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稿,作者方格正以心理治疗师的身分写下通灵与悲伤辅导的相似,面对伤痛,感同身受地理解才能放下纠结,走人生长远的路。

文|方格正

95 分的神剧

晚餐时间陪太太看通灵少女,是我 37 岁的日常。

看完前 4 集时,我以为这是一部 80 分的民俗校园爱情小品,不无聊,但没那么有趣;然而最后 2 集阿乐的死却让通灵少女成为了 95 分的“神”剧,一语双关,因为最后小真也真的请到神明上身了。

神明上身并非让我惊艳之处,而是剧情安排在两小无猜最幸福的日常,让阿乐的生命嘎然而止,这一步让小真跟观众措手不及、瞬间傻掉的感觉,我想这是导演的手法,让观众也能体会到什么是“无常”(虽然我在 FB 上被朋友爆雷了,为此我恨她!)。

没有道理的死亡让小真一夜长大,她从原本的无法接受、自责、甚至憎恨自己的天命,蜕变成为成熟的通灵者。我才明白,原来导演花了四集是在铺什么梗。阿金师曾不断劝告小真,仙姑其实是心理治疗师,要照顾的是信众的“心”,去感同身受对方的痛苦与需求,这些叮咛总让小真不耐烦翻着白眼,直到她自己的心也碎了,她才懂生者的痛苦脆弱,对于听到亡者回应的渴求,她才真正懂自己工作的意义非凡、懂自己的天命。

通灵与悲伤辅导

身为一位心理治疗者,我非但不否定通灵所带来的疗效,甚至还很羡慕起小真所拥有的能力。

曾经有位高大帅气的男孩,因为莫名的忧郁而来找我,每到黄昏夜晚交界之际,不知为何他心情总是说不出的低落,明明最近也没有特别的压力事件。我原本以为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忧郁,想转介给身心科医师,直到我问到,最近是否有亲人过世的经验时,他才告诉我,他的弟弟在多年前因车祸过世了。

推荐阅读:当《催眠大师》遇到通灵少女:原谅之后,才能真正放下

谈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他非常自责,因为在生前,他对弟弟并不好。他向来都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也是家中的宠儿,他不但长得帅气,功课运动也都不错,自然在学校也很受欢迎。小他 3 岁的弟弟相形之下黯淡许多,不仅在各方面也没有特别突出之处,外观也较为矮小、体弱多病。上天彷佛把所有的优势都给了哥哥,然而,这个弟弟并没有忌妒他,反而把他当成偶像,整天想找哥哥说话,只是他对弟弟总是不耐烦,宁可把更多时间留给外面的花花世界。

有天弟弟在放学的路上,车祸过世了。仓促办完后事后,他们家人鲜少谈起弟弟的总总,甚至不久就把弟弟的房间挪作他用,这些闭口不谈的伤痛让家人疏离,大家都不愿意待在家中。或许不只他,父母亲也有很深的愧疚——给予弟弟的关注太少太少。在进行悲伤辅导时,很重要的是帮助当事人一步步去经验失落当下的痛苦,于是我陪着他,从得知弟弟过世的那天开始谈起,包含看到弟弟的遗体,以及告别式的总总经过,这位大男孩的眼泪未曾停过。

推荐阅读:活着的人也在经历一种死亡:听林书宇X石头谈《百日告别》

我觉得或许时机到了,提议采用“空椅法”,问他想不想和弟弟说话? 起初他有点犹豫,甚至是害怕,后来才鼓起勇气,对着坐在空椅上的弟弟,他哭着说:

“老弟,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我们都很想你⋯⋯我真的不知道我们兄弟的缘分那么短,之前对你不够好,我很后悔⋯⋯真的对不起,应该多花一点时间陪你的,对不起,我真的很爱你⋯⋯”

在他暂时收拾好情绪后,我问他,依照他对弟弟的了解,弟弟会怎么回应他? 他说:

“我弟应该会说,哥你不要这样钻牛角尖,这一点都不像我的形象⋯⋯他也应该会原谅我,毕竟这也不是谁能预测得到的,希望我能好好过日子,他应该也很高兴,能够和我有这 10 多年相处的时光⋯⋯”

虽然这番话让他哭得更用力,但当他说完后,我知道辅导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

这过程是不是有点像通灵? 都是让亡者与生者能彼此对话、表达心中的歉意与爱。而且倘若生者真心相信通灵,甚至可以说会比空椅法更有说服力,因为生者不用自己去“猜”亡者的心,而是让亡者现身说法。关于通灵的疗效,已故的本土心理学家余德慧在《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一书中也有更细腻深入的诠释。

推荐阅读:那年,我没和母亲说再见:拥抱内心创伤的心理学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以上故事人物背景为虚构,灵感来自于不同的实际谘商工作经验)

我们,迟早都会受伤

当小真的心真正受伤后,反而成为了更好的通灵者。很巧地,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精神分析大师荣格也曾提出“负伤的疗愈者(wounded healer)”的概念,当治疗师和求助者有类似的伤痛时,能感同身受,进而能带来疗效。疗愈不是来自于指导或道理,而是痛苦的理解(在我所写〈痛苦的信差〉一文中有对此也有较深的探讨)。

推荐阅读:写一封信给过去曾经流泪,曾经受伤的自己

当我在课堂上提出这些概念时,曾有年轻的同学天真地提出她的担心,“如果治疗师很幸运都没有受伤,那是不是就无法同理当事人了?”。

实际上,生命本身就是苦乐参半,在时间的辗压下,没有人不会受伤。我们迟早都会经历失去所爱之人的伤痛、年华的老去,乃至于自身的病痛与死亡。这虽然会让人感到沮丧害怕,但另一方面,相同的命运也将人们紧密相连。

当我们越能拥抱、接受自己的痛苦,也就越能对他人的苦感同身受。在这精采与苦涩参半的旅途中,我们逐渐成为一个更成熟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爱,此时即便不是通灵者或心理师,也能替周遭的人带来些许的安慰与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