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就忘,不考不读的现象在台湾教育上已是常态,体制教导孩子分数就是唯一,却忘了真实人生其实都是经历的累积。人生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亲爱的,让我们一起和孩子跳脱框架适性发展,潇洒地与体制分手,探索灵魂的可能吧!

从迷路小六开始,我和我的小孩就跟体制教育说 Bye Bye 了,我们将朝着自学(共学)的全新方向前进。最令人挣扎的部分不在于出走框架的不安,而是迷路的导师;她是我们最舍不得放下的缘分,一个那么乐于使孩子快乐的超级好老师,让米米在道别时落下了男儿泪,当然还有迷路的好同学们,他们是迷路一辈子都想在一起的好麻吉。虽有千万个不舍却还是得离开了,那是由于对体制彻底的感伤啊!

人生不该只有选择题与是非题

眼见教育部只肯扮演着提供学生标准答案的角色,决策者不求与时俱进,却只要求孩子拚命读死书、搏命大小考,彷佛赖在科举时代不愿重新投胎。背背背,很多孩子上了国中以后,甚至连数学都用死背的。背背背,背去了二十年的人生之后(从幼稚园背到大学)。

关于独立思考的部分呢?关于文学与美学的欣赏力呢?关于逻辑训练呢?关于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呢?关于创造力启发的面向呢?关于独立自主的磨练呢?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呢?这些真正左右孩子未来的关键,在目前教育架构看来全是缺憾,课表上有哪一堂能提供上述项目的操练?

没有,这个社会骗了孩子。让孩子天真地误以为人生只要背好标准答案、只要得到漂亮的成绩单,就能飞黄腾达,甚至心想事成。知识哪能是苦背而来?事实上,把美好的学习行为简化成一种僵尸知识的背诵是相当危险的,如果这种士大夫观念或菁英式主流是正确的,那为何不见台湾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反而每下愈况?

推荐阅读:班级干部不能养成的领导力:台湾的领导者哪里找?

细细回想,一路走来,台湾从“代工王国”直至陷入连“代工王国”的地位都拱手让人的忧伤处境,我们为什么不具备除了代工之外的能力?这点实在值得深思,虽然我与孩子的学生经验相隔三十年时差,但是在教育体验上非但未能感受进化,其僵化程度比起当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明显的,现今的学生们一如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般,努力背诵标准答案仍只为应付各样考试。

说实话,就算是迷路这样一个 ADD 加上学习障碍的孩子,通常只要拚命背、死命记、反覆又反覆的机械式演练,考试时一样能获得不错的分数。在米米这几年锲而不舍的想方设法之下,迷路除了数学真的不行之外,其他科目要考个八、九十分不算难事;不过往往考完几天之后再请他重答,正确答案大概也忘了一半,显然这些教材都是些不走心的知识厨余。

其实别说是迷路了,相信你我都曾听过、说过“考完就还给老师”这句名言,它是每个台湾人都历经过的事实。反而是迷路透过自身热情学习来的知识,如宇宙星体、如昆虫、如动植物、如科学、文学与哲学,从不须苦背,却总能扎根灵魂,永志不灭。那些养分也因着主动追求而成为厚实的深度,迷路的小脑袋早就是一套精彩小小百科全书了。

老木总觉得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而绝非在不容许独立思考的状况下,日复一日上演着“你硬塞、他硬吞”的戏码。那句大人口里念兹在兹的“赶进度”三个字,从三十几年前听到现在未曾停歇,台湾孩子的进度似乎永远也没有赶完的一天。

于是老师与父母也只好一同在体制的大海里溺水,无以为继之下,被迫把补习班当成救生圈,最可怕的在于:整个社会要求孩子生吞僵尸知识的目的,并非为了养成“博学多闻”的国民,也非为了孕育出“活用知识”的人才,这种高压式的被动学习,往往仅为了获得意义不大的完美分数。

老天!我要的不是一个为了应付体制而被迫平庸的孩子啊!我要我的孩子不浪费爱思考的能力,更不磨灭天生创造力,如果说记忆力好(死背)是一种优秀的资质,那远比记忆力更重要的开创性、独立思考力、想像力、幽默感、自主性与解决能力,就更不该被牺牲了。

可惜,在我们的体制教育之下,对于那些相对更美好的特质不但视而不见,甚至打压。踏上求知的荆棘路,痛苦却快乐着其实背死书是最廉价的学习方式。拚命考试以证明学习程度则是最懒惰的教育观点。

长久以来走跳江湖的日子里,老木从社会现象的观察里获得许多体悟。其实大部分我们口里所不屑的“妈宝”,不见得都是妈妈养出来的,教育部也该负起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一到高三这十二年的时间里,都得拚命追赶着各科进度,被迫背着背不完的书、写着写不完的功课、考着考不完的试、爬着爬不完的评量与补着补不完的习,再加上什么全民英检、拍普英检、学测作文分数拉高比重⋯⋯等等所创造的扭曲恶补怪象,那孩子们又得拿什么时间来学习自理?拿什么时间来磨练生活能力?

推荐阅读:台湾人,你为什么这么忙?

特别是上了国中之后,课后辅导可以搞到八、九点,好不容易放学回家,又得应付今天的作业和明天的考试,别说要他们帮忙做家事或学着料理生活琐事了,那些十多岁的孩子甚至连成长期迫切需求的睡眠时间都牺牲了。

面对越来越乖张的填鸭式教材与越来越忽视思考能力的体制,我决定不在红海里蹚浑水了,我要带着孩子去蓝海里游泳,不明就里的人可能以为我的孩子今后会过得太松散,也可能在缺乏认知的状况下,误以为这是一种恐龙家长的放任态度。

事实上,比起背好课本上的标准答案,透过思考才能获得答案的过程更耗时费力;比起被动学习和被迫服从,主动追求知识与透过生活体验所养成良好的判断力才更劳心劳力。

今后我跟孩子将为了求知付出更多时间、花上更多心血,往后的日子,再也不是乖乖按表操课就能得过且过地活着啊!

我猜你一定会问:“为什么米米这么有勇气?为什么要这么大胆一搏?”喔,那正好相反!正因为米米太俗辣、太没胆,所以才不敢拿孩子接下来十几年的岁月开玩笑,那些珍贵的日子不该糟蹋在死背书和考试的无底深渊里。在人格养成最关键的阶段中,孩子当然应该把光阴用在培养生活认知与探索人生方向之上呀!

推荐阅读:在德国,我学会了在台湾学不到的事

反正,我们找到别颗星球了,体制教育 Bye 了,我们分手吧!反正,外星人最适合迷路!反正,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华丽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