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慈写在获选 Forbes 30 Under 30 后,她说她以自己的特质与专业为傲,创业不分男女,属于想实践理念的人们。

这次获选富比世评比的亚洲 30 岁以下具有潜力的社会企业家,女人迷主编来信邀请我写些话给年轻女孩。

我问她,为什么希望我写给年轻女孩一篇文章,她说希望透过这篇文章,年轻女孩能深获鼓舞,对自己怀抱更多期待。我想着,为什么指定年轻女孩呢?男孩就不该被鼓励吗?

后来,我认真把富比世今年的得奖者资料看了一遍。总共 10 个领域,从艺术、娱乐、运动、财金、制造、行销、零售、健康照护、社会企业、科技到消费产品,里头竟然只有艺术一个领域,女性得奖人比男性得奖人多。甚至在制造领域,30 名获选人中只有 2 名是女性。社会企业领域则相对稍好,但是女性的获选团队/人依旧也只占了 11 名。

推荐阅读:人生就是要挑战完全不会的事!五位女性创业者给你的人生建议

作为台湾 5 名获选人中唯一一名女性,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一名异类。

“不嫁入豪门,跑来创业”为什么女性是稀有动物?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邀请到一位很特别的讲师。她长得很清秀、眼睛大大的、人很热心善良,学历也很高,这样的女孩竟然没有想办法嫁入豪门,跑来创业,真是太让人敬佩了。让我们来听她分享一下她的创业经历⋯⋯”

我脑海中浮起了一年多前,我在一间大学演讲前,帮我演讲引言的一名中年男性教授这样介绍我。那天,我尴尬地接下麦克风,很想问教授说,我从来没有把“嫁入豪门”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选择,为什么他会用“竟然”来描述我的选择呢?难道嫁入豪门是社会认为作为一名“高学历、善良、漂亮、聪明”的女性阻力最小的一条路吗?(我其实不想这样描述我自己,不过姑且暂时让我用这教授对我的恭维当作一种现象来讨论吧。)

推荐阅读:女性创业家最真实的故事:【社企流】 林以涵

回到原先的问题,为什么在亚洲具有潜力的各领域年轻人士,女性总是稀有动物?或许与这些在言语中隐隐露出的“期待”有关。

即便到 2017 年,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依旧存在,即便可能不再那么明显地展现在直接的资源分配上,但各种因为性别而连结的期待却仍然处处可见。

我曾经因为教育专业而受邀分享,席间皆是背景显赫的男性企业主,在我演讲分享后没多久,几名企业家却在我面前开始讨论起是否该把我介绍给其中一名企业家的单身儿子认识。更遑论另外一次,我因为被邀请去作公益提案,却遇到对方认为没有女性会主动在深夜为公益募款而出门,而直接在提案现场对我性骚扰的经验了。

推荐阅读:【向输过的人致敬】张希慈:女性创业家的挫败之路

每每面对这些让我尴尬且错愕的情境,都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世界上仍有些人对于优秀女性的想像,最终还是需要或适合依附于男性之下,成为优秀男性的后盾或是抚慰角色。

面对这些,我只能说谢谢人们对我的期待,但那不是我。

创业不属于男女,属于愿意扛责的人

他们说,女生太爱哭,不适合当领导;他们说,女生没有数字概念,不适合创业;他们说,女生太柔弱,不适合决策者。总归一句,女生创业就是怪。

要我说,我爱哭,但这与女性特质无关,这就是我。这样的特质虽然在经常严肃的商业场合中显得奇怪,却在社会企业与非营利机构的场合中被视为真诚;我没有数字概念,但这与女性特质无关,这也是我。

推荐阅读:【红丝绒小聚沙龙直击】难走的路更迷人,创业女性优雅的生活失衡

这样的特质让我在早期吃了很多苦头,却让我学会了该如何寻觅专业的人来取代我完成重要的任务;我不柔弱,但我还是一名女性,我不怕脏、不怕累,更进一步,我喜欢自己是强而有力的人,因为这样的能力让我不需要太麻烦别人,很多事情能自己解决。

不该有什么特质是女性应该要有的特质,无论是柔弱还是爱哭。就如同创业一般,创业不属于男性或女性,它属于愿意扛起责任解决问题的人。

这次能获奖,不只是因为我身为女性却决定创业,更也因为在我面对这些对于女性的“期待”时,能继续用我身为我自己而具有的专业与特质,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好。于是几年累积下来,幸运如我,逐渐地更常被用“专业工作者”的身分而认识,一个我非常喜欢而骄傲的身分。

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我们能为自己骄傲的自己。而更美好的是,这也是城市浪人的核心价值与专业服务。愿我未来,有机会陪你们一起成为令亚洲骄傲的专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