亚洲间幼教思维的差异。接着,是纽约疯妈 Jenny Wang,一位新移民二代的成长过程以及与三个孩子间的独立信任教养思维

推荐阅读:专访纽约疯妈:我想做一个不正经的母亲

最后,邀请拥有外文系背景、曾担任台湾幼教老师,目前在德国双语(英、德)幼稚园任职的庄琳君与我们分享她横跨亚洲、欧洲,在不同教育观念中的幼儿教学经验。在双重地区与文化中兼并讨论求的并非是比较之后的高下,而是每种文化背后都有其可取的优点,希望藉由这段交互讨论,可以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对于幼儿教育能有更灵活、包容的态度。

大胆跨出、勇敢尝试

琳君在正统且传统的台湾教育制度下成长、学习,外文系毕业的她首先进入补教体系当外语老师。不过对所有事物采取开放接纳态度的她则曾经怀疑在职业上的抉择是否合宜,于是毅然放弃教职转行进商业当国贸秘书。“转行当秘书大约一年时间之后,我马上知道这不是一份我想要从事的工作;不过我一点都不觉得浪费时间。如果当初怯懦懦地待在补教职位上,则永远都会以不满足的心态遥看着其他行业的工作,而不尽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冲刺。”与其如此,琳君则大胆跨出勇敢尝试,让自己没有遗憾。

推荐阅读:“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永远不要害怕尝试”七句改变世界的女力名言

一旦确定自己的兴趣还是在外语教职上,琳君便一鼓作气到英国伦敦进修教育心理学,来辅助外语知识背景外的教学技巧,让教学能力更具专业的完整度。这样全面性的专业教育背景其实也是大多为人师者所欠缺的;站在教育者(为人师者)的立场不只是有效率地教导受教者(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内容,同时也必须具有在心理上的辅佐能力,才能以更健康、健全的体制传授知识与技术。

德国生活初体验

完成学业之后,决定与当时的德籍男友结婚,因此展开了琳君的德国生活。与所有出嫁德国的女子无异,琳君先从德语学习开始做为融入当地生活的第一步。“那段时间之内,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单一乏味。因为工作因素经常出差旅行的先生总是可以带回许多有趣、惊喜的故事与我分享;而我却被这个陌生的德国环境给制约在家中,见闻少,实在无趣。”这让琳君动了找工作的念头。不过,不管是德语班的同学、老师或是周遭认识的朋友都建议琳君可以先学习德语、打消投递履历的心念,待德语学成之后再回头找工作。

简短职场空窗期,扩展生活圈

“我当时意识到,定居德国之后距离上一份工作的空窗期已经有 6 个月之久;空窗越久要再重新出发越是困难。于是便积极地投入履历的制作,工作搜寻的范围以英语与幼教为主。很幸运地,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找到了现在这份双语(英、德语)幼稚园的职位,负责英语文。”在德文沟通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往往让人毫无自信、心生退意;不过许多定居在德国的新移民者都忘了,德文不好并不代表自身的能力不好。所以当琳君把应征的工作范围锁定在自己的专长上时,很快地便有正面的回应。

推荐阅读:你要忍受舒适圈里的平凡,还是喜欢就去追

琳君的就职经验与当初自己的经验,以及大部分我所听到的故事有所出入。当面对陌生外语以及生活环境的我们,因为胆怯,往往给自己诸多藉口前进;进而转向投入语言学习的安全避风港内。琳君却认为,学习德语当然很重要,不过在学习语言、技能时,应该把学习的轴线拉长,当成生活的一部份;如果因为学习而与大环境脱节,那么学习的成果也是死板、无法灵活运用的。

德国幼儿教育

同样的学习观念(把学习的轴线拉长,当成生活的一部份),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显而易见。我们惯称幼稚园里的老师在德国其实不称做老师,而称呼为培育者或者教育者(die Erzieherin);这意味着德国对幼儿教育有不同的期待。幼儿教育学程中并没有教学的安排,反而着重孩童们在生活中沟通、排解困难等学习。

