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关系都反映着自己的最深层的依恋和童年记忆,我们如何有觉知的摆脱过去家庭给我们的影响,走出自己的人生?

2016 年对我而言,是重新学习亲密关系的一年。

在 2015 年底,经历了一场失恋后,我渐渐发现到,原来亲密关系并不是凭藉本能去爱人就好,有更多更多,相处中的智慧,以及接纳自己的勇气。

于是这一年陆续读了许多亲密关系的书籍,像个重修的孩子,渴望好好练习爱与被爱,能更加成熟经营好一段关系。

四本好书推荐,分享给总是受伤,也渴望一段美好关系的你:

1.《与父母和解:疗愈每段关系里的不完美》

学习亲密关系,原来要从自己的家庭开始。

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完美,不知不觉中想藉着依赖恋爱对象,补足心中对爱的渴望,也疏远自己的家庭。但其实原生家庭的影响,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性格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许皓宜心理师把这些童年的缺失与渴望称为“父母病”,如果无法察觉这些成长经验的影响,我们就会像被魔咒控制,不断重复固有的思考与模式,无法挣脱那些原生家庭的烙印。

本书整理了 16 种内在小孩的失衡状态,当我阅读时,觉得自己直直中箭,每个失衡状态都像在描述我自己。虽然很痛,但当自己身处的混乱,终于被精准地挑出及描述,就像排水孔上的毛发移除了,水流再次滚滚畅通。虽然问题还是在那,但终于你清楚了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哪些事。

2.《爱的进化论》

爱,才不是什么一头栽进去的“热情”,而是缓慢地、苦痛地学会的“生存技能”。

知名的英伦才子艾伦狄波顿,每每下笔总是能精辟地描述人的行为与状态,这次他藉由一对伴侣从相识、相恋、结婚、外遇、和解的过程,诚实地陈述爱情不只那些浪漫的面貌,还有更多背后奋斗的故事。阅读本书时,你总会时不时在主角身上,看见自己或伴侣的影子,甚至是一模一样的对话。

而狄波顿的绝妙话语,也会一直电进你心坎里,比如:

认清爱情故事之必要:对于爱情的开端,我们知道太多,对于爱情如何持续下去却又轻率地置之不理。

生闷气之必要:生闷气是一种承诺,承诺我们的需求不需经由言语表达即可受到理解。

外遇之必要与不必要:一个人通常必须深深关心自己的伴侣,才会愿意花费心力背叛对方。

3.《我们为何恋爱,为何不忠?让人类学家告诉你爱情的真相》

与前面几本心理学角度的书籍不同,人类学家海伦费雪从生物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何会爱上不同的人。

人们总以为爱情是不可预测的神奇魔法,但其实我们会爱上什么人,早就有迹可循,而那个秘密,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

依据脑内不同激素分泌的比例,人们被区分为开拓者、建设者、领导者、协调者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性格与生物特征,在寻找伴侣上也有特定的喜好,比如喜好冒险的开拓者,想找一个能陪他走遍世界的“玩伴”;脚踏实地的建设者,则喜欢稳定可靠的“合作者”。

推荐阅读:《暧昧》:为什么我们享受暧昧关系?

看看你自己是什么类型,再回想过去你爱上的人是不是都有相同特质,也许你开始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爱情,或是了解自己该如何择偶。

毕竟如作者所说:“你以为全是偶然,但其实大脑决定了一切!”

4.《当我越自在,我们越亲密--寻找幸福关系的 28 个魔法能力》

“想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责任在自己身上。”

大多数人都知道,开启一段爱情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经营一段亲密关系。

作者之一的赵慈慧谘商师分享:“若想要获得满意的亲密关系,需要厘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各种影响;了解自己和伴侣在亲密关系中的真实样貌和期待;放下原本深植内心的预设想法,才能真的学会聆听和有效沟通。”

书中收集了不同的关系故事,也从中整理出 28 个可以经营关系的魔法,让每一个你我都能慢慢练习,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