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jour 我的巴黎情人 旅居法国巴黎,在时尚、精品界工作多年,经常在脸书与读者分享法国文化观察,他的字温柔细腻,让人看见巴黎底下的眉眼与日常。与你分享〈在法国找实习〉,观察台湾与法国的两种同温层。

文/Bonjour 我的巴黎情人

在法国找实习 

“一直以来我都在同温层活得太过舒适。”

第一次听到有同学这样说,虽然我瞭解他的意思,但我脑袋就是会浮现高中地科课本“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句话,所以我无法不把说出这句话的同学幻想成一台长程客机,所以才有办法一直舒适地待在同温层里。

但后来同温层开始被媒体广泛使用后,我开始渐渐觉得“同温层”三个字蛮精准好用的。我在台湾的同温层大概是 25 度,同学之间也不是特别竞争,脸书发一些咖啡拉花,或是大眼怪抹茶冰淇淋的照片,大家都非常的悠闲自在;我在欧洲的同温层大概是 250 度,同学之间彼此虽然竞争但都热情,脸书发一些拿到伦敦高盛投资银行部门的 offer,或是去 Harvard 全球金融竞赛拿第一名的奖杯合照,是一个让弱者活不下去的生态环境。


(图片来源:来源

说到实习 offer,刚到法国我姊就一直提醒我要开始找实习,但因为过去找实习找得太轻松,所以没太放在心上,等到看到同学纷纷拿到offer,觉得火烧屁股不开始不行时,才发现以前是如何的被大公司宠爱着,因为是台大学生,基本上可以到面试的阶段,但现在就是想拿到第一轮面试都是祖先庇廕、上帝保佑。

尤其是来 HEC 念书很多人都是想要转领域,比如说从 marketing 转到 consulting,consulting 转到 finance,所以变成更加困难,虽然大家在原本的领域都有很好的实习,但基本上就连很小的法国公司,都希望实习生有相关实习经验,所以找实习是一场不思议之旅;所有的公司都会告诉你:“抱歉,我们只要有相关经验的实习生。”

但问题来了,如果大家都要有经验的,那没经验的人是怎么找到第一份实习的呢?非常神祕。

就算真的拿到面试了,也只是另外一场修行之旅。有的时候法国公司很热情地跟你约了面试,时间地点都讲好了,但就在面试的前一天对方打来了:“不好意思,我们已经找到实习生,你不用来了。”你试图想要挽回,法国人也不跟你装好人,直接告诉你:“请你不要浪费我们彼此的时间”;或是你寄了履历但几个月杳无音讯,正当你觉得在法国投履历就像往宇宙发电报一般时,对方打来了,立刻跟你约面试,时间呢?明天早上九点。宛若青天一记春雷、眼角一道细纹、头上一根白发一般,来的防不胜防、毫无征兆。总之你会好奇自己是在跟对方谈恋爱吗?凭什么对方一直这样玩弄你。

然而真的去面试后,你会发现或许对方真的在找恋人。


(图片来源:来源

我姊以前就一直跟我说对法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感觉”,以前不相信,但面试了几家后发现果真如此。比如说我在英国投行工作的学姊,就告诉我她公司找人有几个标准,通常要都达到才有机会进去实习,很公事公办。但法国公司很奇妙,他要是喜欢你了,你就算 technical 的东西搞得一蹋糊涂,他也还是会把你收进去;他要是不喜欢你,你就算一秒在他面前用 excel 做出金融 model,或是超屌行销简报,面试官还是可能会面无表情看着你,眼神之空洞不耐烦,就好像你刚刚跟他说了一加一等于三一样。

如果搞不懂这一点,面试就是一场停不下来的大灾难,像张爱玲说的,已经破坏的,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已经很烂的面试,还有更烂的面试要来。后来经历了几场史上最尴尬的面试后,我才决定求助我姊,最后用了她教的方法,才终于找到实习。

经过了在法国找实习,我才发现其实哪里都可以成为让自己很舒适的同温层,问题只是你有没有办法抓到调温度的诀窍。如果抓不到,那就一直是 250 度热锅上的蚂蚁,每天急的跳脚,却什么事都做不好。

很多人看我写的文章,以为我很讨厌法国人,但这是天大的误会,其实我很喜欢法国人。拿找实习来说,在别的地方老板雇用你,常常是因为你的技能,非常抛开情感,铁面无私;但在法国老板雇用你,先不管他之后跟你相处得如何,至少在录取你的当下,他可能因为太喜欢你这个人,而忽略你什么都不会的事实。

这种我就是喜欢你,其他我什么都不管的态度,不是非常浪漫吗?


© Carrefours Hec 
这是 LVMH 到我们学校招实习生,学校拍的官方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