以琳君所任职的双语幼稚园来说,德语、英语老师分别同时提供两种语言的听、说环境,让孩子们习惯,以自然而然的态度沈浸在双语的氛围中。不过当然也会有与理想、预设相左的情况发生;在德国双语幼稚园里,大多都是德国孩子就读,当英语老师以英文回答时,孩子们自然地以母语(德文)回覆,老师们也不会加以纠正。不过在日常生活的引导下,如同吸收能力强的海绵,孩子们慢慢地以英语应对答覆。

“学习语言不是用来展示的。”琳君这么说。如果孩子们只把学习新的语言当成一个目地时,容易模糊了学习新语言如同接触一种新文化的观念,只是把表面的语文背起来,而非把这种语言融入生活中。

推荐阅读:把自己“泡”进去!BBC 教你轻松学会多国语言

留白的重要性

在德国的幼教环境中,最令琳君欣赏的是在整个教学系统上愿意给孩子们时间与机会来探索自己的兴趣;这与亚洲以升学为目标、把学习当任务的体制有所不同;最常被谈及的德国儿童教育中便是“从玩乐中学习”的方针。

“当父母的都知道玩乐的重要,不过即使是少数德国家长,也不知道如何从非目的性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玩乐。”

好比琳君任职的双语幼稚园,每个星期有一天为无玩具日,孩子们的作息与活动如常,只是不能玩现成玩具品。于是,孩子们动了脑筋向老师们(die Erzieherin)要了准备回收的大纸箱。刚开始,只是当个大房子爬进爬出,后来几个孩子合作把箱子拆了开来重新组合,一转眼变成了一座溜滑梯,大夥玩得不亦乐乎;玩腻了之后,开始把箱子以立体的方式堆叠黏贴,没想到一座大型机器人立在眼前。这个无玩具日提供的不只是一个发想与创作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除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外,也能藉由沟通与同侪之间合力完成活动。

推荐阅读:与体制分手!我和孩子的自学教育之路

同时藉由户外活动的安排不仅让幼童接触大自然,了解四季变化间的不同与转换达到多元性的认知,也同时透过身体运动建构学习的能力。外头下大雨了,孩子们穿上雨鞋、套上防水外套,一个个溜到户外;不管用小碗、小盆、双手或是就这么张开小嘴巴,让各种感官体验水从皮肤毛孔流过的清凉感。即使下了雪,小小孩童们也依序套上毛帽、手套,穿上雪衣、雪裤,带着雪撬来到附近的公园开始了雪白冬季里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滑雪打雪仗;即使流鼻水也可以亲自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呢。

如果,孩子无法从毫无目的的玩乐中尽情享受,那么也没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喜恶;他们将只是从我们大人的口语叙述中来猜测、评论事务的好坏,失去了实际体验的机会。

公平性的教育、教育的公平性

甚少在德国幼儿园教育中看到齐头式、一致性的教育手法出现;原因在于整个大环境与体制乐于见到独特性的发展,也不害怕“有别于大众”的单独个体出现。女儿在幼稚园、国小阶段周五的自由活动时间内,可以自由参与学校安排的体验课程,比如:烹饪、美容教室、园艺等。下了课回到家,女儿开心地向我们叙述了学校里许多男同学纷纷参加美容教室的敷脸体验、指甲彩绘等,有趣极了。

另外,琳君也提到,让孩子了解因为不同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性;因为所谓的“公平”并不代表“一模一样”,而是以“同理心”体会不一样的需求以及作出因应对策,这才是“真公平”。也才不会造成只是表面上的大同,而忽略了众多小异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可以在幼稚园里实行,让孩子们有机会自己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可以成为妈妈教育、对待家里两个以上小孩时的参考点。

试着以“延伸”的态度看待所处事物

不管是学习新的语言、接触陌生的文化与环境,不要想着一蹴可成。试着以延伸的态度让新的事物融入生活之中,之于亲子教养也好、学习语言、技能等,把这些当成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将更容易以新的观点切入,更游刃有余。这是琳君与我们分享生活体验,不只是应用在生活之中,也是我们面对孩子时可以展现的身教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