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教育”对我们的意义仅仅是学校课堂上、考卷里、教科书中的内容,而教育的意义都是为了要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现在回首,在人生重要的转折,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走过低潮的不是课表上考试会考科目,而是平时在生活里累积的日常和运动习惯。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在长长的生命里,从容不迫面对每一道关卡

最近我看了两篇文章,内容天差地远,但却让我想到一样的事情。

一则是我朋友参与的“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画”,另外一个是 Ptt 上面的文章“纣王是不是领先世界 3000 年”,前者是一个立意良善的计画,想要重新设计不一样、有美感的教科书,让学童可以从更小的年纪当中就接触美、感受美、并且欣赏美这件事情。后者则是在探讨我们历史上是不是冤屈了纣王,他被武王讨伐的几个原因,不敬鬼神、听妇人言、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等,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或许都是先进的概念,而同样的质疑出现在古代、近代、甚至民国初年。但我们的小学课本依旧是采用了单一史观。


图片来源

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运动这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小学的时候,我们其实有一本运动课本,但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很制式的内容,有一些没有见过任何人使用过的神秘姿势,没有人把这本课本当作一回事,而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自己也不把它当一回事,比较偷懒的小学运动老师,就是让同学做做暖身操之后,一群人就开始自己打篮球、躲避球,其他人就是在旁边聊天打屁。而这种情况随着我们的年级增长只会越演越烈,国中高中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看见,不喜欢运动的人开始体育课永远都不运动了,而喜欢运动的人被一些外在的课业压力所限,也没有办法好好的运动。

台湾运动为什么不强,因为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我们的课本、我的老师身上学会了什么叫做“敷衍了事”。“反正这样就好了,大家都麻这样做,应该没什么关系吧?”的观念从非常小的时候就深深植入在我们的脑中。而我们也从来有被告知说运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好好的学习它、感受它、体会它。没有人告诉我们运动可以是一门很精密的科学,大至你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对空间的体会、对身体能量三大系统的理解,小至你如何预防受伤、如何正确的暖身、如何保养、如何吃。他是一门落地之后可以生根、可以开枝立叶、由简到繁的一道学问。

推荐阅读:【运动小姐】接纳现在的自己,才能抵达更远的彼方

现在大学的教育强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公司内部也要求员工要有创意、要有想法、要积极、要主动。但这些特质其实源自于我们“早期的学习经验”。一个完整的学习应该经过几个步骤:激发兴趣、好奇、了解、思考、假设、实证的几个过程。但我们的早年学习经验却不是如此,它是一个充满疑惑、挫败、责骂、麻木与放弃的过程。从来没有人跟我们说过学这些东西可以干麻,我们为什么要学?于是我们创造出一批又一批麻木的人才,对生命没有热情,对人生没有目标,对一切没有方向。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推荐阅读:赵德胤X张铁志:失控的时代,更要培养独立思考

回头看我一路学习的过程,我很庆幸我有在运动这件事情上面一路坚持。它在我每个生命的难关或抉择的路口扮演着支撑的动力,没有运动,我现在会过着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而我相信应该会更惨一点。但我也时常觉得可惜,没有在早一点的时候培养我对音乐的知识,以及对美学的素养,以致于我现在要花更多的力气去找回这些东西。

孩子是一张白纸,而早期留下的痕迹将会跟着他一辈子。单一的历史史观将会造就一个盲信的恐怖心灵,而早期接触多元的史观能够让他们知道不同的学说、不同的论点,他们将会学到如何分析每一个不同论点背后的道理、如何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及如何选择要相信什么。学习数学运算的过程,能够让他们建立基本的逻辑与发展出相对缜密的思考步骤。学习文学能让他们从小说当中知道怎么去说一个故事、从散文里面瞭解几代人的娓娓情怀、从诗当中培养不急不躁的浪漫节奏。学习自然能够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学习去尊重并珍惜有别于我们的其他生命、知道如何谦卑地去与自然共存。学习美学能够让孩子知道怎么去点缀自己的人生、知道怎么样去尊重我们与他人的文化。

推荐阅读:与体制分手!我和孩子的自学教育之路

而最重要的,学习运动,能够让孩子知道怎么去体会自己的身体、了解空间、培养协调。透过身体的痛苦去培养坚持与忍耐,透过运动竞争的失败了解自己的不足与挫折,透过一次次的失败当中去学着怎么脚踏实地、培养耐心。最后,学习如何诚实面对自己的懦弱、并且拥抱恐惧的勇气。

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有不知道怎么教他们的大人。

最后还要提一下,最近网路上有一段疯传的影片,关于一个美国人评论千禧世代发生了什么问题。平心而论,我没有很喜欢这支影片,也不完全赞同他的论点。但我承认他有一段话说得很好,至少在台湾的情况是如此,他说,我们这个世代经历了一整段失败的早年教育。

推荐阅读:疯狂比较、人手一机、媒体乱象:渐渐与世界脱轨的台湾

台湾的教育很失败。这的确造就了我这一个世代的一些问题,但我们有许多人还是成功的挺过来了,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一样的影响力。但让我们的下一代少走一些弯路吧,从我们早年的父母教育、小学教育开始。让我们成为点亮孩子兴趣的火种,而同时,我们这个世代,也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