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道尽所有难以名状的情绪与责任,从人生困顿、家庭责任到资本主义的权力关系,看如何与人生的难共处。

一念无明:谁的一念?孰重孰轻?

〈一念无明〉,光看片名就知内容“分量十足”,沉重忧郁。

“一念无明”是佛家语,又称“烦恼障”,意指众生心中刹那现起的每一个念头,每每无以名状,亦不知其根源所在,因而是“无明”。这些念头通常是心不清净而生的念,也非霎时能疏理,因而是烦恼。

取片名〈一念无明〉,正正反映了男主角阿东经历躁郁症的状况,照顾长期病患的母亲的压力、工作上的疲惫、与女友的冲突、原生家庭的破裂⋯⋯同时也反映了阿东身边的人亦在不同的位置上经历不同的烦恼,如阿东的父亲不懂照顾精神病患的儿子、阿东的女友 Jenny 在他送院后承担了他的债务等。

他们,或者是我们,不时都会闪过一些念头,或好或恶,是贪是罪,那些情绪徘徊不断,纠缠不清,并非别人一句振作,也非刻意卖弄快乐,或外间不断要求别人正面积极,就能解决。正如阿东的父亲说,这些是心病。

推荐阅读:《一念无明》:再差一步,我们就会成为躁郁症患者

很多的决定也往往在于我们一念之间,如阿东自己是否决定要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阿东的父亲是否决定要把儿子再度送入精神病院,邻居们是否决定要赶尽杀绝,Jenny 是否决定要回到阿东身边。然后你会发现每个人的一念虽不过是一念而已,但亦举足轻重,足以把一个人垂死的人一手拉回来,也足够把人推向万丈深渊。一念,足以让人生,也够让人死,最坏的是可以让人生不如死。因此别小觑自己的力量,一句关心问好也可能是对方当下的灵丹妙药。

家庭正义:原生家庭的责任落在谁身?

我们大部分的性格特质都早在成长阶段的前沿形成,可想像原生家庭影响之大,于往后生命留痕,不易抹去。就像男主角阿东不惜牺牲爱情,长期独力照顾病患的母亲,为什么会是独力呢?因为阿东的父亲早已离家,弟弟亦只顾自己的发展,远走高飞。余文乐(阿东)照顾金燕铃(阿东母亲)其中一段对骂的戏让人深刻,演技精湛,完全表现出与家人入心入肺的爱与恨,以及互相折磨。往往愈细心的人,愈愿意一力承担。然而,也就是最敏感最有情有义的人,最易受伤害,体会至深。同时,亦因为有了多重体验的人,情感愈变得细腻。

推荐阅读:《一念无明》看爱的枷锁:我们相爱,又互相伤害(文末赠票)

独力承担巨大的家庭压力、照顾长期病患的压力,免不了要问:在这样伤害史中,是否不生病才是一种病?电影除了要让观众更 contextual、更立体地去理解一个精神病患的故事,希望我们关注、去标签之外,下一步就该是去问:What's next? 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往往这些悲剧来自家庭,我想,第一步大概是我们自身对家庭的责任。戏中曾志伟(阿东父亲)说:做个坏蛋好易,可以逃避,可以一走了之,自己大半生人也如此⋯⋯幸而,在人生末段,他终于选择负责,希望弥补。

资本主义下的诊疗:权力、金钱与病理化

戏中有一段,阿东病发后,被父亲带去看医生,医生连病人也没有看一眼,只隔着电脑荧幕,机械般地问:有无边度唔舒服?有无胃口?想唔想自杀?想就写返入院⋯⋯然后就开药。先别说去人性化的医治无助于病情,而是判病与诊疗本身就是一权力过程。所谓的情绪病到底是什么?何种程度才算得上是病?

英国精神科医生 Joanna Moncrieff 在一篇有关现代生活医疗化的学术文章中写道:把异常行为医疗化的过程,隐没了对多元的容纳、对骚扰行为的控制以及对依赖的管理的政治性,令一个自诩自由、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强化一致性,掩饰一个只把人的价值等同于其生产的利润的经济系统,把所有不符合或不愿被剥削的人边缘化。

推荐阅读:从《21世纪资本论 》看台北市长选战:为什么我们讨厌权贵?

很多时,不愿妥协,相对清醒,想要自主,而非完全拥抱主流的人,反而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戏中阿东虽然是患躁郁症,但不少时候,他其实也很清醒,例如他在朋友婚礼上表现的不满其实很真实。

美国精神科学会《诊断及统计手册》中就承认有超过 300 种精神病和情绪病。当精神病与情绪病的定义愈宽松,愈多人被处方药物,而背后正是一个市值每年超过 700 亿美元的精神科药物市场。行医可以是一种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人的志业,尤其在资本主义之下。专家可以告诉你生理运作的 how,但 why 却是形而上的问题了。

曾志伟的一段对白相信亦触动了不少人,他说是否什么都可以买回来,什么都可以外判,这明显是对我们的拷问。每一个在资本主义下努力谋生的人,离真正的快乐愈来愈远,因为我们都缺乏安全感,并以金钱来减却我们的不安。我们努力谋生得没能处理的问题,就交给金钱处理,病了就付钱给医生,不够健康就买健康食品,成绩不够好就去补习,家庭关系破裂就找辅导,样子不够好就去整容,吃得不够好就吃贵一点,不想照顾父母就送去老人院⋯⋯只要付钱,什么都行。

我们对所谓的专业无条件无限度地信任,却忘记了我们的 common sense,并失去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以及最真实的耳目直觉。只有去病理化才是出路,不要过份迷信医疗、药物,并相信每个血肉之驱都可能经验过人生的低谷,相信人的生存状态是浮动的,只有自己才能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