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国内外发生数起震惊世人的强暴案,当中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旁人对于被害人的指责。在强暴案件中,明明是具有犯意的加害人侵害被害人,为何总是有人会问:“为什么她要穿那么少?那么露?”“谁叫她喝酒?”“她晚归,所以她活该?”这种令人万分不解的论调总是在强暴案中屡次发生,究竟这些人是怎么回事?除了性别意识不对等之外,心理学还提供另一种可能的原因。

近来两个月内,国内外陆续发生与强暴相关的案件,这些案件中受害者的处境在在显示女性受到社会中强暴文化与风气的影响有多深。其中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横跨不同国家,地区与文化的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不指责加害者反而指责被害人。

除了最近几件新闻媒体有特别留意的事件外,在过去的强暴案件中,指责被害者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在强暴案中,即使很明显是加害者的错,为什么还总有责难被害者的声音?我想从心理学的观点尝试解释这件明显荒谬却又不断上演在我们眼前的事。

推荐阅读:跨性别者反抗强暴的公开信:我被性侵,不是我活该

世界本该是公正的?潜在的信念带动人类荒谬的反应

世界正义信念(Just-World Belief),是心理学家 Lerner 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注1],用来描述人类认知思考上可能存有的某种信念:人类会希望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合理对应的结果,如此人类的行为才会有意义,自己的付出也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信念的程度因人而异。我们常听到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种信念的最佳写照。

人类拥有世界正义信念的功能是它提供人类行为的意义性,让人类有行为的动力,进而计画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它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无法有合理的对应结果,人类将无所适从,我们无法说服自己,行为可以得到怎么样的预期的结果。

只是,这种信念的背后可能无法含括世界的真实运作方式:我们也常看到“种瓜没有得瓜、种豆没有得豆”的情况发生。

生活中还是会有不明其因的坏事发生,这些事件可能会冲突人类认知中的世界正义信念。当世界正义信念被不明其因的负向事件威胁时,心理学家发现人类会有一些应对的策略,用来回复被影响的信念,其中一项策略便是从事件中寻找原因来解释事件的发生。强暴案件中指责被害人的这群人可能便是采用这种策略。

推荐阅读:心理学的意义治疗:为自己决定如何解读过去,建构未来

人类倾向找一个原因,说服自己可以逃过未来的不幸!

强暴事件中,说出受害者是自己活该的这群人可能是因为脑中的世界正义信念比起一般人还要高,强暴事件的发生影响这群人认知中的世界正义信念,找不到可控原因的事件这群人无法忍受,因此选择用从事件中找出一个原因或解释来说服自己,以利脑中的信念可以维持,好说服自己往后不用面对这类不明就里的不幸。

他们从强暴案件中找出受害者的衣着与行为当成事件之所以发生的解释,因为受害者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她可以选择喝酒或者不喝酒、选择去夜店或者不去,选择要穿着暴露或者不这么穿,这类有可控制性的解释,对这一群人而言,似乎可以应对之后的强暴行为。

因为,只有将强暴的原因归咎在这些地方才可以使得这群人不用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即他人的犯意与意图的随机性。更不用进一步承认这个世界的残酷事实是:既使今天一个人穿得端庄,没有喝醉还是有可能被强暴,因此拿穿得少更有可能会被强暴当设想或理由,其实也是毫无逻辑。

推荐阅读:打破强暴迷思

勇于面对不幸,才有可能阻止它再度发生

世界正义信念的影响下,让某一些人选择以谴责被害者的方式为他们自身脑中的理想世界做辩护,藏在这层辩护的背后,他们忽略即使不去面对强暴犯的随机性,这类随机性的事件还是可能在未来不断上演。

过往在面对强暴案件中指责被害者的情况,我们常以性别意识解释这类荒谬,除了说明女性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之外,心理学家提出世界正义信念也让我们用另一种角度审视,提醒众人应该将目光从被害者的身上移回加害者。

不应该认为这些随机性的事件无法控制就选择不去面对,反而要检讨为何这些随机性的加害者有伤害他人的念头,从中改正整个社会中的人与风气,以期这类强暴案件越来越少。

推荐阅读:女大生遭奸杀,全民抗议强暴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