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与女人迷合作的【为你点歌】单元,藉由彼此的故事交换,我们从歌曲里召唤一首好歌,陪伴彼此到更遥远的地方。《一直很安静》是无声的陪伴,是愿你回头时我都在,是祝福你一切安好的宽心。听听歌,让我们从有声里,拥抱伤痛、拾得心里无声的平静。

我和大丸是在网路上相识的。本来不觉得他在我的心中有多少重量,直到前几天的聊天室,又出现了这三个字。那天,每个回文的人都要按这样的格式留言:因为(歌手名)所以我(歌名)。

我看到一个匿称和他匿称相同的人在底下回覆着:“因为阿桑,所以我一直很安静。”不晓得为什么,心中竟悄悄起了涟漪,而我明白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谁又能肯定,匿名相同的人便是同一人呢?

后来,和大丸认识越久,越喜欢他这个人,发生了很多事不再赘述,但这件事我一直没和大丸说过,我想今天说了,就像对着空气说了,像冬日里呵出的一口暖气,白融融的淡去。愿你安好。

“空荡的街景,想找个人放感情。做这种决定 是寂寞与我为邻”

我想跟他说:我知道有很多局限存在我们之间,爱上你,我不后悔,因为是你让我看见,我还有爱一个人的能力。爱上一个人,让人更了解自己,也让人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黑暗角落,最难得可贵的,是历经一切以后还能拥抱那个曾经受伤和失足的那个自己。

推荐阅读:写一封信给过去曾经流泪,曾经受伤的自己

我是很新的女人迷粉丝,对于同样是文字爱好者的我来说,真是爱死大家各式各样的风格了!也感谢海苔熊,阅读你的文章总能让人平静。

Ash

Dear Ash,

谢谢你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还有这首好暖好静的歌。就像你所说,感情里面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投射。我曾听人说过一句话:“当你没事的时候,一首歌就只是歌;但当你有事的时候,每首歌,听起来都是一个故事。”(就算是《墓仔埔也赶去》也一样)。

与其说是“有事”(讲得我们好像都很有事),不如说是“有心”。因为对一个人有心,所以听到某首歌、某段旋律,就会想起和她一起经过的曾经,想起那些,还没抵达的未竟。“有心”,其实就是把他放在心里,不一定会经常想起,但翩然在某个场合遇见和他相关的片段,总会激起阵阵涟漪。就像是你在线上的那段巧遇,其实不仅是一种投射,而是那首歌本身也打中了你心里面一些说不出口的话语。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 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作为一个等待者,或许安静是最好的身分。不求不闹、不吵不要,因为已经有的东西很少,所以不敢再多要。可是,当寂寞被点亮的时候[1],还是会想要有一个人陪在身边,放置心灵。可是我们终究还是需要说的,透过书写[2]、看文章、听歌或看电影[3, 4],我们让一些“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的东西偷偷夹带到那些作品里,和它们一起被说出来,然后“像冬日里呵出的一口暖气, 白融融的淡去。”

同场加映:终究会放下,曾经的刻骨铭心

“除了泪在我的脸上任性 原来缘份是用来说明 你突然不爱我这件事情”

当一段缘份随着各种因缘消长,我们逐渐会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透过“用力”就可以获得的;可是就算是静静的等待,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仍然不会是自己的。如果有些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被留下来,那么当初的相遇所生成的美丽与悲哀,究竟能怎么样地被对待?


source:pexels

所以我们听歌,说故事。

然后发现,原来在“历经一切以后,还能拥抱那个曾经受伤和失足的那个自己。”

从叙事治疗的观点来看[5-7],每个故事都值得被看见,每首歌,都有一些想被听见的旋律。当这些隐藏的结被看见,很多眼泪就会随着大家的祝福转化成一种生命的诗篇。

海苔熊


延伸阅读 1. 肆一, 寂寞太近,而你太远. 2015, 台湾: 麦田.
2. Goldberg, N., Wild Mind—Living The Writer's Life(狂野写作). 2007, 台北: 心灵工坊.
3. 林冠宇, 从存在主义治疗法的观点看《P.S.我爱你》电影中的关系失落与适应障碍. 谘商与辅导, 2010(296): p. 5-8+13.
4. 叶玮妮, 电影对失恋大学生之情绪疗愈效用分析研究, in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11, 台湾大学. p. 1-198.
5. 彭信扬, 以叙事治疗在网路谘商中陪伴故事主人重写生命蓝图. 中华辅导与谘商学报, 2009(26): p. 203-237.
6. 周志健, 运用叙事治疗于忧郁症个案的谘商实例. 谘商与辅导, 2004(226): p. 11-18.
7. 周志建, 故事的疗愈力量:叙事、隐喻、自由书写. 2012: 心灵工坊.