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于两个月前推出性别观察专栏,期望用性别的视角与眼光探讨时事,思考性别在生活中的潜在作用。我们因而发现,无论是从罗莹雪的“拉肩带”讨论再到上周末热烈讨论的“马英九走光”事件,背后都跟性别息息相关。与你分享女人迷的性别问卷结果,性别左右我们活的方式,我们再也无法回避性别讨论。

蔡英文将于 520 就任,比起关心未来的施政方向,许多媒体先忙着关心她那天怎么穿妆怎么化;质询罗莹雪事件,徐永明可以骂她是“泼妇”,网民肆意留言“像罗莹雪这种恰北北的女生,你们敢去玩这种人的肩带吗?”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罗莹雪确实错了,但谁有资格拉她的肩带?

某位担任亲职的爸爸在 PPT 发文,男厕没有尿布台,育婴室更不许男性出入;有阴柔气质的男孩叶永鋕被笑娘娘腔,他不敢在下课去厕所,怕被脱下裤子强行检查,他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 2000 年的 4 月。

同场加映:蔡依林演唱会重读玫瑰少年:叶永鋕死去了,但世界还有更多叶永鋕

人们跟小男孩说不许哭,因为哭泣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人们跟小女孩说不准让别人碰你的身体,让女孩习惯第一时间就责怪自己,没保护好自己。

人们说女人被强暴是自找的,谁叫她们裙子穿得短;人们说马英九露蛋照被拍到活该被疯传奚落,谁叫他自己不穿内裤。

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讨论性别。

我们无法再回避性别讨论,我们不能再宣称性别议题不重要,性别撼动我们的世界,左右我们活着的方式,影响我们观看的角度,决定我们怎么想像一个人。

讨论性别,是为了跳脱性别二元的局限视角,给活着的人更多自由。

三千人填答性别问卷:让个人的身体叙事被看见

我们于前两周释出性别问卷,邀请大家回想从小至大的成长经验,从玩具选择到身体认识再到职场升迁,窥看其中性别的潜移默化。超过三千人次填答,我觉得那几乎是血泪斑斑的纪录。

问卷结果显示,高达八成的填答者,曾因生理或其他性别因素,遭遇不合理的待遇,其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受过言语或是肢体的骚扰及暴力对待。

“平常习惯穿合身的铅笔裤,从大二穿到现在也已经4.5年了,妈妈上个月才跟我说:“上班的时候不要这样穿,很容易引人遐想”,结果我们就大吵一架了。”

我本身是一个肉肉型的女生,总会被人说‘要是再瘦一点就完美了!’‘你哪里都很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胖了,瘦下来就是女神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所以长久下来我都对于自己的身材感到自卑、在公共场合更感到别扭,上了大学后我对于女性的身体自主权更明显感受到压力。有一次在与异性友人闲聊时,天外飞来一笔,他说‘我可以观看女生的坐姿就知道他是不是处女’,中间穿插着许多令人听来不悦的话与鄙视的言辞(骚货、破麻、贱女人、欠干)当下我立即向他反映我的不舒服,但却被用‘过度解读’、‘反应过当’来说我玻璃心和不够成熟。....我的愿望很卑微,不要求多激烈的平等,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彼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够成熟无法接受个人的特别(异己)。”

许多痛痒,是关于社会对身体的管控,胖瘦都由不得你,我们似乎并不拥有所谓的身体自主权。关于女体,社会有更多潜在焦虑,却一一将规训放回女性身上,让他们独自承受。多数时候,不分男女,他们因既有的性别框架感到疼痛,却无处诉说。

七成性骚扰、性暴力当事人选择自己承受

根据性别问卷调查的结果,56%的填答者表示曾遭受言语或肢体的性骚扰。当遇到言语骚扰时,60%的人反应为言语制止;遇到性侵害或性暴力时,42%选择装没事,高达七成选择自己承受,不跟任何人说。

推荐阅读:2000个被强暴后的勇敢故事

网友在问卷里写下亲身历程:“住在学校外包的宿舍时曾数次遇跟踪狂,大楼的柜台管理人员表示‘对方没有实际的行动所以无法处理’。想知道是否有方法可以量化或具体呈现这种心理恐慌,让问题能被解决,杜绝当事人的恐惧与无力感。”

问卷结果显示,随着骚扰程度加剧,当事人愿意/能做的反抗力反而降低。当事人不是不愿说,而是他切身的明白说出口之后,伴随而来的伤害会跟着加剧。

我们必须检讨的是,这个社会对当事人是否不够友善?我们是否在当事人陈述的第一时间否认他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与身体伤害?我们是否未建立好良善的诉说或申诉管道,支持当事人,鼓励当事人反击,并谴责性骚扰/性暴力方的行为?社会舆论是否倾向检讨受害者,而非谴责施暴者?

同场加映:“被捡尸是女生活该?”无所不在的强暴文化 Rape Culture

关于身体议题,我们需要更多不避讳的讨论。我们必须让当事人明白,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无需独自承受。

参考女人迷文章与活动页

只用性别认识一个人,是一种便宜行事

看着性别问卷,我想起我也是这样长大的,我恍恍惚惚进入某种性别秩序,大人对我怀抱着某种性别配对的期待。

你是女孩,你会拿到芭比娃娃,你必须穿制服裙,你荡秋千的时候要小心不让人看见你的内裤,你要选文组因为女生的数理不好,你要花很多力气在职场上证明你有能力,你遇到性骚扰时要先检讨自己,你会“嫁”人成为母亲,生儿育女,待在家庭。

推荐阅读:只能这样“幸福”的女人:林志玲不结婚,关社会什么事?

性别的规范作用在我身上,让我时而想挣脱逃跑,在性别问卷里面,我辨识了更多这样的面孔,生理男的、生理女的、跨性别的...,确信我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我们都不是。

我们于是知道,只用性别刻板印象认识一个人,其实是一种便宜行事。我们必须脱离便宜行事的循环,开放更真实且多元的性别论述,为活着的人寻找更多出路。

性别问卷之后,我们发起性别骇客松,希望用科技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性别问题,这也将会是亚洲第一场以性别为出发点的骇客松实践。

4/20 日报名开始,5/13人文X科技寻找盟友日,5/21,5/22 骇客松活动于女人迷乐园举行。我们期待未来的日子,更积极地为性别发声,更无惧地说出自己的不舒服叙事,更勇敢地拆解性别教条。(细节请点:性别骇客松

因为我们都有可能是被骂泼妇的罗莹雪,都有可能是走光的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