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性别观察带你看“不想成为男子汉”的男孩故事,鲁本喜欢化妆、喜欢唱歌、他的梦想是成为 youtuber,我们的世界该欢迎更多男孩去打破范本。

鲁本(Reuben de Maid)是来自威尔斯的 12 岁小男孩,他和同侪的小男孩有些不一样,不爱在足球场把童年玩得脏兮兮、不爱一起欺负女孩子,完成功课以后,他最喜欢做的事不是吃妈妈烤好的饼干,而是开启电脑追踪的 youtuber,仔细用彩妆雕琢自己的五官、修炼自己成为美妆达人。

4 月 21 日,鲁本站上《艾伦秀》高歌百老汇经典《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他嗓音高亢、声线里有柔情,《艾伦秀》以“世上最有天赋与非凡的孩子”加冕他。鲁本热爱唱歌,热爱美妆,自他懂事以来,他的梦想就是可以一直唱歌、与好姐妹成为美妆 youtuber。

“我八岁开始对化妆感到兴趣,我会拿着我的手机看好几个小时,从部落客的教学去学习怎么做。”

我喜欢化妆,我喜欢表演,我是个男孩

“我多麽喜欢威尔斯这孩子,他的性格、他的声音、他的独特、他的一切。”——艾伦狄珍妮

艾伦狄珍妮与鲁本聊起了他童年的霸凌,他曾因为化妆去上学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当我参加戏剧社团时,曾有人对我拳打脚踢。后来我试着把妆都卸掉,可是显而易见地,这起不了任何作用。”

“所以我决定起身反抗。”这位阴性气质霸气外显的男孩说,他忍无可忍、他不能接受自己因为所爱被霸凌,于是他决定主动告诉妈妈,鲁本转学离开受暴环境,也起身走上萤幕,想和所有人分享他的故事。艾伦狄珍妮十分赞誉鲁本的作法,她说:“你能为自己站出来实在是太好了。”也大方送上时尚背板、化妆品、灯具等当作礼物。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艾伦狄珍妮:“没人有资格批判你爱的选择”

他最喜欢用行动 KTV 录下自己唱歌的身影,他喜欢为自己画上眉型与眼影让明亮的眼神看起来更深邃,他也和邻居的妹妹打成一片、他也喜欢上学与同学成长,你问鲁本有没有什么不一样?不如看看,那些跟鲁本很像的孩子。

鲁本是美国因阴性气质受暴力的上万分母中其一,他只是一个“幸运被看见”的特例,然而,我们能说这些因性别气质受霸凌的小孩活下来是幸运吗?或者,这是时代最难堪的不幸。

没有认同的异族男孩们

鲁本有他的梦想——拥有自己的彩妆品牌。这个梦想与所谓“一般小男孩”不太一样,没有被社会调教过、卡通与漫威还来不及规训他成为骑士,他已经决定要走出世界给的城堡。

对素有“阴性气质”的男孩的歧视何止是鲁本在校园忍受两个月的拳打脚踢。被遗弃的故事不胜枚举,2000 年死去的叶永鋕,2016 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案。从小 S 对青峰的同男调侃到川普撤销 LGBT 权益的行政命令。“阴柔特质的男性”上不了厅堂下不了厨房,既不被真实的社会疼爱,也不被家庭接纳,往往在深柜里窒息。

延伸阅读:【视野重讯】川普重启《全球堕胎禁令》,两千万女性接受不安全流产手术

以父系为秩序的人们拿出照妖镜打狗棒,“惩罚”那些崩坏机制的乱源——不安于性别本份的、反动二元对立的、摧毁两性秩序的。克莉斯蒂娃在《恐怖的力量》把一则则悲伤叙事内化为理论,为何社会恐女恐阴性恐生育?人对母亲/母性有一种自然原则上的卑贱感,手足兄弟必须透过敌视母体来建立情谊。

于是“边缘而没有身份认同”的主体被文化排挤,群体要凝聚向心力的手段就是近乎残忍的攻击“异族”,驱逐异己是一种净化仪式,还给自己主体的安全感。

“主体的建构,无非是主体与一客体缓慢而痛苦建立关系的过程。”——刘纪惠〈文化主体的贱斥〉

身为男孩,不想做骑士的可能

这些男孩,有没有不做骑士的可能?当然时尚走的前卫,变性或中性气质模特儿当道,我们崇尚杂志或是电影里的“异类男子”,他们有女孩儿的气息、甚至宛若女人。我们对“变性”与“阴性化”的故事励志化,彷佛“做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人生”,对那些苦难人们加以升华、付诸意义,暗示如果你敢冲撞自己的性别框架,你就是一个勇敢而有价值的人。

“男人不能只是‘被人要’,而是要‘被需要’。我们相信自己必须当英雄,只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其他的角色。”—诺亚.布兰登(Noah Brand)

然而这个真实的世界可能并不允许男孩们这个做。好比说,男性比女性更早学习要忍耐痛苦——男婴在哭泣时父母并不容易抱起他安慰他,因为家庭透过这种方式教育男孩“哭泣不会改变任何事”;男同学在青春期粗鲁暴力的团队活动中学会用肢体暴力交际;社会期待男性比起做想做的事应该从事薪水更高的工作。

“勇敢而有价值的人”反应在普遍男性身上不是抛弃你的性别规训,而是面向血淋淋的世界、坚毅站起来。像个男子汉一样,是他接收的任务,他必须相信自己很强悍、他必须承接父亲的衣钵保护整个家。甚至在多数男性成长的过程里,他们可能被告知不要表露脆弱、并用“男人的方式”建立友情、立足形象,所以男孩较难从社会性的交流里得到“我值得被爱”的感受。

推荐你看:“男子气概”与“雄风长度”无关!给男性的一封性别讨论邀请函

这些男孩身来像是要成为骑士、找到公主一般地被培训着。如今我们要解放的不单是那些“无法压抑阴性特质”的男孩子,更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可以拥有阴性特质”的男孩子。我认为这不单是个 #HeForShe 的世代,更是 #SheForHe 的世代。

#SheForHe:让未来的儿子们活得更好

过去我们在广告里读到打破“像个女孩”刻板印象的故事,如今我们也必须让男孩们走出“像个男孩”的象牙塔。日前一位摄影师母亲便以“#ABoyCanToo”记录下孩子的多元身影。一系列摄影及纪录下小男孩们“打破规矩”拥抱兴趣的照片:有男孩跳着芭蕾、有男孩喜欢粉红色、有男孩喜欢洋娃娃......。

“我从来不认为我儿子跳舞或是穿粉红色衣服要与他们的性别认同联系在一起。身为父母我们更在意培养孩子会尊重自己、同侪、家人以及他们在人生中遇到的人。”——#ABoyCanToo 摄影师麦葛伊

我们有太多孩子因为“娘”受到排挤,或是因为“男人婆”不被喜爱,他们曾一个个从“正常生活”的安全网中掉落下去,有人死了,幸存者也只能以被遗弃的姿态去活。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建设起孩子的性别教育,更要重建大人的性别教育,每一个坠落的孩子背后,都有旁观的大人。家庭养成更流动的讨论空间、学校从教育系统优化二元对立的性别价值观、社会必须伸出更多看见孩子处境与介入的手。

你会喜欢:和孩子聊性教育:台湾父母,你不必这么战战兢兢

有一天,他想做英雄就做英雄,想当公主就当公主,不再绑架他的人生剧本,这样的童话不是更绮丽美好?让我们像个人类一样跳舞,无关性别;让我们像个人类一样热爱生命,无关我爱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