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习以为常的事我们很常忘了问为什么,但许多事物的背后都其来由自,你知道汉堡与肉夹馍的关联性吗?当历史文化与日常小吃扯上关系,增添的不只是食物的故事性,更多的是,见证那些历史的痕迹

在网际网路全民发表的时代,实体书是否逐渐式微?最近倒有个反例:台湾美食作家邓士玮以 ohmylife 为笔名,秉持“当我们能够掌握越多故事,就越知道如何煮出好东西、吃到好东西”之理念,设立网站“食货志”,不只介绍食材、记录食谱,也搜罗食物相关历史撰写文章,广受好评,2 年之后,新近集结出版了《食货志》实体书。

推荐阅读:未来五年的媒体变化!《纽约时报》我们的未来之路备忘录

在邓士玮笔下,各种食物都蕴含让人惊叹的前世今生,打破我们的刻板印象。譬如他考据,美国经典食物 Hamburger(汉堡)跟德国第二大城 Hamburg(中译也是汉堡)关系密切,不过 Hamburger 故乡并不在 Hamburg,经过曲折究证,Hamburger 核心元素“碎牛肉料理”,其实来自蒙古。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征服鞑靼联盟,建立蒙古帝国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各地征战,史称“蒙古西征”,而蒙古大军征战时,用餐时间不稳定,骑士往往先切下牛肉或马肉放在马鞍下备食。生肉因为骑乘颠簸而慢慢压碎的过程中,竟形成一种独特的“低温熟成”料理。

这种碎肉料理被贵族精致化成为“鞑靼牛排”( Steak tartare ) 与碎牛肉丸,在蒙古统治俄罗斯时传入欧洲,而德国 Hamburg 则是引进的主要港口。

推荐阅读:美味的历史:铁板烧是日式还是西式料理?

尤其 1847 年,欧洲往来美国最重要的航运公司 Hamburg-Amerikanische Packetfahrt-Actien-Gesellschaft(简称 HAPAG,英文常作Hamburg America Line)成立,他们雇用的水手被唤为 Hamburg sailors,是当时美国各大港口餐厅最重要的顾客。

为了招徕顾客,餐厅推出类似德国鞑靼牛排或碎牛肉丸家乡味的 Hamburg steak,以慰游子乡愁。接着,Hamburg steak 夹上两片面包,变成更顺手、更方便普罗工人们用餐的食物,最后就演化成为美国在二战之后攻陷全世界的代表食物 Hamburger 了。

同样的故事美国作家史密斯 ( Andrew F. Smith ) 的畅销书《汉堡:吃的全球史》( Hamburger:A Global History, 2008 ) 也曾叙述。其实,我更有兴趣的是碎牛肉饼夹上面包的关键创意,可惜史密斯与邓士玮的书都总是轻轻一笔带过。

夹上面包的创意可能来自传说系十八世纪英国人约翰・孟塔古 ( John Montagu, 4th Earl of Sandwich, 1718-1792 ) 发明的三明治?但也有人言之凿凿地认为,中国陕西历史悠久、稗官野史说是三国猛将张飞(168-221)粗旷地以大刀割开馒头夹肉进食而“新创”之平民美食 Roujiamo(肉夹馍)才是真正源头。肉夹馍经过丝路西行,影响了西亚、义大利,再北上到德国,最后跨海来到美国。

推荐阅读:泡面发明人告诉你:成功的人不走正规路

这么说起来,台湾流行俗称“虎咬猪”的小吃“刈包”(或称“割包”),一般的说法是从福州渡海传来,认真追究起来,不无可能亦是古老肉夹馍南下发展而成,“刈包”英文俗名 Taiwanese hamburger,竟可跟“汉堡”世界史相呼应?

“食货志”网站上,新书作家邓士玮口头禅是:“你知道吗?这玩意背后是有故事的。”这些或真或伪、或信或野的故事形成一种独特文化魅力,只要文化还在,食物永远能够更美味,而书籍的网路与实体之争,也就没有那么让人忧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