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社会企业是什么吗?又或者,你好奇社会企业都用什么赚钱吗?其实台湾已经有个统合网站在帮大家汇整资料,形成一个社会企业资讯平台。他们靠着最初的热忱,就算不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看,也一直努力,维持专业。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举办过近 100 场活动的平台。

林以涵,社企流的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你可以用显赫的背景认识她,她出现在远见杂志 2013 年 100 位平民英雄榜、她是 2014 年经贸国是会议最年轻顾问。你也可以只用一句话认识她:“我们不做别人已经在做的事,因为没有意义。”

社会企业是什么,你我都可以更理解一点

大家注意到社会企业,可能都是从不同的层面切入的。我们一般认知的传统企业,可能都是创造财物价值之余,也要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也有些人观注社会企业,是由费利普兹开始。费利普兹想要改善社会问题,可是却过度仰赖政府的补助、民间的捐款,所以其实财务的自主性不是很高。 

社会企业很像是在两条平行线的一个交集点。它的定义可以非常复杂,也有很多一般大众不理解的操作规定,譬如说:社会企业的盈余不能分配等等。但是这些社会企业的定义会这么复杂不易懂,都是因为大家都用不一样的方向在定义。

但是无论任何提倡社会企业的派系,都会同意的就是:社会企业是以改善社会为目的。透过自己企业贩卖产品与服务,以达到财务自主性来运作的组织。

理解社会企业的好,也理解带到台湾的重要性

我在念硕士的时候,修了一门有关“社会企业创业”的课,我觉得很有趣。而在硕一升硕二的暑假,我回到台湾,而正好那时候台湾正在提倡“社会企业”,所以我就投了社会企业发展相关的实习。也开始了我人生的这条不归路。

因为修过相关课程与在相关单位实习过,我发现“社会企业”的确是一个有趣的概念。我在美国念硕士的时候,修习这门“社会企业创业”课的学生,一半是来自商学院的,另一半就跟我一样,属于社会科学院的人。现在我所拥有的商业营运概念,其实都是透过实习、修课才学到的。

硕二的时候,我在美国又申请了另外一份实习工作,也是一间主打社会企业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很酷的人,我们其实也没有办公室,大家都在不一样的地方各自完成工作,有需要开会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

因为在课堂上,我必须研究美国的健保问题,渐渐的我发现,自己与美国这块土地有越来越多的连结;

而当自己因为要延伸阅读,而回头看看台湾的健保议题时,我更发觉,原来我的所知、所学都跟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跟我的家乡有这么紧密的关连。

所以我就决定,硕士毕业后要回到台湾试试看,实践我在这里得到的所有知识与经验。最起初的设定是:我至少要进入一个非营利组织工作。但是在美国的这份实习,老板没有打算要放我走的意思,他跟我说:“回到台湾,在你还不知道自己确切要做什么之前,不如就继续帮我工作吧。等到你找到了方向,我就放你走。”这样弹性的条件,我当然说 OK 啊!

推荐阅读:25 岁后的生活态度,养成你的生活风格

从小处着眼,发现需求后创造自己另一个可能

因为美国老板给的工作量不大,工作时间又弹性,所以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去认识台湾各地的社会企业,进而慢慢发展我想要做的一份专案。

但是每当我想跟朋友分享我正在做什么的时候,我都很像在讲古。每碰到一个不同的朋友,我都要从我的研究所、我的工作等等一步步慢慢解释,有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很像是外星人,从事的职业是特务。因为大家都听不懂。

为甚么会这样呢?台湾各地都有在推广社会企业,这类的资料在网路上应该是很容易获得的,怎么会几乎没有人听懂我在说什么呢?后来我发现,原来有关社会企业的相关资料,大多都是英文的,导致大家阅读意愿降低;但是中文的资料也没有发展的很完全,大家东看一点,西看一点,也不见得可以理解真正的社会企业。

于是我发现了大家的需求:一个整合的中文网站,明明白白告诉大家“社会企业”是什么,又是在做什么。

因为正在美国的社会企业工作,协助公司管理 Facebook、Twitter,所以我知道在欧美大概有哪些社会企业;也因为回到台湾后,弹性的工作时间让我得以深入了解台湾的社会企业。拥有这些基本资讯,加上自己会一点点架网站的技巧,还有自己的英文能力足以翻译一些资料。于是,我开始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看到的相关资料翻译成中文,让我有个记录的地方,也让我的朋友们慢慢理解“社会企业”。

推荐阅读:社会企业,不等于慈善团体

可以努力突破 0 分到 60 分, 但 60 分推到 80 分需要更多努力

经营久了之后,我发觉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对这个有兴趣。于是我们成了一群有共识的团体,大约五、六个人,想要发展成一个更正式的网站,更全面性地介绍社会企业,就像是社会企业的入口网站,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因为我们的网站,更了解社会企业的各方资讯。

在那个 Facebook 粉丝专业还不能设定时间自动发文的时候,在我们根本不知道台湾会有谁对这一块有兴趣的时候,我们的社群推播策略,就是没有策略。我们采用乱枪打鸟的方式,去测试哪些贴文反映比较好,哪些比较不好。虽然一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人会有兴趣,我们仍秉持着“专业”的心态,去顾及我们的每一则贴文。

如果我们想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用心与坚持,我们就必须一直保持着粉丝页的活动性。如果我们怠惰了,那么之前的努力可能就会在大量资讯中被掩盖,好不容易开始关注我们的人,可能马上就会忘记我们的存在。

推荐阅读:坚持下去,成功会来找你

累积一群忠实读者后,我们开始收到读者对于实体活动的期待。我们在人力极少的状况举办了这个活动。结果令我非常讶异的是,我们的活动资讯没有任何一处告诉大家来当志工,却有很多人来询问要怎么当我们的活动志工。那一次的活动,我们收到了 80 个想当志工的人,非常惊人。

因为实体活动带来的效益真的很震撼,远远超越我们对读者的想像。也因此,我们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到现在大约已经办了 100 场,除了第一年的参加人数只有 800 人,之后每一年都是 1500 人。

而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曾经用心的经营,到现在坚持的心情,都是会被大众看见的。

当我们把事情从 0 分做到了 60 分,我们要肯定自己很努力。但是当我们要把这件事情再从 60 分推到 80、90 分,看似聚离不远,实际上却需要投注相同的努力,甚至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